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蜀军第一批先锋队伍正在推着云梯缓慢向着城下移动——再次申明,三国时期的攻城云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只需要几个人就能扛着的单一梯子。它是中国古代工程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复杂而有效的攻城器械!
一个完整的云梯,是属于攻城车具类目的,它是一辆带有轮子、有装甲、顶部带有一个用绳索控制的折叠梯的综合型攻城塔车(甚至可以理解为木制简易版吊车)。它可不仅仅只能攀登城墙,还结合了机动性、防护性和攻击性。
云梯最上方是下部一般都会有一个坚固的木制底盘,下面装有车轮。这使得庞大的云梯可以由士兵在后方推动,慢慢抵近城墙。只是这个推进速度就取决于进攻方将士的努力程度和路面了,越倾斜的坡度,肯定越慢。
车体通常有防护,比如蒙上生牛皮,可以有效地抵御守军射来的箭矢和投来的石块,进行简单的保护。不至于让将士们在推进过程中,死伤太过惨烈。
还有一个基座,是固定在车体上的是一段倾斜的、坚固的主梯,它构成了云梯的主体结构和通往城墙的斜坡。最上面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部分,叫做上城梯,也又叫做飞梯的。它是一段可以活动的副梯,架设在主梯的顶端。
这些整体的结构,是通过通过安装在主梯顶端精妙的滑轮给连接在一起的。在云梯到达城楼下方合适的位置之后,攻城士兵可以在相对安全的车体后方,用绳索将上城梯拉起、竖起,然后上城梯就可以在合适的高度时挂到城墙上。
上城梯的顶端通常装有金属钩,当上城梯被拉起并靠上城墙时,这个钩子会死死地钩住城墙边缘。这使得守军很难从上面直接将云梯推开。(有些人总幻想梯子架到城墙上,守城士卒用力一推不就倒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以上就是蜀国现在使用的云梯的整体构造了,在冷兵器时代,是属于上乘的,什么功能都有,而且更结束抗造——这也是蜀国这么多年休养生息时候,准备的战备,光这样的云梯,在本次战斗中都带来了六辆!(其中一般都是备用的,虎牢关只能最多同时三辆。)
要知道,张富之前在所有攻城战斗中,使用的都是普通云梯,也就是上述的低配版,最多时候也不过四五辆,根本没有这么多。之前穷啊,没条件啊,现在不一样了,阔气了,军队自然要用最好的!
除了云梯车身本体之外,还有部分小的组装配件,如延长的梯子等——这是应付一些比较变态被扩建修高的城池,比如现在的虎牢关!这些配件就只能靠着将士们一起扛着,在冒着城楼上箭雨,举着盾牌向前慢慢挪动。
虽然每个云梯上面都配有防护,可以适当地抵御守军射来的箭矢,但终归会有防御不到位的死角。在前进的路上,也是有不少士卒被流矢射中瘫倒在地上。
不过蜀军训练有素,也都没有慌张,一个推车的倒下了,后面就立即快速补位,继续推着车前进,绝对不让云梯停下来。
三支推动云梯前进的队伍里,有一支是由校尉带头推进的,蜀国军中的基层官职不讲究花里胡哨的,谁有能力就可以担任,所以只要是校尉的那就要比普通士卒强一些。
这个校尉一边拿着盾牌在前面高举着防御,一边用力推动的云梯,还不忘了一直大喊鼓劲:“兄弟们加油,马上就到城下了,董将军说了,我们三队谁先到城下,他会奖励我们金钱、美女,每人都有,兄弟们冲啊!”
这支队伍在校尉的带领下,前进速度明显更快一些,已经超出其他两队五六步的距离了。
夏侯渊在关上看得一清二楚,他也注意到领头的校尉了,他冷哼一声:“拿我弓来!”身边亲兵早就准备好了,连忙递上,然后还将箭袋也拿了过来!
夏侯渊接过长弓,抽出一根箭矢,弯弓搭箭,稍稍眯着眼睛瞄了一下,然后轻声喝道:“走!”
在他手松开箭羽和弓弦的一刹那,弓如满月、箭如流星——“咻!”地一声向前飞去,箭矢破空,精准地没入那蜀军校尉的大腿,盾牌可以防御上半身,但也不能全身遮盖啊!
只见那名校尉惨叫一声,站立不稳,倒了下去,手里高举的盾牌也跌落下去。
随后,又是一个破空声音,夏侯渊又一箭袭来。这次没有了盾牌的遮挡,非常精准的射到蜀军校尉的脖颈处,甚至直接贯穿,箭矢还钉在了后面的地上,足见夏侯渊的力气之大!
也没有任何意外,这个校尉当场死亡,甚至他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射杀他的是魏国征西将军夏侯渊,死在夏侯渊手上,也倒不算是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