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部精神层面开始悄然转变的同时,现实层面的操作难题依然亟待解决。“概率劈”算法作为应急产物,在推行了一段时间后,其带来的各种尴尬与副作用,也愈发清晰地暴露出来,成为了雷部日常运转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效率的急剧下降和资源消耗的倍增。以往,对付一个业力等级70左右的魔头,或许一道凝聚的“五行神雷”便能解决。如今,按照“概率劈”的流程,可能需要先来三道威力只有10%-20%的“瘙痒雷”进行试探,观察反应,确认目标性质后,再视情况补上一到两道威力提升的“惩戒雷”或“歼灭雷”。整个流程下来,耗时是原来的数倍,所消耗的仙力、维持阵法的灵气,更是成了一个天文数字,让负责后勤资源的仙官叫苦不迭,天庭资源司已经发来了措辞严厉的质询函。
其次,这种“磨磨唧唧”、如同钝刀子割肉般的打击方式,在下界引发了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场面,严重损害了雷部往日的赫赫声威。
有时,一道微弱的试探雷击劈在某个凶戾魔修的洞府门口,不痛不痒,非但没能试探出什么,反而像是搔到了对方的痒处,激得对方勃然大怒,直接冲出洞府,对着天空叫骂挑衅,甚至主动对雷部仙吏发起攻击,导致小范围冲突升级,造成了比预期更大的破坏,雷部不得不紧急加派人手,才能将其制服。
有时,雷击不小心波及到某个正在深山老林里闭关冲击瓶颈的正道修士,虽然威力经过控制,不足以致命,却恰好打断了他千载难逢的关键感悟,导致其气血逆冲,走火入魔,虽然最后被同门救回,但也修为大损,并且对雷部怨念深重,四处宣扬雷部“行事鲁莽,扰人清修”。
更有甚者,一些灵智较高、消息灵通的积年老妖或狡猾魔头,不知从何种渠道知晓了雷部这套“新规矩”,开始故意伪装。它们收敛大部分魔气,只流露出些许“模糊不清”的业力特征,引诱雷部进行低威力试探。待雷部仙吏小心翼翼地上前探查时,它们要么突然暴起发难,要么利用雷击的间隙瞬间远遁千里,让雷部仙吏白白浪费了时间和仙力,却一无所获,徒留笑柄。
“概率劈”从一种旨在控制风险、保护无辜的无奈之举,在实践中渐渐演变成了一个效率低下、消耗巨大、甚至有些滑稽可笑的尴尬策略。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类似玄尘真人那样的极端误判,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不断侵蚀着雷部的战斗力和威信。
陈卷和雷芷筠都清楚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知道,固守现有的“概率劈”1.0版本绝非长久之计。在初步验证了“耦合共振频率”等新指标的有效性后,他们开始全力构思和设计“概率劈”的2.0升级版本。
在新的方案设计中,他们计划引入更智能的“自适应雷击”模式。系统将不再僵化地使用固定的低威力雷击进行试探,而是会根据目标的业力强度、耦合共振频率数值、实时行为轨迹预测、因果线稳定性等多个维度,动态计算出一个“最优试探威力区间”和“最佳打击策略组合”。
例如,对于业力耦合度极高、行为轨迹充满攻击性、因果线缠绕大量近期恶业的“明确目标”,系统会建议适当提高首次试探的威力,甚至在数据置信度达到某个极高阈值时,允许经过严格复核后,执行“一击致命”模式,以恢复雷部往日的部分效率与威慑力。
而对于那些业力耦合度极低、行为轨迹平稳、因果线复杂但缺乏近期恶业的“高风险不确定目标”,则采用威力更低、频次更高、覆盖更广的“微尘级探测”模式,并辅以更严密的实时空间封锁与监控,确保在试探过程中既能收集信息,又能防止目标逃脱或造成意外影响。
“概率劈”算法,正在被迫从一种笨拙、保守的应急工具,向着更智能、更灵活、更强调“因人而异”和“动态风险评估”的综合性应对体系进化。 这条进化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但也是雷部在血泪教训后,必须走下去的唯一途径。每一次任务的执行,每一次数据的反馈,都在为这条艰难的道路,铺上一块或坚实或松动的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