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士兵们来说,这就是功劳,就是勋章,战后都会获得奖赏的,就算自己死了,也算得上死得其所,也算为家人谋福气了,若是自己可以活下来,那升官发财则是一定的!
说到这里,多提一嘴,蜀国对于将士们的军饷和赏赐方面,确实是从来不吝啬的。
张富就经常说,他宁愿将自己扩建宫宇、享用锦衣玉食的这笔钱省下来,用来奖励将士们。不仅是他,他老爹张鲁也是这个想法,平日里过得那叫一个拮据,甚至还没有在汉中担任太守时候潇洒了。这一点,张富父子确实是封建时代的清流了……
眼看己方浩浩荡荡的攻城队伍已经冲锋快接近关下,董平继续在前面大喊:“弓弩手,出击,城下列阵,掩护兄弟们架云梯!”
一声令下之后,又有几队弓弩手快步向前冲出去,他们每个人都拿着强弓,背着箭袋;然后每个人身旁还配备了一个盾牌兵,负责在射完一轮换箭时候进行防御。
正常来说,一支普通队伍中,骑兵是最稀缺也是最少有的,训练成本非常大,一个好的骑兵能顶得上十几个步卒的消耗呢。
然后除了骑兵外,就是弓弩手了,好的弓弩手也需要万里挑一的天赋,比如视力要好,瞄准度要精确,双臂必须孔武有力,否则难以长时间射箭。
所以,这种危险战斗时,每个弓弩手身边都配备一个举着盾牌的步卒来进行防御,尽可能减少损失。
毕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步卒确实是军中成本比较低的,可替代性很强,特别是举盾牌的步兵,大多新兵蛋子都可以胜任。倒不是蜀国区别对待,基本上所有国家队伍都是这样的。
蜀军的弓弩部队,在差不多在距离城楼上还有五六十步时候,就停了下来,原地列阵,组成了弓弩手常用的‘雁形阵’,这是一种可以远处杀伤的阵型。然后开始张弓搭箭,向着虎牢关城头射击!
“五六十步”这个位置是无数次实战演练中总结出来最合适的位置:若是再近一些,很容易挡住自家攻城队伍攻城的步伐和节奏;如果再远一些,箭矢就射不到城楼上,反而容易掉下来伤到自己人。
这也是攻城难度是守城难度十倍的原因,守军射箭完全不需要瞄准,随便往下扔都可能命中;但是进攻方的弓弩手必须要仔细瞄准,还要有足够的气力射到城头上,才能避免误伤。
而且,弓弩手一般只在第一波搭建云梯时候出来进攻,主要是起到掩护的作用;等到云梯都搭建完毕后,攻城步卒都一拥而上了,弓弩兵再射箭误伤几率就大大增加了,还容易阻挡后面步军冲锋的步伐,一般就不摆这个阵型了……
之前张富在攻城战时候其实都没有这么花里胡哨的阵型,准确来说,是没有使用如此严谨且训练有素的阵型。之前的蜀军全靠着个人实力去硬莽的,主要之前都虐菜,也没什么参考性。
可这次蜀军在七年沉寂时间里,除了不断筹备物资、积攒国力、增加兵源之外,对士卒的操练可是非常重视的。
平日里都将攻城战、平地野战、埋伏战、甚至是奔袭战都操练熟了。现在用起来,可确实顺手多了啊,而且在这种科学布阵的战斗中,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己方将士的伤亡!
这些说实话还是要归功于郭子仪了,还是他向张富谏言,平日里都要多多训练阵型,战斗时才能使用的更加熟悉。然后这些大的阵型操练每一只军队,也都是由郭子仪总带着操练的。
林冲、秦明、董平他们更多是一个战将,不能说不会,只能说并不擅长这些。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这就是张富的原则!
可以说,这些队伍,包括张富的寒铁卫,平日里的阵型操练总教官也是郭子仪。所以蜀国三军将士对郭子仪才非常印象深刻,平日里训练就已经积攒不少威望了。现在郭子仪指挥起来,才更加得心应手!
张富在后方看着这一切,他由衷的感慨了一句话:“你们看看,郭子仪组织大家日常加练阵型,是不是无比有用?我带着这些人打仗十来年了,从来没有见过咱们自己人如此快列阵的时候!”
“这不管是攻城的锋矢型,还是后方弓弩手的雁形阵,都如此漂亮,大家劲往一处使,齐进齐退,这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嘛!”
要知道,董平麾下的将士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在自己的第一次战争,还是进攻极其困难的关隘攻防战中,能做到如此的表现,确实很不错了!
换句话说,现在的蜀国,除了国力、科技、兵力、人才全面碾压之外。将士们的战斗素养也在稳步提升,甚至蜀国的新兵,都可以碾压绝大多数诸侯麾下的普通老兵队伍了!
这种成长离不开好统率的加持,郭子仪这边是这样,徐达的雍州军团在一起磨合这么多年了,不是更加强悍?还有荆州的岳飞军团,岳飞向来以练兵着称,他麾下的岳家军,岂不是更加无敌了?
张富都不敢去细想,越想越觉得现在的蜀国,领先可是全方面的,也确实越来越强悍了!不管纸面实力还是硬实力或者看不见的精气神上,都是全方位,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