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免去了宫宴后一日的朝会,不免也不行,否则大半的朝臣都会因为宿醉而告假,包括刘禅。
宫宴后的第二日,蜀汉朝会
经过了一日的休整,蜀汉群臣各个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这是郭淮第一次参加蜀汉朝会,内心还多少有些紧张。
抬头看到站在他前面的“马谡”,心里多少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觉。
朝会开始后,诸葛亮率先开口奠定了这次朝会的基调。
“诸位,曹魏如今政权交替,正是动荡之时。而我大汉,粮草已备,兵马已足,乃是千载难逢之机。亮愿与诸君,戮力同心,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蜀汉群臣皆拱手高呼道:“愿与丞相,北伐中原,兴复汉室!”
刘禅端坐于高座之上,背挺的直直的,脸上也是难免激动之色。
整个大殿中要说唯一一个神色有些不和谐的,便是郭淮了。
望着四周高呼北伐曹魏的蜀汉群臣,郭淮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毕竟一个月前,他还是魏臣,而蜀汉若要北伐,作为雍州刺史的他,将会是第一个被攻伐的对象。
然而,如今他加入了大汉,仍然是雍州刺史的他,必然也会是北伐前线的一员。
也不知魏国这次领兵之将会是谁,希望不是曹休,这几年曹休驻军在雍州,两人相处的不错。其临去洛阳之时,还担心他兵力不足拨给他了一部分驻军。
自己能够如此顺利的归降大汉,其中也不乏对方将一部分驻军拨给他的原因,导致剩下那部分的驻军人数远低于自己手中的军队的人数。
如今若是在战场上遇上,自己心中难免有些愧疚。
就在郭淮内心思绪万千之时,蜀汉众臣已经开始争相请命了。
魏延率先出列抱拳道:“末将愿为先锋,请精兵五千走褒斜道,先占郿县,后取长安,直逼洛阳。”
其声未落,杨仪就冷笑道:“魏将军莫不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这雍州如今已是大汉的了。你这又占又取的,是为谁占又为谁取的啊?”
魏延一听杨仪开口,就应激的将手移到腰间想要拔刀。
但是听完杨仪的话后,不屑的冷哼了一声道:“杨长史久在都城,又不在掌管军情司,不了解战场之事,还是可以理解的。虽郭刺史归降大汉,但整个雍州的城池并没有完全归于大汉。就像是郿县县令,还有京兆太守颜斐,仍称魏臣,并未归汉。”
一瞬间很多目光聚焦在郭淮身上。
郭淮:... ...我就说之前的宴会是假象,这种勾心斗角的气氛才是真正的朝堂。
郭淮出列解释道:“京兆太守颜斐在京兆很有威望,我虽为雍州刺史亦不能左右其想法。”
京兆太守颜斐家世显赫,乃是孔门七十二贤、复圣颜回的二十三世孙。
其在京兆上任后,不仅劝课农桑,还兴办学校,凡是郡中百姓或是官吏想要读书,只需做一些较轻的徭役就可以。
京兆郡在颜斐的治理下,一度成为雍州最富有的郡县。直到天水郡在岳飞的治理下崛起后,才屈居第二。
这样的人,郭淮归降前都无法掌控,更别提现在已经归降蜀汉,并非其上官了。
说到颜斐,岳飞倒是有些印象。上一世史书上记载,其应该在几年前迁任平原太守,因留恋京兆而病死在路上。
如今其却仍留任京兆,看来历史再一次发生了改变。
魏延道:“并无关系,北伐之后,别说是小小的京兆,就连洛阳都会成为我大汉的领地。”
杨仪继续冷嘲热讽:“魏将军,打仗不是靠嘴上的能耐。”
魏延忍无可忍,“匹夫!”砂锅大的拳头马上就要抡起来了。
费祎赶紧出面调停:“文长之忠勇自不用说,不过祎认为我们应当先商定粮草调定之事。”
话音未落,近些年一直忙于水利建设的李严,忽然发声道:“费司马说的没错。粮草调度都未解决,谈何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