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晓珊一直激烈竞争的对手是和她年纪相仿的另一个女生。她们一直互相争夺金牌。
珊珊总是在不同的赛场上跟她相遇。有关她的一切消息,珊珊是最关注的。记者们也不停提问她们俩有关对方的问题。于是她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甚至于珊珊的朋友们都还没有这位对手对她那么关注。人们都说她们是彼此的影子。
她们赛场之下会聊天,可是总是保持着那种无法磨灭的距离感。珊珊不会让她看出来自己对她的那种关注。这种竞争关系很复杂,很特别,令她们自己都难以捉摸。在无限对比之中产生的各种情绪,因为竞争而越来越了解对方而产生的莫名的关心。在对方家乡城市比赛时候的心情,各种各样的心情。其实她们都只是简简单单的中学生。
时而输给对方,时而赢了对方。这对于她们来说是常态。
她们一直被比较,不管她们自己是否这样做,也无法阻止外界这样去比较她们。她们对彼此都表现出出奇的友好,从来不会去贬低对方,反而提到的时候总是说向对方学习,现在也不知道从谁开始这样做的。这种赞扬甚至让人们觉得不真实。珊珊觉得对方有一种超出年纪的成熟,事事仿佛完美,让人感觉无懈可击。虽然偶尔流露出一点孩子气,但是珊珊感到她还是比同龄孩子成熟得多。现在人们正在热议她们是否会考入同一所大学。
记者:“你想不想和她成为同学呢?”
珊珊:“我很期待和她成为大学同学。”
记者:“为什么?”
珊珊:“没有原因。”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个人珊珊的世界将会是孤独的。珊珊知道,不管在任何方面,她们俩总要分出个高下来。可是她并没有说谎,她是真的想和她读一所大学。可是当她说出来,她觉得人们又不相信了。
就在这个时候,记者点了点头:“我好像能懂。”
这样的场景出乎珊珊的意料。
其实一直以来珊珊一直想知道对手是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的。处处都要完美,那么总有脆弱的地方吧?可是她一直没找到。没有人真的了解珊珊,也没有真的知道她的对手。虽然大家也发现了她们的一些缺点,可是不是珊珊所说的那一种,那将是永远不为人知的。她们明明都还很年轻,都还是学生,可是因为比赛早就面对了整个世界。不仅仅面对对金牌的渴望,还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以及人们的审视。她和对手身上的个人特质是成长性的,当然也有这个年纪所特有的那些东西。
她们都很注重公众形象,每天都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更严格一点。训练也是严格,再严格一点才能拿到冠军,日复一日,如此一生。所有金牌的背后是严格,这种严格的背后是自我克制,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舍弃了玩乐。
没有人真的了解她们,可是她们却了解彼此。因为她们所经历的生活就是如此。每天是重复的动作,重复再重复,周而复始,无限。无比坚定地,无法预知结果地,望着自己的箭射向远方。前方永远是目标,永远是靶心。这一生射出去的箭无法计数。
她记起那一场和她的比赛。
珊珊的表现特别出色,有一箭是十环里的十环——内十环。现场人群的反应强烈,大家都很激动。珊珊能感受到现场的热情,还有自己的愉快。之后对手也有这样的出色表现。她站在那里感受对方拥有了这一切。位置互换,一直互换……
从那一天起,她们会观察彼此的笑容。她们知道对方的生肖和星座——她们在赛场外聊起的,她们知道对方讨厌什么,喜欢什么。她们只相差一岁,但是在学校是同级生。在对方的心里都有一个对方的“档案”。还有对方的业余爱好,并且她们互相关注了对方的社交网络。
还有对方的变化,还有没有光环普通人的那一面。她们发现了对方的变化和成长。这些都被彼此知晓。在别人眼里的光环背后实际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这个普通人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不好的情绪被隐藏,不会被别人看到。她们俩都是这样的。她们是分别成长起来的,也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心理历程,可是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竞争,因为互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