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走后,太子府众人也各忙各的去了。
刘晋招来王财,让他往皇宫里递了个口信。
要不说皇宫跟筛子似的呢,世家大族在里面安排了多少探子刘晋不知道,反正他手里挺多的。
不说其他,王越和他的虎贲就都是刘晋的人马。
徐荣那里更简单,王越还没怎么勾搭,他就屁颠屁颠的上了贼船。
不,那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还有骞硕,他也早就是刘晋的形状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把少东家伺候好,真准备去皇庄养老啊。
这几个是有分量的,还有其他一些小兵小卒,总之刘晋想在皇宫里干点什么,也就是一句话的事,简直不要太容易。
……
朝廷的安民告示张贴的很快,陛下因病去世,太子择日再行登基。
就两句话,简单粗暴,其他的,没了。
让人一头雾水的同时,又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围观群众下意识就把刘宏的死算在了刘晋头上,谁让刘晋动手前,叫的辣么欢呢。
这……弑父之人,也能再登基?
虽然太子很好,我们也想让他登基,但亲爹都杀,这种禽兽不如的人真登基了,噶我们那不是迟早的事吗。
朝堂诸公,这种人你们怎么能让他再登基?
你们是不是被挟持了,是的话吱一声,哪怕对方是神,我们也帮你们骂他,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
洛阳百姓浮想联翩,当场差点炸了锅。
结果还没等群情激奋,各种小道消息就来了。
“嘿,因病去世,朝廷这是往自己身上挂了一层遮羞布啊,陛下那是遭了天谴,尸骨无存了。”
“什么?胡扯?告诉你们,我堂祖父就是去观礼的百姓代表,这是太子亲口所说,还能有假?”
……
“你们知道吗?陛下他虐杀亲子,杀了二皇子不够,还要杀太子,那通天巨棍大家都看到了,要不然你们以为太子为什么非要跟陛下断绝父子关系呢。”
“也就是太子手段超凡,否则全家老小都得死。”
“陛下为什么这么做?听说是炼了邪功,吞噬他人血脉,就可以长生不老,要不然你们以为太子为什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除去他呢。”
“弑父什么后果,你们都知道,太子能不知道?人家只是不屑解释罢了。”
……
“小道消息啊,当年洛阳不是出现了许多干尸吗,朝廷说是疾病导致的,其实并不是。”
“那是陛下在修炼邪功,他知道太子坐镇洛阳,不敢明目张胆的练,就算计三皇子,让三皇子探路。”
“三皇子死后,他又算计二皇子,最后还真让他练成了。”
“好在邪不压正,坏事做多了,真的会有天收啊。”
……
“知道那天裂怎么回事吗?我舅公的侄子的表兄的大伯的连襟的儿子是太子府的侍卫。”
“听他讲那是太子在与天斗,陛下怎么说也是太子亲父,如今死于非命,太子心里憋着一股气呢。”
“结果?能有什么结果?与天斗还能安然无恙,这就是结果。”
……
流言越传越广,其中有朝廷的置之不理,也有太子府的推波助澜。
甚至传着传着,已经没人关心刘晋到底有没有弑父了。
像刘宏这种大魔头,刘晋就算真的弑父,那也是为民除害、大义灭亲。
虽然还有少数人持怀疑态度,但也被其他民众给摁了下去。
干尸是不是事实,二皇子、三皇子都死了是不是事实,通天巨棍砸向太子府是不是事实,有雷霆劈向邙山是不是事实,天裂是不是事实,朝堂诸公认同太子是不是事实……
这么多事实摆在面前,你还敢污蔑太子,到底有何居心。
局势直接就是一边倒,速度快的让文武百官都始料不及。
我们准备了一揽子后手,结果纯属瞎操心。
什么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呐,这就是。
太子在民间的威望太高了,人家从出山开始,打的就全是高端局。
直接或间接受他活命之恩的百姓,那是多如繁星、不计其数。
再加上当初冲冠一怒为师娘,在这孝道至上的年代,你说这种人弑父,那还不如说三公九卿造反来的靠谱。
就算他站出来亲口承认,那肯定也是有逼不得已的苦衷的。
当然事情如此发展,全程少不了刘宏的衬托。
没人是傻子,许多细节也经不起推敲。
你刘宏连亲儿子都能算计,都能下杀手,那就别怪我们捧一踩一了。
他么的你活该!
所以朝堂上面对这种对比干脆就听之任之了,正好用先皇的遗臭万年,来衬托新皇的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