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老爷被周老太爷骂后,还跟周二郎一样不服气呢,表示:“我是帮人呢,那人被人诬告了,求助无门,我想着,我们以前要是碰到这样的事,也会求告无门,现在我们好不容易发达了,那不应该帮帮那些可怜人吗?”
周老太爷听了,差点没气死,当下就拿棍子抽周大老爷,道:“能有钱请你说情,那是求助无门的人吗?况且,你怎么确定他是被人诬告的?就算他是被人诬告的,也自有衙门去处理,我们家又不是当官的,你跑去掺和什么?你什么情况都不清楚,你就敢瞎掺和?你要因此得罪了什么大人物,给咱们家带来了灭顶之灾可怎么办?到时出事了,你怎么跟全家甚至全族交代,怎么跟列祖列宗交代?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一个蠢货呢。”
周大老爷被周老太爷这样一顿骂之后,也觉得有理,当下便没像周二郎那样,死犟着要继续为自己辩解,只嘀咕道:“那要真是被诬告的,咱们现在有能力,也不帮帮那些可怜人吗?”
周老太爷听他还惦记这事,又气的拿棍子抽了他一下,道:“我怎么教你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咱们家这情况,要钱没钱,要实力没实力,你有什么本事去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况且就算掺和,你也要有那个能力,要不然,你那是帮人吗?只怕到时帮不了就算了,还要害的自己家破人亡!你想想老婆孩子,你想害死他们吗?”
这下周大老爷彻底不吱声了。
周老太爷看着他,不由心累。
之前在乡下,就是土里刨食,整点吃的,所以老大没什么本事,也无所谓。
没想到有一天,变成了国公世子,就老大这脑子,显然不是当国公世子的料啊。
当然了,就算不是这块料,他也没法将世子换成小儿子,毕竟周大老爷是长子,皇帝不可能跳过他的长子,让他小儿子当世子的。
况且,小儿子也不见得就有能力,万一愚蠢只是一时没曝光出来呢,不能觉得老大不行,就换老小,到时老小要也不行,他又能换谁呢,所以还是得看看,实在不行,先培养大孙子,到时自己百年之后,让大孙子盯着一下周大老爷,免得这蠢货将周家带进了沟里。
能力不行,还要装x充老大,自己怎么就生了这样的蠢货呢。
大概是因为心累,不敢死,再加上这些事还没很严重,就被琳琅发现,并跟周老太爷说了,所以接连两件事刺激,周老太爷也没像幕后之人想的那样,被刺激死。
相反,撺掇周二郎赌博,以及撺掇周大老爷包揽诉讼的下人全都赶走了,让幕后之人损失了一些棋子。
当然了,对幕后之人来说,这损失可以忽略不计,毕竟那两人赶走了,再给周二郎和周大老爷配点下人就是了,配的还是他们的人,下次有机会了,再接着挑拨就是了。
他们不知道这事是琳琅捅给周老太爷知道的,所以只以为这是周老太爷厉害,谨慎察觉到的,越发想除掉周老太爷了,觉得将周老太爷除掉了,其他人不足为虑,想收拾周家人就方便了。
结果,他们还没再次出手呢,周老太爷又处置了府里一个管事。
不用说了,自然也是琳琅说接到举报,说谁谁谁贪墨了很多钱,所以跟周老太爷报告了。
最后周老太爷像对待前总管那样对付这个管事,最终也弄到了两万多两银子。
刚好又有新的高利贷要还,于是便将这些高利贷还了,还余下一些,就听琳琅说的,买了个小庄子,毕竟光靠府里那点俸禄是肯定过不了日子的,还是要有自己的产业。
琳琅之所以处置这个管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人也被姑太太等人指使要朝周老太爷下手;二是这人贪的较多,所以便处置了。
虽然府里不少人被姑太太等人笼络,要朝周老太爷下手,但,有些人能力不行,有些人贪的不够多,不在琳琅优先处置的名单上。
而这个管事呢,贪的不少,能力还不差,不处理了,琳琅怕周老太爷对付不了他。
幕后之人看自己损失了一个能干的下人,倒没意识到是自己要做的事被琳琅等人发现了,只以为是那人被其他人举报了,毕竟这府里的人,之前就内斗的厉害,这会儿会互相举报,将其他人搞下去,换自己上位,也很正常。
只是耽误了他们的正事,让这些幕后之人很烦,想着真是一群猪,正经事没干成,这种勾心斗角倒是玩的厉害。
眼看着收拾周老太爷一时没成功,那些想找周家麻烦的人,便想着,先将琳琅打发了,只要将琳琅搞走了,周老太爷没个商量的人,也好解决一些了。
还甭说,这些人还真是猜对了,要是将琳琅弄走了,对他们收拾周老太爷,的确要好多了,毕竟周老太爷虽然精明一些,但没势力根基,没法调查谁在对付他,现在府里的危机,要不是琳琅调查出来了,然后报告了周老太爷,周老太爷根本不会知道,然后自然也不会解决,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大老爷等人犯错,等他知道的时候,大错已经铸下,他想教训周大老爷也没用了。
这些人解决琳琅的方法也简单,毕竟琳琅是姑娘,年龄到了,那肯定就是要嫁人的,所以当下他们便派媒人,上门给琳琅说亲,就想将琳琅嫁出去,到时都不用杀人,就能轻轻松松将周老太爷这个左膀右臂,从周老太爷身边赶走了。
于是这天,琳琅去给原身母亲请安的时候——学了礼仪后,周家人也像其他大家族的人那样,搞起了晨昏定省,不像之前在乡下,大家哪有时间搞这些虚的,都是早上吃过饭就去田地里劳动,累了一天回来,吃完饭就洗洗睡了——在她那儿看到了有媒人给她说亲。
看有媒人给她说亲,琳琅就想起了原身说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