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纪方面,朱元璋依旧是不曾松懈,从当初他攻下滁州,开始翱翔之时,他便十分重视军纪,每打下一城,都会着重宣告军纪,对违反军纪,扰民掠民者,严惩不贷。
如朱元璋手下大将胡大海,在滁州之时就投奔了朱元璋,为朱元璋冲锋陷阵,立下了无数的功勋。
很多人都说,要是胡大海没死,那开国公爵里必然有他一个,当然他也被追封为了越国公。
还在1358年之时,当时朱元璋的粮草紧张,为了节约粮食,他便下了禁酒令。
结果胡大海的长子胡三舍却私下和几个人联合起来,偷偷酿酒赚钱,事发之后,朱元璋要按照军令斩了他。
有人就劝说:“胡大海正在绍兴打仗,要是处决了胡三舍,胡大海定然要反叛。”
朱元璋就说:“我宁可让胡大海反叛,也决不能让军令推行不下去。”
然后,他亲自斩了胡三舍。
而胡大海在得知这件事之后,却并没有像其他人担心的那样反叛,他依旧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只因为这胡大海虽然是个文盲,但他却非常的明事理,治军严谨,从不扰民害民。
他常说:“我就是个武夫,啥也不懂,就知道三件事,不杀人,不掠夺妇女,不焚烧房屋。”
同时他还非常礼贤下士,像“浙东四先生”--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都是胡大海引荐给朱元璋的。
只可惜,在1362年之时,胡大海收降了三个苗族将领--蒋英、刘震、李福。
但这三人却是狼子野心,趁着胡大海信任,发动了反叛,以邀请胡大海喝酒为名,突下杀手,杀死了胡大海,然后跑去投奔了张士诚。
胡大海的次子--胡关住以及郎中王恺、掾史章诚都等人全部遇害。
同时蒋英的下属李佑,当时在处州,听说了这事之后,也发动叛乱,杀死了正在吃饭的耿再成。】
...
“哎,大海啊,都怪那些该死的叛徒!”
朱元璋重重的砸了一下桌子。
...
魏武帝曹操感叹道:“可惜了这样一员深明大义的将军啊,那朱元璋干什么吃的,怎么就不知道防备一点呢?不知道将那些降将的家属搬到京城居住吗?”
...
南汉,关羽眯着眼道:“这些叛军当真可恶,如此一员大将,竟然死于宵小之手,可惜,可恨!”
...
【纵观历史上的农民义军,很多都是要么从一开始就纪律差,先从没什么问题的劫富济贫开始,但到后面往往劫贫济己。
又或者刚开始纪律还行,但发展到一定力量之后,就约束不了自己,开始为非作歹。
就像李自成,刚入京城时,还说得好好的,但没三天,他就管不住自己的手下了,开始为非作歹,劫掠百姓。
而朱元璋的队伍,之所以能一直保持较高的作战水平和纪律水平,一直没有失控,这和他时刻都在强调纪律是脱不开关系的。
除了这方面,朱元璋自己也是一直勤俭节约,哪怕是已经一统天下之后也是这样。
不少人总喜欢拿陈友谅来比朱元璋,咱们前面也都提到过一些,不过陈友谅那是全方位的都和朱元璋没得比。
就比如陈友谅的生活就十分的奢侈,并且为了保持他强大的军力,对他治下的百姓搜刮也是极其严重的。
就这,怎么比啊?
...
同时,朱元璋也十分注重拉拢文人士大夫。
他曾设置礼贤馆,专门用来招揽天下文士。
对于地主阶级,他也没有像其他义军那样,动辄就是直接一抢了事,而是进行安抚。
所以,他获得了文人士大夫和地主阶级的支持,这对于后来他能一统天下,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同时,他平日里除了政务,军务之外,他还会抽出时间来学习知识。
就如在1358年之时,他还特地叫来唐仲实向他询问,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人是如何取得天下的。
不少人认为朱元璋出身贫寒,就是目光短浅没文化,实际上,那只是他出身低,但是不代表他最终的水平低。
如果出身低就代表水平低,那还要学习干什么?】
...
