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没多时,负责业务的经理鲍文博推门走了进来。
“不知道,你们研究得怎么样?”陈家乐直奔主题,他本就不是专业搞商务的,不太懂这些弯弯绕绕客套。
他这次来主要是想看看这家新兴的发行公司实力如何,是不是可以长期稳定合作。
说不定以后的发行业务都可以交给他们来做。
“经过我们的研究,这片子在五一档,票房应该能达到2.5~3亿元。”鲍文博说道,竖起三根手指。
这个票房预测已经很不错了。
在这个普遍电影票房都不超过一个亿的时代,还是五一档这种票房淡季,能拿三个亿的票房,已经非常难得。
以往国内五一档票房成绩最高的电影也才2.6亿。
“我们鹰眼娱乐两千万做宣发,占15%。”鲍文博继续说道。
陈家乐思索了片刻,如果最终票房在三个亿,那么15%的分成就是4500万,也就是鹰眼娱乐会赚2500万。
如果只有这点利益并没会让发行公司心动,他需要加大筹码,利诱他,让他们不得不为提高票房而出力。
于是他举起了四根手指,说道:“我预测的票房是四个亿,3000万做宣发,我愿意让出20%的票房分成。”
“不可能,三个亿的票房应该已经是极限了,五一档只是个淡季,总票房是比不了春节档跟暑期档的。我知道陈导电影刚在春节档砍获7.6亿票房,可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能获得超出预期的收获的。”鲍文博拒绝道。
他拒绝并不是因为陈家乐要求他再投入一千万的宣发成本,这一点成本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像在春节档或者暑期档里,这一千万宣发费用在市场上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鲍文博只是觉得这电影在五一档这个档期票房达不到四个亿而已。
“有什么不可能,电影的质量没问题,就看你们宣发敢不敢接了。”
陈家乐没有说谎,原本的《率性而活》就是在十月份这个淡季上映的,取得了以小博大的优秀成绩。
咱们十月份还有个国庆档,韩国可没有。
陈家乐已经是对他们让利了,从出让15%变成了20%。
四个亿的票房,三千万的宣发成本,20%的票房分成,如果成功,那么鹰眼娱乐将会获利5000万。
鲍文博心动了。
现在公司初创,他需要做出业绩给领导跟投资人看。
这里的业绩指的是鹰眼售票App的营业额,公司需要营业额来拉投资,涨估值。
而且如果预测票房是四个亿的话,那么公司将有5000万预算做优惠补贴,这能直接的带动营业额。
再者这三千万宣发怎么算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出资上母公司的讨论配合宣传,请大V写稿,水军......这钱其实就是左手倒右手而已,大家业绩都变好了,国家的Gdp才能涨。
“可以,我答应了。”思考了片刻,鲍文博最终还是答应了。
这对自己来说完全有利可图,为什么不答应呢。
四个亿而已,App多放点优惠券就能把票房拉上去了。
“合作愉快。”陈家乐站起身,伸出手来,“我希望在这个五一档,除了咱们的电影,再也听不到其他电影的名字。”
三千万的宣发投入,放在春节档或者暑期档或许不算什么,但放在这个票房淡季的五一档,绝对算得上是深水炸弹!
把一众小成本电影炸得一个都不剩。
虽然自己的这部片子也只能算是小成本片子,毕竟拍摄成本只有680万,也并不高。
但加上三千万的宣发费用,那就不能算是小成本。
不过,除了内部人士外,其他人谁知道电影的具体成本呢?
如果等电影上映获得成功后,陈家乐完全可以对外宣称这只是一部小成本电影。
用“小成本”弱化观众对制作质感的期待,同时靠密集宣发制造“黑马”假象,吸引好奇的观众走进影院。
毕竟对片方来说,宣发的投入能更直接地转化为票房,而“小成本”的标签反而能降低舆论对票房成绩的门槛——哪怕最终票房不算顶尖,也能被包装成“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
实际上很多号称小成本的片子都是这个套路,暗地里这电影不知道投了多少宣发费呢。
就比如正在热映的《戏台》,投资方撤资后,陈佩司等人把房子押上才凑够钱,据说拍摄成本约 1亿。但在宣发方面,一开始宣发预算只有 400万,相对其拍摄成本来说,这个宣发预算在最初规划中是较少的,然而后来随着口碑发酵,票房逐渐上涨,片方可能在后续加大了宣发投入,只为过这些都不与外人道也。
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动辄就是几亿十几亿的拍摄成本,现在连一个亿的电影都能算小成本了。
电影开始正式宣传,刚开始是在鹰眼论坛上流出一些拍摄画面,此时正是论坛流行的时代,论坛上日活跃人数是800万,月活跃人数3000万,属于互联网的顶流平台了。
论坛上开始大规模的讨论陈家齐的新电影,或者他之前的电影,再或者是他跟京圈间的八卦之类的。
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这当然少不了平台的推波助澜,平台还根本不需要买水军,他自己就是最大的水军头子,还何需其他水军,直接建机器人就行。
不久电影的预告片也出来了,在论坛上流传,点击观看人数直接破五千万,而且观看人数还在不断的上升。
然后是论坛的广告位变更了广告,开始挂《率性而活》的海报。
当然,这不是专属电影的广告,而是鹰眼购票App的广告,《率性而活》只是被顺带着而已,属于买一送一中被送的那一个。
“看电影买票就上鹰眼App,鹰眼邀你半价看电影。”
“鹰眼买票更便宜!”
“5000万观影补贴等你来拿!”
每个宣发公司的宣发渠道都不一样,像之前老爸的那个朋友李右且,宣发资源主要在综艺、博客,或者线下等等。
鹰眼的主要宣发阵地就是在论坛、电视广告,线下电影院等等。
所以这次大哥连个综艺资源都没混到个,倒不是说鹰眼的能力不行,而是只能说两种宣发模式不同。
一种是传统的宣发模式,一种是新兴的互联网宣发。
而且鹰眼还在各个地区的核心地区举行了点映,由陈家齐这个主角带队去跑宣发,跟观众露了面。
总体来说,鹰眼娱乐的宣发能力比其他的小发行公司强太多了。
至于陈家乐这个导演就不跟着跟点映了,电影的宣传有没有他这个导演都一样,观众们会为了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而去看电影。
却不会主动为了是哪位导演拍的而去看。
比如老某子,已经算得上国内第一人了,他的电影也没说大家都去看。
这就是演员跟导演的区别,明星演员是真的能卖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