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界,南赡部洲广袤的土地上。
按照风雨司往年的传统以及天道自然的韵律,此时应是“春雨润如酥”,细雨绵绵,均匀地滋养着万物生灵。然而,今年的景象却截然不同。
某些被划定为“重点观测示范区”的区域,如江南鱼米之乡、帝都京畿重地,天降甘霖,雨量充沛得甚至有些过分,河流湖泊水位暴涨,低洼处已见内涝之象。龙王们严格按照系统下发的《精准布雨Sop》,将云层调度得如同听话的士兵,雨滴大小、降落速度都控制在最佳区间,确保考核时采集到的数据完美无瑕。
然而,就在这几处“样板区”之外,广大的山区、边陲、乃至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平原地区,却是连续数日滴雨未见!烈日炙烤着干裂的土地,原本青翠的禾苗变得枯黄卷曲,河流断流,井水干涸。农夫们仰望着依旧晴朗无云的天空,眼中充满了绝望与不解,他们的祈愿如同石沉大海。
一位负责西北边陲布雨的老龙王,看着千里传讯镜中显现的下界旱情,龙爪紧紧攥着,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他麾下的虾兵蟹将更是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陛下……非是臣等不仁啊!”老龙王对着空荡荡的龙宫喃喃自语,声音充满了苦涩,“那系统考核,只看‘总降水量’和‘重点区域覆盖率’!若将雨水均匀分布,这两项指标无一能达标!届时,莫说功德积分,便是这龙王之位,怕也……唉!”
为了在考核日交出漂亮的答卷,他不得不与几位同区域的龙王商议,将所有本该普降的雨量,集中倾泻在几个易于天庭监测、且“政治意义”重大的“样板区域”。至于那些偏远之地,只能暂时“委屈”一下,待考核过后,再想办法偷偷匀一点雨水过去补救——如果那时还来得及的话。
一位巡游回来的夜叉哽咽汇报:“龙王,下方……下方已有村落开始祭祀求雨,甚至……有易子而食的惨剧发生……”
老龙王闭上龙目,挥了挥手,疲惫地让夜叉退下。他何尝不知这是造孽?但系统的压力,功德的诱惑,同僚的竞争,像一条条无形的鞭子,抽打着他们,让他们不得不做出这种违背天道伦常的选择。
陈卷通过“天道反馈模块”,清晰地监测到了这些异常的、违反自然规律的降水分布,以及其中蕴含的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怨气与悲鸣。他调出风雨司的后台数据,看到的却是一片象征“风调雨顺”的绿色指标,以及一份份文辞华美、数据翔实的《布雨优化总结报告》。
他知道这是系统性、策略性的造假。他试图发函质询,风雨司的回复却早已准备好,声称这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的区域性水资源优化配置试验”,并附上了厚厚一叠由系统辅助生成的、逻辑看似严密的“可行性分析”和“效益评估报告”,将他的质询轻松挡回。
陈卷看着那完美无瑕的报告,感到一阵窒息。系统不仅催生了造假,更为造假披上了“科学”与“优化”的华丽外衣,使其变得理直气壮,难以撼动。仙界的根基,正在这种看似“高效”的谎言中,被一点点蛀空,而大多数人,却还沉浸在那虚假的繁荣数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