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文文这几日正想要找梁山伯呢,可巧自己的人先找到了他。着急问那小兵道:“信件在哪里?”
小兵从怀来掏出那封信,交在祝文文手.
祝文文摆手让那小兵下去,看到信封上写的是祝英台亲启,刀锋字迹分明就是梁山伯的笔记。
她不顾身边有人,撕开那封信。展开来看,就见信上写道:
英台安好,见字如面。
自县衙一别,恍惚隔世未见,吾现如丧家之犬,军队溃散如沙。
现吾虽无立身之是所,我有众人皆无后悔。
偶对明月,想明月不独照我,也照英台轩窗。
思英台月照之时,又虫鸣相伴入梦,我心中便自在欢喜舒静。
所借粮食日后再还,山下纷乱,英台守着山即可,万万不可下山。切记,切记。
人世无常,不知何日再相逢。 天光山色,夏秋常荫。盼英台万不可辜负韶华时光,寄情山水游乐,闲暇余生。
梁山伯书
祝文文见他通篇只是劝慰自己,却不说他打败仗的悲凉。
心中免不了替他心酸,嘴上嘟囔道:“他真是个傻子,自己还顾不得,却去管别人。”
她刚要收信,忽想到阿水在身边,转头去看,见阿水故意转过去头,一粒一粒夹着碗里的粟米。
也不往口里夹,倒像是数着那米粒一样。
小灵子看了阿水一眼,笑向祝文文问道:“好久没见梁知县,不知梁知县现在怎么样了。”
祝文文知道小灵子是替阿水问的。
立马把信拿着在小灵子和阿水面前晃了晃,明知她二人不认字,故意向她二人说道:“你们看,他找到落脚的地方了。
他没有受伤,还问我们好呢,还说过些日子就来看庆煜呢。放心吧~”
小灵子看着那信上的一些字,也不认得,笑着道:“公子认字告诉我们就是,我们也不认字。你拿给我们看也是不中用的。
不过梁公子心里有那个孩子的确是真的。”
楚妍不知他们在说说什么,也不好去问,只在一旁听着。
倒是阿水朝那信上瞥了两眼,不由的眼眶暗一红,低头只管吃饭。
原来阿水怀着孕在赵家堡闲来无事,自己慢慢学着认字。她本就是个心智高的丫头,几个月间竟认识了不少字。
她虽不会写字,可却可以看懂书上的意思。
他刚瞟了两眼那信的字,便大概知道那信上只问了小姐好,也并没有说来见他们这些话。
知道小灵子是为自己问,小姐是为自己答。他们二人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而已。
想到这里,她心里又是感动又是心酸, 自想:“不看别的,只看小姐和小灵子对我的情谊,我都不该把心事挂在脸上。”
她自修行伊始,也看了几本经书,那些深的意思他虽然不懂。可有些修心自得的话,她还能理解三分。
遂她对梁山伯感情一如从前,有道法的经文压着,她自然也看破了些。
见梁山伯字里行间人爱意含蓄,却如那烦恼丝打结缠绕,总挣不脱。
心头替他叹气道:“我已经有些想明白了,他却仍是看不破,只怕他会被情丝终身所扰。”
一面心里想,一面吃饭,并不说话。只祝文文和小灵子还在说。
祝文文收了信,等饭吃完了,她说自己有事,便先一步出门。
又去找了那个小兵来,拉着他仔细询问梁山伯的事。
“你说你和他分头而走,他去了哪里了,可带人同去?”
那小兵道:“梁知县带了随身的四个人,其余一个没带。
至于知县去哪了,小的问了,可梁知县并没有和小人说,小的也不知。”
祝文文见问不出什么,便放那小兵走了。独自一人立在一棵树下发怔。
心道:“他兵败,逃去伯牙山,如今只带着几人出去,很明显是去找援兵。
黄猴山与那伯牙山相邻,他故意舍近求远,又不知去向哪里找兵去。他还是避开我。”
树梢微动,后院中的鸡鸭之声传来,墙那边是几个姑娘在厨房中嬉笑的声音。
锅砰了灶,碗又砰了勺,叮叮咚咚甚是杂乱。女子的笑声里还有他们谈论某个书生的名字。说完又是清朗的笑声。
祝文文一个人,立在山墙这边,夏风出来,只见影子被拉长,影中的衣衫微动。
祝文文看着地上的那团影子,长叹一口气道:“这样的好日子还要多久呢。”
同她有一样感叹的还有五日前的梁山伯。
他吊着手臂看他带出的的一千人只剩的三四百人,又看着树梢映在地上的那团影子。心中既悲凉,又心痛。
叹息道:“以后怕是没有好日子了。”
就见西河端着一个装着水的破瓦罐,送到他手边道:“大人您走了这半日,喝口水吧。”
梁山伯只一只手端着瓦罐灌了几口水,抹了抹嘴,问他道:“长海和长庆的腿脚快。你让他们去前面探探路到底是哪里。”
西河道:“已经让他们二人去了,应该快回来了,大人还是歇歇吧。”
二人正说着,就见远处的树丛在动,长海和长庆两兄弟趟着草,跑回来了。
梁山伯见二人面上似有喜色,急问二人道:“这林子前方可有去处?”
长海道:“大人,前面那座山,叫伯牙山。我们去探听,上面是有一个道观,咱们可暂避到那里。”
梁山伯扶着西河的手起来,向前走了两步,抖着手道:“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你们叫上这人,咱们这就去。”
西河、长庆、长海、正东四人虽也有伤,可此时不是疗伤的时候。
四人忍痛带着那三百多人,负伤慢行,一行人稀稀拉拉,你搀我扶,如蟒过树林,拖延一大截。
他们一行人慢行将近一个时辰,才走到伯牙山下。
见这伯牙山不是很高,连着后面的是山脉。却满翠铺陈,清香幽静。
只听得鸟在林间寻伴,风过溪水带湿。山披翠衣如襟落,好山自有好颜色。
梁山伯虽手臂受伤,到底还是一个书生。
站在山脚下,向上而望,口中感叹道:“好一座秀丽的山,在这来了疗伤可真是不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