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娘微微颔首,表示她已经知晓,接着缓声道:“孩子们啊,记住了便好。今日小娘所讲之事,乃是要教会你们如何在这人世间安然无恙地生存下去,且能妥善地护佑自身周全。”
她稍作停顿,目光慈爱而坚定地凝视着眼前的两个女儿,继续说道:“在这个世上,唯有小娘才会真心实意地关爱你们、疼惜你们。
至于其他之人,切不可轻信!那些男子们,不过是给予我们华美的衣裳以及丰盛的食物罢了,万不可将过多的情爱倾注于他们身上。此乃小娘传授给你们最为重要的一课。”
言毕,只见盛芷兰与盛墨兰缓缓起身,向林小娘行礼辞别后,转身离去。盛芷兰迈着轻盈的步伐,穿过庭院,最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闺房之中。
待坐稳之后,盛芷兰不禁轻声呢喃道:“姐姐呀,你莫要再说了。林小娘对待咱们这些亲生女儿,当真是宠爱有加呢!
不仅如此,她还教导我们要爱人先爱己,这般道理,比起旁人可要好上太多啦!”
就在此时,那神秘的 118 系统突然发声道:“的确如你所言,林小娘对于自己的女儿可谓是关怀备至,其疼爱程度甚至超过了对自家儿子的呵护。”
盛芷兰微皱着眉头,喃喃自语道:“我说呢,盛墨兰的夫婿林如海这名字听着咋这么怪!总觉得似曾相识。”
她转头看向身旁的人,好奇地问道:“幺儿,你认识这个人么?”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 118 系统一脸茫然的摇头:“我不知道啊。”
就这样,盛芷兰陷入了沉思之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足足过了半个小时之久,她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哎呀呀,我可算想到啦!
林如海可不就是《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父亲嘛!而且我记得清清楚楚,林如海后来还娶了贾敏呢!可这跟咱们现在讨论的盛墨兰又有啥关系?难道这里面出现 bug 了不成?”
面对盛芷兰的疑惑,118 系统也是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无奈地解释道:“这可不单单是咱们《知否》世界的事儿啊,林如海本来就是《红楼梦》那边的人物。我对此也无能为力,实在是管不着呀。”
盛芷兰听后稍稍思索片刻,接着提议道:“要不这样吧,你去问问主神,看看他能不能给咱们一个合理的解释。说不定主神知道其中缘由呢。”
118 系统略作迟疑,但还是点头应道:“行吧,那我这就去问问主神。”说完便转身离去,准备向主神寻求答案。
待 118 系统回归之后,盛芷兰迫不及待地问道:“幺儿,情况如何?你们的主神究竟说了些啥?”
只见 118 系统不紧不慢地回答道:“莫急莫急,并无大碍,只是将那贾敏变成了盛墨兰而已。”
盛芷兰听闻此言,不禁皱起眉头说道:“然而在《红楼梦》里,贾敏可是早早便离世了呀!况且她仅有一女林黛玉,并未有过儿子呢。”
118 系统却一脸轻松地回应道:“无妨无妨,这盛墨兰与贾敏大不相同,她绝不会落得如《红楼梦》中贾敏那般的下场。”
听到这里,盛芷兰方才稍稍放下心来,点头应道:“若真是如此,那倒也罢了。话说回来,这林如海对待他的妻子可当真是极好的啊,对林黛玉也是疼爱有加。”
118 系统附和着说道:“的确如此,林如海对其发妻向来关爱备至。只不过嘛,此世已然有所不同啦,如今这林如海最终的结局竟是多子多孙,彻底改写了往昔无子的宿命呐!”
…………………………………………………………………………………………………………………………………………………
盛芷兰一脸好奇地说道:“所以到时候盛墨兰生下的女儿竟然会是林黛玉?”
118 系统肯定地点点头回答道:“没错,的确如此。”
盛芷兰满心欢喜地接着问道:“真想看看这位林黛玉究竟会长成什么模样呢!那她的身体状况会不会也很好呀?”
118 系统略作思考后回应道:“要知道,林黛玉本就是绛珠仙子转世而来,生来便带着一股天生的多愁善感。
待到盛墨兰产下林黛玉时,恐怕也会如原着一般体弱多病。不过嘛,好在林府家大业大,有着数之不尽的灵材妙药供其调养身子。
相信有这些资源加持,这一世的林黛玉定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倒也无需过多忧虑。”
听到这里,盛芷兰放心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嘴里还喃喃自语着:“那就好,那就好……真希望能早日见到这个可爱的小宝贝降临人世。”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已至三月份,距离盛墨兰出嫁的日子仅仅只剩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了。
话说这林府的林如海啊,竟然已经下了聘礼!就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呀,那盛墨兰可是没少花心思在自己的脸蛋儿上。
平日里总是在房间里捣鼓来捣鼓去的,想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这天,盛芷兰前来找盛墨兰玩儿,一见到她便笑着说道:“四姐姐,您看离成婚可还有整整一个月呢,怎么这般着急啦?”