“唐太宗?”唐高祖李渊顿时就垮下脸看了一眼秦王李世民。
齐王李元吉见状,立马就阴阳怪气道:“原来唐太宗李世民才是我大唐的开国皇帝啊!”
李世民立马狠狠的瞪了一眼李元吉,怒斥道:“元吉,你少要挑拨离间,你这阴阳怪气的样子,简直就跟天幕说的跪族一样!父皇,那朱元璋是后世之人,这不关儿臣的事情。”
“你,你,你,才是跪族,你才阴阳怪气!”李元吉顿时气红了脸。
李渊冷哼了一声没有说话,李建成也是赶忙拉了拉李元吉!
没想到,这一幕却被放上了天。
...
隋朝,隋文帝杨坚嘿嘿一笑,戏谑的看着尴尬的唐国公李渊。
李渊只感觉浑身不得劲,赶忙又跪下了。
...
唐昭宗时空,李世民看着天幕,表情也是有些尴尬,不过他很好奇,从天幕上看,太子李建成、他自己,还有李元吉都在。
这天幕都出现多久了?怎么还相安无事,没有拼个你死我活出来呢?
...
晋朝。晋武帝司马炎不满道:“朕也是开国皇帝,我大晋也是大一统王朝,为什么没有朕? ”
然后,下一刻,他就后悔了!
因为他也被弄上了天幕。
顿时,各大时空的许多皇帝都大笑了起来,特别是魏武帝曹操。
“你算什么东西,也配跟他们比,你不过就是躺在那,那啥虫,对寄生虫司马老贼的功劳簿上捡便宜的虫子罢了!”
...
看到那么多嘲讽他的人,晋武帝司马炎双眼一瞪,气得当场晕倒!
...
【有人说,朱元璋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他本是农民阶级,领着的也是农民义军,最终却转变成了地主阶级。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只能说,那有什么办法呢?
历史是有局限性的,看历史也要结合历史背景来看。
按照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思想背景,要是啥也不管不顾,就一味的将地主阶级打死,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己也死了。
那还谈什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呢?
就像伟人说的,斗争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我们不是还常有一句话嘛,叫做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可以做出适当让步。
就假如是一个拥有现代知识的穿越者到了朱元璋那个时代,成为了朱元璋,那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我想最多也不过是在天下平定之后,再逐步进行改革,削弱地主阶级罢了。
扯远了,关于类似的问题,咱们的视频里也多次提到过了,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
“什么啊?怎么就不细说了啊?说历史有啥用啊,这才是最重要的救济斯民的方法啊,为什么不说了啊?”
汉灵帝时空,张角急得抓耳挠腮。
...
“晕死,怎么又不说了?每次都这样,简直就是隔靴搔痒!那博主,你是不是不懂,所以才不说的啊?”
黄巢也是十分的着急!
...
“又是这样,又不说了!”洪秀全垮了脸。
...
“其实可以再多说说的!”明太祖朱元璋淡淡的轻叹了一下。
...
明成祖朱棣时空,朱棣看了看朱高炽道:“要是还有穿越机会,朕倒是可以给父皇送几本书!”
...
【接下来,咱们简单过一下后面的大战。
1360年,这是很重要的一年。
去年,陈友谅打朱元璋,中反间计,杀了赵普胜。
今年,陈友谅又来了,并攻下了朱元璋的池州。
但随后,徐达和常遇春就抢回了池州。
然而这个时候,常遇春的老毛病犯了--那就是杀降。
当时,朱军俘虏了陈军三千多人,常遇春就对徐达说,这些人都是劲敌,要是不杀肯定后患无穷,要是报告给了主公,主公肯定不让杀。
于是,常遇春果断的将这三千人给坑杀了。
要说这常遇春猛是真的猛,就是这喜欢杀降的事情,很受人诟病。
...
这下,陈友谅也是大怒,立马率大军绕过池州,直扑太平。
太平被攻陷,大将花云战死!
而后,陈友谅一路直扑采石矶,并杀了徐寿辉,自立陈汉。
同时,陈友谅还联系张士诚,一起夹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地盘。
这可把朱元璋吓了一跳,赶忙召集所有人商议。
当时天完占据的地盘几乎是朱元璋的四倍,实力远超了朱元璋。
而且陈友谅的水师非常强大,朱元璋的船和对方的比,那就是小舟!
