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宏逼死了自己的父亲确实可恨,父亲一直念叨的国仇家恨也确实常常萦绕于心,可人总得活着呀,人哪能一条道走到黑,自己还能做官为吏,还能作为氏族宗族可用之人,还能为自己的后代挣得前途,这难道不是现在更重要的吗?自己总不能还学着父亲那样算计着刺杀嬴宏吧?那样太不现实了。
而扶苏这次对张不疑的任用其实也是两手准备。
锡丰国能老老实实地当西秦的顺臣当然最好,张不疑在大犴城学习了这么久,也该懂得怎么治理锡丰国了,若再有不尽如人意,自己和嬴宏也还能补救。
如果匈奴人还是改不过来,得了片刻安息后又是北戎那一套,扶苏大不了用张不疑换一个对匈奴人赶尽杀绝的名义。
总之扶苏不能吃亏。
而对须卜阿黎耶来说,张不疑的一切都是未知,匈奴人对那段塞内战火纷飞的记忆太少,只记得嬴宏两战匈奴大军。
张不疑的履历、背景、官职身份须卜阿黎耶都不知道,最多也就能猜测到张不疑是解邑张氏族人或清阳张氏族人。
但知道张不疑的世家宗族背景对须卜阿黎耶来说又是最没用的,清阳张氏的大宗在河北省,解邑张氏的大宗在山西省,须卜阿黎耶没办法通过示好张不疑与这两家达成利益的交换与合作。
“请大王息怒,臣对国家体制尚知晓不多,请问这位张大人是何氏人,现居何职?”
旁边有太监为须卜阿黎耶介绍“张大人乃解邑张氏族人,现为待诏博士,常出入王宫,是王上信赖倚重之人。”
其实这太监说明张不疑的士族背景纯属多余。
不过这个待诏博士很有意思。
嬴政朝的待诏博士都是颇富文学才具之人,多是诸子百家学子大家,职责是整理嬴政搜集上来的天下书籍并熟知其意,随时准备接受嬴政的询问并给嬴政提建议的。
只是嬴政朝制度草创,一切求急,又不管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在此世间嬴政朝的时间都不长,原本历史上的秦朝国祚更短,所以像待诏博士这一职就没来得及完全发展成型。
嬴宏又是逆时代发展规律改制,所以大秦帝国就没了待诏博士这一职位。
而在西秦王国,扶苏还保留的待诏博士这一职位已经初见成熟,若寻比较,秦国发展成熟的待诏博士职位应与原本历史上后世的翰林学士同样。
原本历史上后世的翰林学士是在翰林院深造,随时准备接受皇帝的召见并问策,且前途越发远大。
而秦国的待诏博士则应是在丞相府、御史府深造律令追究天下书籍中的大义,也随时准备接受召见并问答策。
说白了待诏博士就该是统治者作为高级人才培训和人才储备用作的岗。
嬴政朝的待诏博士多是诸子百家学士大家,嬴政也没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教育,所以嬴政朝的待诏博士基本还都是自己深造自己发展,和皇权的联系其实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