盛墨兰听后,轻轻一笑,回道:“妹妹有所不知,这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我可得多多保养我的肌肤,让它变得又滑又嫩才好呢。”说着,还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
盛芷兰见状,不禁掩嘴轻笑起来,打趣道:“哎呀,四姐姐对林姐夫可真是上心呢,瞧这满心欢喜的模样哟。”
盛墨兰一听,顿时羞红了脸,但还是强装镇定地嗔怪道:“好妹妹,莫要取笑姐姐了。
再说了,再过几个月可不就轮到你成婚了嘛,你也赶紧回去收拾收拾自己,好生养养这皮肤才是。”
盛芷兰连连点头应和着:“好好好,那我就不打扰四姐姐养肤啦,我这就回房去。”说完,便笑嘻嘻地转身离去了。
…………………………………………………………………………………………………………………………………………………
时间来到四月,盛府的清晨便被一阵喧闹声打破。整个府邸热闹非凡,墙上挂满了鲜艳夺目的红缎子,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
盛墨兰也早早地起身,精心装扮着自己。她身着一袭华丽的大袖衫和长裙,外披着一件绣有精美图案的霞帔,主色调为清新的青色,显得格外婉约动人。
她那精致的发髻上,插满了各式各样的金钗,熠熠生辉。除此之外,她还佩戴了珠翠特髻、珠翠团冠、四时冠花以及珠翠排环等珍贵首饰,这些配饰相互映衬,使得她整个人更加光彩照人,宛如仙子下凡一般。
一旁的盛芷兰看到盛装打扮的四姐姐,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四姐姐,您今日真是美极了!”
盛墨兰闻言,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再过三个月,妹妹你也要出嫁啦,到时候定能穿上更为豪华、更为好看的嫁衣呢!”
盛芷兰有些羞涩地笑了笑,说道:“哪里比得上四姐姐这般美丽呀!”
正当两人说笑之际,突然,外面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炮竹声。盛芷兰兴奋地喊道:“林新郎来接亲啦!”
听到这话,盛墨兰的脸颊瞬间泛起一抹红晕,宛如熟透的苹果,娇羞之态令人心动不已。
且看那林如海身着一袭宽松飘逸的长袍,袍袖随风轻舞。
他的头上端端正正地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这顶帽子上精心绣制着寓意吉祥如意的精美纹样,被人们称作“年黄帽”。
腰间束着一条装饰华丽的腰带,其上悬挂着各式各样象征祥瑞的饰品,如温润光洁的玉佩、晶莹剔透的珠串等等,随着他的步伐微微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此刻,林如海已经迈着沉稳的脚步来到了盛府的大门口。
只见盛紘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一见到林如海便满脸笑容地迎上前去说道:“林女婿啊,可算是把你给盼来了!”
林如海赶忙拱手作揖,恭敬地回应道:“岳父大人,小婿特来迎娶夫人了。”
盛紘点了点头,目光严肃地盯着林如海,郑重其事地叮嘱道:“日后可要善待我的女儿,若是让她受了半点儿委屈,我定是饶不了你的!”
林如海连忙再次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地保证道:“岳父放心,小婿定会全心全意对待夫人,绝不让她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请岳父大人尽管放心便是。”
说话间,没过多久,就见盛装打扮的盛墨兰在盛大娘子的陪同下缓缓走来。按照习俗,在上轿之前需要讨要吉利钱,并饮下一杯喜酒以祈求婚姻美满、幸福长久。
于是,周围的丫鬟们纷纷将装满铜钱和碎银的荷包递到了盛墨兰手中,同时也呈上了一碗香醇的美酒。
盛墨兰面带娇羞地接过荷包和酒杯,先将吉利钱撒向四周,引得众人一阵欢呼喝彩;
然后轻轻抿了一口喜酒,那娇艳欲滴的面容在红色嫁衣的映衬下显得愈发妩媚动人。
最后,在一片欢声笑语和祝福声中,盛墨兰稳稳当当地坐上了花轿,准备前往林家。
…………………………………………………………………………………………………………………………………………………
话说那林如海身手矫健地翻身上马,轻夹马腹,骏马便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马蹄声清脆,扬起一路尘土,不多时他便顺利回到了林府门前。
待到林府之时,只见一顶华丽的轿子稳稳落下,轿帘掀开,盛墨兰身姿婀娜地下了轿来。
与此同时,林府的众人早已等候在门口,他们手持装满谷豆的篮子,待新娘一下轿,便纷纷将谷豆洒向空中,一时间谷豆如雨,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这撒谷豆之举乃是传统习俗,意在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如意。
紧接着便是庄重肃穆的拜堂仪式。盛墨兰款步走进林府大堂,与林如海并肩而立。
先是恭敬地对着天地和祖先牌位深深一拜,以表敬畏之心;
而后夫妻二人相对而站,彼此深情凝望,缓缓弯腰互拜,完成这象征着夫妻相敬如宾的重要礼节。
礼成之后,林如海温柔地牵起盛墨兰的玉手,两人的手中各握着一根鲜艳的红绸带,中间系着一个精致的同心结。这同心结仿佛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寓意着夫妻二人从此心心相印、永不分离。
随后,一对新人被簇拥着来到新房之中。只见床上铺陈着绣有精美图案的锦被,床边摆放着各种寓意美好的果品和糕点。
新人端坐于床沿之上,开始举行“撒帐”和“合髻”之仪。所谓“撒帐”,便是由喜婆将红枣、花生、桂圆等吉祥物抛洒在床上,祝福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合髻”则是剪下新人各自的一缕秀发,相互缠绕打结,制成同心结,以此作为永恒的爱情信物。
最后,新人共同举起斟满美酒的金杯,手臂交错,一饮而尽。这交杯酒不仅代表着夫妻之间深厚的情谊,更意味着他们从此携手共度人生风雨,相伴一生一世。
然而此时此刻,远在盛府的林小娘却哭得肝肠寸断。她望着空荡荡的庭院,想起自己疼爱的女儿柔柔和墨兰都已相继出嫁,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感伤和孤独。
尤其是想到不久之后,偌大的盛府或许就只剩下自己一人形单影只,更是悲从中来,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而站在一旁的盛长枫看到这一幕,嘴角忍不住地抽搐了几下,然后开口说道:“小娘,您别难过啦,这不还有我在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