大家吵做一团,有人建议投降,有人建议逃跑,唯有刚刚被朱元璋征召过来的刘伯温一言不发。
朱元璋便询问刘伯温。
刘伯温一开口就说将那些喊投降,喊逃跑的全都砍了,然后集中力量对抗陈友谅。
刘伯温认为,陈友谅杀害主公,导致人心惶惶,常年搜刮百姓,导致辖区的百姓十分的疲惫,而他自己又十分的骄纵,必败无疑。
因此,刘伯温建议派胡大海直击广信府(江西上饶)截断陈友谅后路,又让康茂才写信假装投降陈友谅,作为内应,勾引陈友谅过来。
至于张士诚,他没有鲸吞天下的雄心,就想着偏安一隅,最多就是做做样子,等朱元璋和陈友谅先拼呢。所以防备着就行,不用考虑他会来打。
同时,刘伯温还给朱元璋制定了长远的战略计划,那就是先打陈友谅,再灭张士诚,一统江南,然后整合实力,再发动北伐,一举攻灭灭元朝!】
...
“嘿嘿,果然不愧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啊,简直和朕的奉孝一样了。”魏武帝曹操大赞道。
...
前秦,苻坚看向王猛,道:“这个刘伯温怎么样?朕感觉还是比朕的功盖诸葛第一人差一些啊。”
王猛急忙拱手道:“陛下缪战了,臣哪敢和诸葛武侯相比啊,不敢,不敢!”
苻坚道:“那不是天幕当初这样评价你的嘛,你不用谦虚。”
...
明朝,明太祖时空,刘伯温哐哐咳嗽了两声:“太过分了,太过分了,这我怎么能和诸葛武侯相比呢,我就只是个出谋划策的,我对大明的贡献实在有限啊。”
朱元璋则是呵呵笑道:“你也不用妄自菲薄,你的才能,咱还是知道的。”
...
蜀汉,后主刘禅一脸崇拜的看着诸葛亮,道:“相父,你看,他们都不敢和你比呢!”
诸葛亮则是连连摆手道:“江山代有才人出,臣的功绩远不如他们啊,只不过是臣占了个更古的时代罢了。”
...
【就这样,陈友谅十分的自信,然后就带着水师跑到了龙湾江东桥,原本这里是木桥的,康茂才忽悠了陈友谅的使者之后,立马在这里抓紧时间修筑了石桥!
这下,陈友谅大惊失色,急忙想要退兵,天上又开始下雨了。
朱元璋的各路大军纷纷举旗,猛攻陈友谅立的营寨,陈友谅率军赶回,冯国胜、常遇春、徐达、张德胜、朱虎等等,纷纷出动。
虽然陈友谅的实力远强于朱元璋,但在这龙湾之上,双方的兵力差不多,而且因为水道狭窄,陈友谅根本摆不开阵势,很快就被朱元璋打懵了。
这时候,陈友谅急忙想走,但恰好碰到退潮,很多陈军的船都直接搁浅了。
最终,陈友谅不得不乘坐小船逃走,留下的数百艘船全都被朱元璋缴获。
但是,接下来,张德胜追击陈友谅到慈湖,再次大败陈友谅,烧了他很多战船。
好不容易陈友谅逃出生天,冯国胜的五翼军又在采石矶追上了他,陈友谅再次被暴打一顿。
然后,朱元璋趁胜追打,收复了太平。而陈友谅一路狂飙,直跑到江州(九江)才停下来。
这就是着名的龙湾大战!
此战过后,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攻守之势开始转换。
朱元璋趁机收复了很多被陈友谅抢走的地盘,同时还攻下了一部分本就属于天完-陈汉的地盘,并收降了很多陈汉的将领。
没办法,陈友谅弄死徐寿辉这件事影响太大了,仗打赢了或许还没啥问题,这打输了,那将领们投降起来,可就没啥心理压力了!】
...
“这陈友谅也太废了,这简直就这么一封信也敢相信?也不派人实地去考察一下的吗?”
隋炀帝杨广点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