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佐击将军大声下令吩咐道,对于他的安排将士们并无不满,此次行军少说要十几天,想要熟练掌握一把火铳训练三、四天就够了。
所以,这个时间段足够他们熟练使用,再说了,每一次行军完了训练,那么他们就不用扎营了。
这活儿就交给其他人了,这样也不是不可以,反而还要轻松一些。火铳这玩意儿的训练极为简单,想要大批量成军也很快,只要新兵的心理素质好,在战场上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
而这个心理素质也是重中之重,所以徐天爵挑人,也是非常严格,不要胆大的,也不要胆小的,胆子大的容易不守规矩,不听命令,到时候反而麻烦。
而胆小的,太过怯懦,在战场上容易溃逃,进而引发大规模溃败,所以徐天爵也不要,这也就导致给他的几万京营部队之中,能用来组建火器营的少之又少。
比例甚至到不了十分之一。不过这也够用了,毕竟徐天爵一开始就只想把京营兵马放到二线,到时候能帮上点忙,别添大乱就行。
同时在在另一个角落,几名士兵围着一门火炮,议论纷纷。
“这火炮看着比以前的大多了,威力肯定不小!”
“那是自然!听说这是军器局的最新成果,一炮下去,能把敌人炸得找不着北!”
“哈哈,有了这些好东西,咱们大明军队简直如虎添翼!”
士兵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他们知道,这些先进的武器将成为他们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关键。
毕竟在百步之外就可取其性命,为什么非要上去以命搏命?能活着谁也不想死,再说了,后世有话大炮是步兵的胆。
可见火炮这玩意在战场的重要性,所以为了保证大军的作战用度,工部可是命令军器局和兵仗局以及他们下辖的各地方卫所、民间作坊也都开足了马力,全力制造武器和装备。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劳作,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军器局、兵杖局不用说,他们本来就是大明生产军备物资的主要部门,但即便他们不断扩招人手扩建场地依旧无法满足大军的需要,于是只能将一些工艺简单的武器制造分发给下面各地方卫所,让他们去造。
可即便这样,还是不够,所幸还有民间作坊,这些民间作坊只要有朝廷授权,也是可以生产武器的,反正大明现在是把能用的人全都用上了。
军器局、兵杖局负责生产技术过硬的火炮燧发火铳,地方卫所则负责生产铠甲刀剑,而民间作坊技术含量低,所以由他们生产三眼铳以及其他技术成熟的武器。
所以说大明现在已经开始列装燧发火铳,但三眼铳并没有被完全替代,还在军中大量服役。
原因也很简单,它造价低,能打能扛,可近可远,可攻可守,而且三发连射既能保证火力,又能凭借自身的坚固性充当钝器,深受明军甲士的喜爱。
尤其是冲在前面的先登军,这玩意是攻城也好,冲阵也罢,都能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