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神色一滞。
饮食的问题可以改,即便改不了还是能买到面粉的。
可生理习惯……水土不服可不一定能改,尤其是两种相反的天气之下。
“毕尚书,大明地大物博,不是说只有现在这么一些耕地,若是朝廷允许开垦,耕地面积或许能增加一倍,迁移到其他地方垦荒呢?”
“这也是一个办法,可以考虑,但这不就与陛下所提的退耕还林的想法相违背了吗?若非必要,尽量不选择此法!”
“毕尚书,干脆直接不分,或者说暂时不分耕地,将他们变为植树民夫,类似河道的护漕军,四条主要河道加起来近五千里,需要十亿棵树。
北宋元佑年间,开封府征调两万民夫沿黄河植柳,记录日植十万余株,人均五棵左右(含老幼),
潘季驯的《河防一览》一书记载万历六年徐州发动民夫千人耗时三月,植树百万棵,日均一万一千颗,人均十一棵。
如果按人均十棵算,如此大工程二十年完成不过分吧,那就是每年五千万棵。
无论是枸杞、核桃、泡桐、白蜡、桑葚等经济性树木还是柳树、榆树等景观性树木,栽种时间只有两个节点,
一是春季萌芽前的三四月份,二是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的十月到十一月份,总计算下来可能只有四个月左右。
这些树木中枸杞、桑树、柳树可以插扦插,核桃要嫁接育苗、泡桐要根蘖育苗、白蜡和榆树需要种子育苗。
所以,前前后后的除掉只有三个月左右,这就需要五万人左右,加上后勤保证、补种等等,少则六七万人,多则十万人。”
工部尚书范景文说到这里,沉思了几息:“而这些护林民夫的家眷则是就近组建一些集体工坊,为以后经济性树木的维护、采摘、加工等做准备。
按照这么算,就只需要一半的人需要安排房屋和耕地了,只有这些的话压力就小了一些。
我们用时间换取空间,只要农业研究院那边研究出了高产的种子或者种植方法,亩均两石提升到两石半、三石的时候,人均五亩耕地就可以降到四亩、甚至三亩。
到那个时候,我们将会有大量的耕地富余,也会有大量的耕地退耕还林。
高产的粮食加上商事发展的一些手工业发展,日子绝对比之前要舒服的多。
至于缺口的千万石粮食,也倒不是什么大问题,退耕还林的这个想法即便是想开展也得等大灾之后再说或者说得等大灾之后才能全面开展。
到那个时候,一个县也就是多供应几千石粮食而已,米价也涨不上去的。
诸位以为这个方案如何?”
群臣先是一怔,随即满脸的思索之色,而后众人小声的讨论了起来。
好一会儿之后,议论之声才慢慢结束。
“陛下,臣以为范尚书此法可行!”
“对,虽然是建立在农业研究院的基础之上的,但我们还有垦荒这么一条保底的后路!”
“臣也认可范尚书的想法,枸杞和桑葚种下去两到三年就会有收获,枣树和花椒等在四到五年,可以说只要开始实施了三年内就需要大批百姓去采摘加工等等,
且花椒桑葚等采摘期短,肯定是日叶轮转,辛苦算辛苦,但辛苦一两个月能赚到半年的银子,这很合算。
加上少量耕地以及手工制品等等,绝对比有五亩耕地的收入多。
臣相信只要给百姓们算清楚这笔账,百姓们一定会同意的。”
“臣也赞同,且我们可以分批次、分河段来实施,如此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臣附议!”
“臣附议!”
……
群臣纷纷赞同工部尚书范景文的方案。
至于说皇帝的退耕还林的方案能不能彻底的从源头上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这不需要考虑。
俗话说的好:有枣没枣先打两杆子试试。
皇帝一直的想法很粗暴和直接,实践出真知,花个百万两银子找个地方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反正如今的大明也不缺这么点银子。
“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退耕还林的这个方案,那此事就暂时先这么定了。
工部梳理一下,通知沿途各州府府县仔细调查地形地貌、各种易于存活且固沙的树木等等,做一份整体的方案上来,等大灾结束了,咱们就找个地方先试试。”
“臣遵旨!”
“毕爱卿,你们户部压力很大呀,朝廷到处都需要银子,不是朕好大喜功,而是不得已。
这些事情放在历朝历代的君王身上都不大可能会提上日程更可能实施,希望你能明白朕的苦心!”
“陛下放心,臣明白!”
群臣也是心中猛的一颤,自然是明白皇帝的话中的意思,而后齐齐道:“陛下放心,臣等必竭尽全力,完成陛下所托。”
崇祯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那咱们继续回到之前蜂窝煤的话题上来,蜂窝煤、打煤枪、新式煤炉都可以授权给各布政司,定价要合理。
另外,府城城内三年缓冲期,三年后禁止使用木柴,县城八年内禁止使用。
鉴于煤炭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存在运输问题,南方和东方比预定时间晚上一到两年。
至于村镇乡野百姓等以后再说,只要百姓们富裕起来了以及看到煤炭的优势,他们自己会主动选择煤炭的。”
“臣以为问题不大!”
范景文思索了几息:“大明如今有两百余府,县城两千余个,城内居住人口也不过七八千万人,不足大明的一半,且本来就有很多使用煤炭的。
城内百姓不是不想用煤炭,而是煤炭味道较大且容易出事儿,木材火力旺但灰尘、烟尘大,现在有更好的选择他们自然会选择的。
其实木材的价格比煤炭的价格还要高出一成左右,多出两三来两银子对城内百姓来说不算什么。
至于说供应量应该也不大问题,五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勘查出更多的煤矿,且以重金悬赏工匠们,开采技术和水洗煤重复利用技术等等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突破。”
“那次是就交由工部全权处理了!”
“臣遵旨!”
崇祯摆了摆手,看向群臣:“工部的事儿就先到这里,下一位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