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了钟鸣温和的态度,后面同学上台写字的压力,都小了很多。
先生不打人就好...
后面被点到的同学们,一是名字简单,二是准备的也就一些,所以基本上也都写出来了。
之后也干脆不点名了,钟鸣让每一个同学都去写一遍。
最后一位则是刘寄奴。
他的名字,是学生中最难写的。
钟鸣微眯着眼看向男孩:
“寄奴啊,先生给你取的这个名字可不好写,你会了吗?”
男孩有点害羞的点头,
“先生,我...我试试看。”
接着男孩上台,在众人的目光下,干净利落的写下自己的名字,而且字迹看着也还算工整。
“哇!!”
孩子们发出惊讶的声音。
这种反应就有点类似,学渣看见学霸的把自己不会解的题,轻而易举地解出来一样。
就连钟鸣也略感意外。
要知道,这些孩子连‘横撇竖捺’都还没有学过,能把这些字写下来,全靠现场的死记硬背。
看来,刘寄奴确实有点天赋。
至于多高,目前看不出来。
他的这些学生中,现在看出来比较聪明的已经有好几个了。
至少语文这一科,聪明不一定有用。
文学不是搞学术研究,它的天才通常是含糊不清的。
也可以这样说,
每个人的机会可能都是相同的。
在课堂上,表现好就是表现好。
但凡表现可以的学生,钟鸣都会夸奖,即使是表现不好的,他也会开口鼓励。
孩子们,还是不要打压的好。
钟鸣不执着于将他们教成君子,而是成为一个起码不自卑的人就行。
望着男孩,钟鸣毫不吝啬的赞道,
“嗯,不错嘛,字写的也挺漂亮的,都快比先生写的好了,刘寄奴同学很棒!”
男孩搞得满脸通红,不敢转过头,只是面朝着黑板。
“哈哈!”
钟鸣抚须而笑,说道:“好了寄奴,下去坐着吧。”
“嗯。”
男孩如获大赦,快步回到座位上。
之后,钟鸣坦言道:
“同学们觉得字很难写,甚至写不出来,这是很正常的,大家不要感到难过、自责、甚至是瞧不起自己!”
“先生知道,以前大家有一个观点就是,学会读书认字,最起码得花十年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学的会。”
“但先生现在告诉大家:不需要十年,不需要五年,甚至不需要三年!读书认字,只需要一年即可!”
钟鸣说话的节奏是有讲究的。
参考了某些推销广告。
虽然有些俗套,但那是在地球,如今在这个世界,又是对孩子们说,那可是很有感染力的。
孩子激动起来,七嘴八舌道:
“一年?真的假的?”
“那不是到了明年,我们也能读书写字了?”
“一年就能学会吗?我爹已经和我商量好了,他养我十年,我养他二十年......”
...
孩子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震惊。
钟鸣则是一脸的淡定。
因为和寻常的推销不同,他可没有完全弄虚作假的成分。
一年的时间只学语文,教会孩子们基本的读书认字确实不在话下。
钟鸣摆手示意同学们安静:
“同学们,要想扎实的把字写好,我们首先要学习两个东西。”
说完,他转身面向黑板。
写出:
‘方法’,‘练习’。
钟鸣接着说道,“这两个东西,一个叫‘方法’,一个叫作‘练习’。”
“在正确的方法之下,我们针对于知识点进行不断的练习,很快我们就能把字认会、写好。”
说着他,指着黑板上的‘方法’:
“这个东西,同学们跟着先生学,我会把它教给你们。”
然后又指向‘练习’:
“而这个东西,先生帮不了你们太多,得靠你们自己。”
最后,钟鸣总结道:
“同学们,路就在脚下,以后你们学习得怎么样,就在于你们如何运用这两种东西。”
...
散学后,回家的路上。
钟鸣想起男孩之前在课堂上的表现,忍不住打趣道:
“寄奴啊,经常有偷偷练字?”
男孩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平常先生写字的时候,我也有在地上用树枝画一画......”
“哦?”
钟鸣眼前一亮,“你小子有点东西啊,画一画就有这样的水平,看来还真算是个天才!”
这话的风格和平常不一样。
苍老的面容说出少年气的话。
钟鸣是老人,但同时也是青年人。
两种风格他都是习惯的,但刘寄奴就不太习惯了,因此露出诧异的眼神。
先生,还是应该端着架子的。
于是钟鸣随即恢复老样子:
“但,可以自得一下,也不要过于骄傲,学习这件事很长很远,浮躁的人可长久不了!”
男孩用力点头,
“先生,我记住了!”
“嗯。”
之后钟鸣也没再说话,他不是一个喜欢叽里呱啦的人。
说太多会让人不自在,而且招人烦。
虽然人刘寄奴不会烦自己,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更不能招自己烦不是?
于是无言,一老一少默默走着。
自从黄县令被人打死的消息传来后,鸡村已然恢复了以往的模样。
即,上街的人变得多了。
心中愧疚的街坊邻居们,开始踏进赵黑娃家的门,嘘寒问暖一番,道一道‘大家都不容易’这件事。
棺材里面被塞进了一些衣物。
下葬的那天,立了个衣冠冢。
赵黑娃父亲的遗体,终究还是没有取回来。后来经询问,尸体被带进衙门的当日,就被火化扔河里了。
他们只是没料到,事情会如此诡异的发展:这些贱民,居然有人会为之出头。
事情闹得,他们还不习惯了。
树倒猢狲散,黄县令一死,当天晚上就几十上百人冲到他家,哄抢一番,烧砸一番。
男的被打死的有,女的被抢走的有。
他之前对别人的所作所为,一夜之间降临在他的家人头上。
这件事也成了很久的谈资。
特别是日后,在《观鸡村事》这首诗火了以后,这件事更是被记录在史册里,被人们谈论了几千年。
“寄奴,我们顺路买菜去!”
望着出摊的小贩们,钟鸣欣慰的点了点头,对他而言,此事现在造成的影响,就是让他买菜方便了许多。
钟鸣扫视街头街尾,抚须而笑。
可随即,他脸色一变。
好像是一个不留神,他就要破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