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看着高丽传回来的电报。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公子,昨夜伊藤博武故意输了我一万块,暗示我一万块要减一百万两银子,”元好问说道,“唉!还是见好就收吧,万一…”
“嗯,你把握吧!”胡湘道,“确定了,要让郑清之代表宋国在和约上签字,”
…
胡湘来到了四海赌场。
赌场依旧熙熙攘攘。
在胡湘的建议下,赌场内的墙壁上,写上了“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八个大字。
李堂作为港岛衙门头号人物,总不能宣扬赌博吧。
虚情假意的宣传至少是要有的!
赌场的贵宾室,沂王正在和李堂豪赌。
沂王虽然为王,但家产并不多,他不经商,吃的是固定俸禄。
从张濡那借了五万块钱,一天下来,已经所剩无几了。
“去,再去康德钱庄借五万,”沂王对仆人说道。
李堂建议休息会在玩。
沂王同意了。
“娘希匹,我得抽两口,”沂王嘟囔道。
一名仆人打开手提的木盒子,拿出金黄色的烟杆。
“李堂,要不要也来两口,”
沂王朝李堂道。
“沂王,我习惯抽这个,”李堂接过仆人递来的烟斗。
李堂的烟斗采用麻梨疙瘩制作,也叫鼠李根,该木质密度很高,还耐高温、耐火烧,很适合做烟斗,烟杆用黄金制作。
现在南洋已经种植些烟草了,但目前产量不大。
因此抽烟,还不是普遍现象。
胡湘告诉过,李堂,赵福,芙蓉膏的强烈上瘾性。
但李堂,赵福经常社交,胡湘建议他们抽烟斗烟。
胡湘没有进贵宾室,要是沂王纠缠胡湘赌,也不好拒绝。
派人告知李堂,不要太过了,别超过十万,万一沂王赌品不行,输急了眼,大哭大闹,不好收场。
出了四海赌场,路上碰到了郑清之。
郑清之喜欢到各处逛,而且也不张扬,仅带五六名护卫随从。
今天郑清文应该又是逛火车站了。
再有几天,郑清之就要乘火车去往大名府了。
郑清之还查看了火车包厢。
这火车的包厢可比马车舒服多了,在行驶中,上面吃喝拉撒睡都能解决。
据说两天时间就能到达大名府。
“郑大人,好有雅兴,”
“老了,就喜欢逛逛街,看看升斗小民,贩夫走卒的生活,”
郑清之有五十五岁了,要是这时代的农民那肯定老多了,但郑清之是文人,又是高官,不从事体力劳动,因此看着不老。
胡湘笑说道:“呵呵!我也爱看平民百姓的市井烟火,”
“那三公子能陪老夫逛逛吗?”
“我也正想走走,”
胡湘和郑清之并肩,沿街缓步而行。
护卫们在后面跟随着。
“三公子,老夫有十八子,和三公子比起来,那真是差之千里,”郑清之说道。
“郑大人过谦了,我听说郑大人年少时期就高中进士,令郎们定也不会差,”
“差远了,谁能想到,你们胡家三兄弟,令尊燕赵公,几年时间就雄霸黄河之北,”
“我们胡家是受命于天,郑大人可知成吉思汗崛起后,对中原百姓是如何屠杀的吗!”
“蒙鞑子犹如百年前的女真,不知礼节,嗜血好杀,”
“嗯,太惨绝人寰,我们本来是打算,把蒙鞑子全部屠杀,但我们没有,”
“为什么不屠灭了他们,”
“因为我们是汉民,是礼义之邦,”
…
在宋国国内士大夫一直宣扬北方是虎狼之国。
胡湘虽然这样说,但郑清之可不会信胡湘说的那些冠冕堂皇的话。
不杀蒙鞑子,现在蒙鞑子是你们的一条狗,你们舍得杀。
就像宋国对以前的西南土着,也没有大规模的屠杀,人都屠杀了,那来的奴隶,当然对那些无法教化野人,那也是毫不手软的。
胡湘建议郑清之儿子们到青岛港经商,想从政的,衙门也会给安排个职务。
虽然郑清之是高官,但也不能把儿子们都塞到官场,就是塞到官场,那也是小官。
这点上,宋国的官场升迁,相对来说很公平。
胡湘和郑清之走到了海滩边。
“三公子,扶桑国国小民穷,你们一直苦苦逼迫,赔偿数目太大了,”郑清之说道,“官府的一切负担,都会压在百姓头上,百姓不堪重负了,定会揭竿而起,这和你们的礼仪之邦不相符呀,”
“郑大人,扶桑兵在高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恶,我刚收到电报,联军歼灭了一万,俘虏了五千扶桑兵,我们建议高丽国给他们条活命,做奴隶,可是高丽国不同意,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真是吗?”
“看郑大人问的,草原鞑子的凶悍,不用我多说吧,”
“我大宋国担保,这次和约签订后,扶桑国向你们全面开放,”
“那郑大人认为多少赔偿款,扶桑国能负担的起,”
“一百万两银子,”
“这…是不是有点少,”
“是少点,扶桑国用举国之力向我们购买了一百万杆火枪,二百万颗手榴弹,五万斤炸药,还有大量的子弹,”郑清之说道,“扶桑国的家底早没了,”
“一百万杆火枪,你们能制作出多余的一百万杆火枪!”
“难道…三公子不相信吗?”
胡湘当然不相信,目前制作火枪,最耗费工时就是枪管制作。
宋国还是靠人工锤打枪管,因此枪管材质是锻铁,锻铁强度不高,只能靠增加厚度,提高枪管耐压性,因此制作根枪管非常耗费时间。
而且枪管还是消耗品,五十发子弹后,枪管精度严重下降。
郑清之说扶桑国有一百万杆火枪,及大量的手榴弹,吓唬谁呢!!!
看着胡湘疑惑的表情,郑清之缓缓说道:“老夫,也不怕泄密,枪管成立了专门的制作坊,铁匠每天只干一样活,锻打枪管,打造速度增加了很多,分工打造就是快呀!”
胡湘听了郑清之的话,什么怕泄密!那是生怕我们不知道!
宋国确实成立了,专门枪管制作坊,口径有0.3寸,0.4寸,转轮手枪管,步枪枪管。
有枪管制作组不按规定尺寸打造,怎么办!
砍头!
尺寸大了,还好说,要是尺寸小于弹头,枪管直接炸膛。
因此宋国每制作出一根枪管,会安置在夹具台上,用标准子弹试验一发,和现代枪管检验一样,都用子弹验证后,再往步枪上装。
有人说古代人真聪明,能想到这。
燧发枪的枪管不用怎么考虑枪管内径,大一点,小一点,无所谓,铅球弹也不需要标准制作。
但全金属子弹,而且又是线膛枪管,工匠们必须考虑得枪管内径和弹头外径相互配合。
不互相配合,会怎么样。
怎么样,别说制作一百万杆火枪,就是制作一亿杆火枪,宋国全民持枪。
那宋国军队和手无寸铁,没有什么区别。
这简单的道理,只有历史文科生想不通,还认为古人一根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