沈源和季月又与沈清钰闲话了些家常琐事,直至日头渐高,方才离去。
待两人走出折春楼一段距离后,季月忍不住停下脚步,眉头紧锁,回望那座掩映在花影中的小楼,轻轻唤了一声:“相公……”
沈源知她心中所思所忧,拍了拍她的手背,温声宽慰道:“钰哥儿若是不提起,我们便当作不知。他自小便有主见,行事自有分寸。不如顺其自然,静观其变,莫要徒增烦忧。”
虽然沈大哥对下人们都下了封口令,可他还管不了福叔,福叔毕竟是老爷子的人。
昨夜福叔回府后,便即刻前往主院,向老爷子详尽禀报这几日来发生的种种琐事,事无巨细。
从乔家的百般算计、无理取闹,导致钰哥儿与他们签下断亲书,彻底断绝关系。
再到回程途中威武镖局大东家秦牧时一路相伴沈清钰左右,如影随形,殷勤备至,甚至还尾随福叔亲赴钰哥儿新置的宅邸探看。
更令人在意的是,昨夜钰哥儿亲自送来一篮柿子,色泽橙红,饱满清甜,据说是与那秦牧时一同爬野山,亲手采摘所得。
钰哥儿神色如常,面上不见波澜,似乎对那秦牧时并无恶感,反倒隐隐透出几分亲近之意。
季月深深叹了口气,眼底泛起一层薄薄的雾气,既有无奈,亦有深沉的忧虑。
她低声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可做父母的,又怎能真正放下心来?”
如今他们也只能默默祈愿,愿钰哥儿慧眼识人,得遇良缘,莫要再因一时情动,误了终生。
沈源则神色沉稳,目光微凝,心中已然盘算开来:待明日,定要托府城中的旧友亲朋,细细打探那秦牧时的家世背景与为人品性。
这一点,倒与沈大哥不谋而合。皆因时移世易,今日不同往日——钰哥儿早已不再是六年前那个风华正茂、人人趋之若鹜的“白富美”,而是一位带着两个稚子、孤身持家的寡夫郎。
如此境况之下,秦牧时究竟是真心倾慕,还是别有图谋?实在令人难以揣测。
倘若秦牧时此刻在场,定会哑然失笑,忍不住辩驳一句:他对钰哥儿的情意,何曾掺过半分虚假?沈源对自家哥儿的魅力真是一无所知啊!
午后,白烨驾着骡车,车轮辘辘碾过青石板路,载着沈清钰与白槿,缓缓驶向新宅。
新宅坐落于南槐荫巷深处,清幽静谧,绿树成荫。
此处距沈家主宅不远,步行不过一炷香的光景,骡车轻驰,片刻便至。
途经金水街时,街市喧闹,果香四溢。
沈清钰掀开车帘,望见街边果摊琳琅满目,便让白槿下车采买些新鲜水果与冰镇果饮,带去新宅与工匠们分享。
新宅内一直有沈家家仆轮值看守,白烨上前叩响朱漆门环,不多时便有人应声而来,恭敬地打开门扉,引着骡车穿庭入院。
令人意外的是,守宅的仆从中竟有一位熟人——白甲。
白烨见状,不禁笑着上前招呼:“白甲哥,你怎么在这儿?你不是一向跟在福叔身边执事的吗?”
白甲先恭敬地向沈清钰行了一礼,方才答道:“主宅近来事务不多,三公子的新宅修缮更要紧,福叔便派我过来督工,好确保万无一失。”
言罢,他目光微动,似不经意地掠过一旁的白槿,眼神稍作停留,又迅速垂首避让,耳尖微红,神情略显局促。
沈清钰对白甲印象颇佳——此人机敏伶俐,处事周全,一直跟随福叔学习管家之道,深得福叔器重,已被视为未来的接班人,悉心栽培。
他柔声道:“辛苦你了,白甲。这段时日还得劳你多费心,务必盯紧每处细节。”
白甲连忙躬身摆手,语气谦恭:“三公子言重了,这都是小的分内之事,理当尽心竭力。”
随即,白甲唤来负责施工的方工头,将沈清钰带来的水果和冰镇果饮递上:“方头,这位便是我们主家的三公子,这些是三公子特意为各位师傅准备的水果和果饮,聊表谢意,感谢诸位这些日子的辛劳付出。”
方工头受此礼遇,顿时受宠若惊,双手接过果品,连连作揖道谢,口中连声道:“三公子如此厚待,小人等实不敢当,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随即,他整了整衣冠,恭敬地引着沈清钰一行人,缓步穿行于宅院之间,逐一讲解修缮进度。白甲亦步亦趋,随行在侧。
这座宅院格局雅致,与他们昔日大河镇的老宅颇为相似,皆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形制,布局规整,气韵沉静。
宅门右侧设有一间门房,紧邻一处宽敞的车马院,搭有马厩,可安放骡子和骡车,进出便利。
左侧则是一排整齐的倒座房,如今住着轮值的沈家仆从与施工工匠。
倒座房前辟有两处小院,以一道玲珑的月洞门巧妙分隔,形成前院与偏院。
偏院与西厢房耳房相通,耳房已改造成厨房,新砌了灶台和烟囱,只待烟火升腾。
东南角一口古井已清理妥当,井台青苔尽去,辘轳崭新,井绳乌亮,随时可汲清泉。
前院此刻堆满了新运来的木材、替换下的旧瓦片,以及零散的工具箱笼,虽显繁忙,却不杂乱。
穿过一道雕饰精美的垂花门,便步入二进院的主院。两侧抄手游廊蜿蜒相连,檐下彩绘隐约可见,待修缮后更将焕然生辉。
主院正房三间,东西各带耳房一间。东耳房设为浴房与恭房,西耳房则辟为库房。
三间正房,一间为正厅,宽敞明亮,可待宾客;一间为卧房,静谧安适,宜于安寝;一间为书房,窗明几净,只待墨香盈室。
方工头指着正房,说道:“三公子,正房的梁木与地砖皆已换新,门窗也重新油饰,再过几日便可上漆,屋顶亦已铺上新瓦,滴水不漏。我们做工,您尽可放心。”
沈清钰点点头,走进正房,屋内采光极好,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
他想象着以后在这里起居读书,与家人共度晨昏的光景,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巡视完正房,众人又移步东厢房。此处三间房现存放着从旧宅搬运而来的家具器物,待正房修缮完毕,便可逐一搬运组装。
东厢房耳房已改造成浴房与恭房,其余三间,一间将作为大宝的卧房,一间设为大宝的书房,还有一间预留为客房,以待亲朋来访。
西厢房耳房改造成厨房,紧邻的房间则设为饭厅,窗明几净,可容八人围坐。
其余两间,靠近正房的一间,沈清钰已为小宝预留为卧房;另一间,则打算改造成游戏室——两个孩子还小,届时可在地砖上铺上柔软地毯,陈设童趣玩具,打造一方专属于他们的欢乐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