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书房。
宁王朱权,这位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在内侍的引导下,怀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忐忑和强烈的不解,走进了这间他平日里绝少有机会踏足的,象征着帝国权力核心的房间。
他今年刚满十五岁,正是少年意气、渴望着建功立业的年纪。
他无数次在梦中幻想过自己能像四哥那样金戈铁马镇守一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圈养在应天府这座繁华的牢笼里空耗岁月。
今夜,这位比自己要年长几岁的皇侄太孙,深夜密召,究竟所为何事?
他心中闪过无数个念头,但没有一个能接近真相。
“臣朱权,参见皇太孙殿下。”朱权收敛心神,压下心中所有的胡思乱想,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之礼。
“十七叔免礼。”
朱雄英的声音从书房深处传来。
他没有多做寒暄,甚至没有赐座,而是直接对着朱权招了招手。
“皇叔,你来看。”
朱权心中一凛,连忙上前。
他看到皇太孙的手指正点在舆图之上,一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高丽。
随即,朱权便听到了一句让他大脑瞬间一片空白的、石破天惊的话。
“皇叔,高丽不臣,犯我疆土,人神共愤。孤与皇爷爷已经议定,将兴兵讨伐此獠。”
朱雄英缓缓转过头,那双在烛火下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眸灼灼地盯住了朱权。
“此次出征,三万大明精锐,孤想让你来挂帅。不知皇叔是否愿意?”
挂帅!
这两个词如同一道道天雷狠狠地劈在了朱权年轻的心上!
他整个人都懵了,完全没想到这等足以载入史册的军国大事,这等他梦寐以求的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会如此毫无征兆地落到自己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身上!
足足持续了五息,朱权展现出了远超他年龄的反应速度!
他立刻后退一步,对着朱雄英深深一躬,开始了一场情真意切的“假意推脱”。
“殿下!殿下万万不可!”他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诚惶恐,“臣年幼无知,德薄能鲜,既无领兵之经验,也无临阵之胆魄!何以担此征东大将军之重任?”
“朝中宿将如云,凉国公蓝玉勇冠三军,宋国公冯胜老成谋国!皆是我大明朝的擎天之柱!臣万万不敢与他们争功啊!”
他这番话说得既谦卑又得体,还将朝中最厉害的几位将领都捧了一遍。
然而,朱雄英却仿佛早已看穿了他的所有心思。
他笑着上前亲手将他扶起,用一种充满了期许和鼓励的语气说道:
“皇叔不必过谦。”
“蓝玉、冯胜诸位国公乃国之干城,但他们已是功成名就。而你正当少年,如同一柄尚未开锋的宝剑,才更应该早入军旅,去磨砺自己的锋芒!”
他拉着朱权重新走回舆图前,语气变得语重心长。
“孤与皇爷爷商议过了。你日后终将就藩大宁,与燕王一体两面,共同为我大明镇守国门!这是一个锻炼你、让你熟悉兵事、建立军威的最好机会!”
朱雄英的目光变得前所未有的真诚与炽热。
他直视着朱权的眼睛,用一种近乎于托付的大义凛然的姿态压向了朱权。
“孤不信功臣,不信外戚。孤只信我朱家的儿郎!”
“孤需要一个能让孤绝对信任的自家人,为孤去镇守那片风云变幻的辽东!”
“孤望皇叔能为了我大明的万里江山,也为我朱家儿郎百战百胜的荣耀,慨然应允!”
这一番话句句都说在了朱权的心坎里!
“磨砺锋芒”
“镇守国门”
“只信我朱家的儿郎”……
每一个词都像是一把火,将他那颗渴望着金戈铁马、渴望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彻底点燃!
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推辞,也不愿再推辞了!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朱雄英无比郑重地单膝跪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既是殿下信重,既是为我朱家江山!”
“臣……朱权!敢不效死命!”
朱雄英满意地点了点头,亲自将他扶起。
随即,他像是才想起什么似的,用一种顺理成章的语气提出了自己今夜真正的核心安排。
“皇叔既已应允那便是最好。你少年英武,孤信得过你。”
“不过为保证此战万无一失,也为了让皇叔能更快地熟悉军务,孤已经为你择定了一位副将——神策卫指挥使周毅。”
“有他这位沙场老将在你身边从旁辅佐,孤心甚安。”
此时的朱权满心都是即将挂帅出征、开疆拓土的巨大兴奋与憧憬,对于多一个副将根本没有多想。
在他看来,皇侄太孙为自己这个少年元帅配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做副手以求稳妥,这简直是天经地义,体贴备至的安排!
他立刻抱拳道:“殿下思虑周全,臣但凭殿下安排!”
看着已然欣然受饵的朱权,朱雄英脸上的笑容愈发和煦。
他走回书案前,从一个锦盒中取出了一面金光闪闪的令牌递给了朱权。
“当然,军中你为主帅。若副将周毅有抗命不遵,或与你意见相左之处,你可持此金牌,自行处置。”
朱权接过那面沉甸甸的,代表着无上信任和绝对权威的金牌,更是感激涕零,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彻底烟消云散!
他叩首谢恩,随即怀着满腔的壮志豪情离开了书房。
当朱权那兴奋而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殿门之外时——
朱雄英脸上所有的和煦与期许都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皇叔啊皇叔……”
“你以为这是通往权势和自由的广阔天地。”
“却不知你走的每一步,都在我的棋盘之上。”
他缓缓踱步到窗前,看着窗外那轮清冷的明月,眼神变得无比的幽深。
“周毅的怀中,那道从未示人,也绝不会让你知晓的真正密旨,才是此战的最终目的——”
“此战不仅要收复铁岭卫,更要彻底打残高丽王室,为高丽成为我大明之行省做准备!”
“高丽,必须成为大明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