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双方胜负的天平也在逐渐倾斜,朝着高达这边而来。
而关山城内的吕具自然是心急如焚,可他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作为吕具副手的孙得龙和孙得虎,这两个家伙也完全帮不上忙。
说起来吕具对于这两个草莽出来的山贼土匪也是有些天然的看不起,吕具虽然也没什么官职,但他好歹是周弘正的义子。
周弘正虽然久不在南陈朝堂上,看起来只是一个峰峦城太守,但他可是南陈老资格的臣子了,虽然多是颠沛流离,在各处担任太守,但也跟朝堂上这么多文臣武将是老相识了。
比如新德庆、尚司朗、吴明彻等人,周弘正跟他们的关系都还算不错。
而周弘正虽然也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吕具这位义子,周弘正显得更加上心,随军征讨的时候,周弘正也是将吕具带在身边。
周弘正此举除了觉得吕具此人很有能力以外,同时也有想要提携吕具的想法在里面。
毕竟建功立业本就在战场厮杀上是最有机会的,要知道就连周弘正的几个亲生儿子都没被他委以重任呢。
所以对于吕具,周弘正可以说极其上心,而作为周弘正的义子,吕具备受信赖,再加上他的身份和他的能力,他在军中的威望也很高。
只不过正因如此,吕具才天然有些看不起孙得龙和孙得虎。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如今的出身,朝廷武官和那帮打家劫舍,后来不得已之下才选择被招安的山贼土匪都是天然对立的。
这种事情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哪怕是在演义小说里也经常描写,毕竟看看《水浒传》就知道了。
当然了,这两兄弟虽然有些能力,还通过打家劫舍让自己麾下的山贼过千人,甚至就连周遭的城池官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官是官,匪就是匪,哪怕周弘正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将孙得龙、孙得虎兄弟以及他们麾下那些山贼土匪全部招安,甚至还给了他们官职,但是吕具还是天然看不起他们,甚至隐隐有对立的嫌疑。
至于孙得龙和孙得虎兄弟,那自然也是对吕具敬而远之,不跟他起任何冲突。
但这样一来,吕具可就显得有些得寸进尺了。
为了以防孙得龙、你孙得虎兄弟与楚国暗通曲款,吕具不但时时刻刻将他们兄弟二人带在身边,还将他们原本山寨的土匪山贼全部打散,充入到其他校尉或者都伯麾下。
如此一来,孙得龙、孙得虎兄弟麾下就剩下吕具给他们的兵马,而这些兵马虽然看似精锐,可这些人都是效忠吕具和周弘正的。
所以孙得龙和孙得虎可以说调动不了一兵一卒。
这样一来,这两人心里可就有一些想法了,不过事情的导火索还不在这里。
之前就说过,关山城内的粮草已经不多了,一直到吕具意识到的时候,带来的干粮已经尽数吃完,只剩下原本城池有的那些存粮。
既然粮草不足,那肯定要省着点吃,撑到峰峦城那边的守军把粮草送过来。
所以粮草的分配就至关重要了,可吕具在这一点上面做的可就有些不称职了,他居然将大部分粮草都分发给自己那些士卒,而那帮由山贼土匪招安过来的士卒却是只能勉强裹腹。
虽然远近亲疏这种事情哪怕是圣人都做不到,但这种赤裸裸的偏心还是太过分了一点。
吕具自己麾下那些士卒不说吃的很好,最起码可以饱腹,但是轮到那帮由山贼土匪招安过来的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别说饱腹了,完全就是饥一顿饱一顿,而且那所谓的饱一顿也是水饱,用大量的冷水混在那几粒米做成的米粥喝下去。
如此差异的对待也自然引得很多人不满,想这帮原本打家劫舍的山贼土匪在山寨的时候是多么逍遥快活,原本被招安后还以为就此摆脱了这刀口舔血的生活,打上了朝廷正规军的标签,结果这生活反而更加艰难困苦。
为此,也有人找到了孙得龙和孙得虎,乞求他们二人可以出面。
而孙得龙和孙得虎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们二人也是大吃一惊,完全没想到吕具居然会这么做。
而这两兄弟一合计,最终还是决定去找一次吕具,看看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
而当两人找到吕具后,他正在操练武艺,对于孙得龙和孙得虎的造访,吕具却是显得不屑一顾,他只是让麾下亲卫将两人迎进来,然后让他们二人等待,自己则是不慌不忙的继续将手上的事情做完。
孙得龙和孙得虎坐在位置上,二人的脸上从一开始的着急烦闷再到后来的不耐烦。
事实上一开始,孙得虎就对招安这件事情抱有反对的心理,甚至在他看来,就算是要招安,那又何必要选择日薄西山的南陈,去投靠楚国岂不是更好吗?
只不过孙得龙却认为,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投靠南陈,立下大功的机会远比投靠楚国要多得多。
而且那个时候吕具重兵压境,将山寨重重包围,不得已之下,两兄弟也就接受了吕具的招安。
只不过投靠南陈后,这两兄弟才意识到这所谓的招安完全没什么用处,反而处处受制于人。
那周弘正就不说了,反正自被招安后,两兄弟看到周弘正的时间屈指可数。
最关键的是,作为这两兄弟的上司吕具,那可是太不称职了一些,对于这两兄弟也没什么好脸色看。
照理来说现在被招安,双方也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怎么这吕具就每次横眉冷对呢?
一想到这,孙得龙和孙得虎兄弟就更加烦闷了。
尤其是今日,他们两兄弟是鼓起勇气,誓要为此前山寨的弟兄们讨一个公道,结果过了这么长时间,却连吕具的身影都没见到,甚至吕具连一个推辞的理由都没有,这确实让人有些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