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五年底。
周志高在进入教育总局之后,总共去了四十七个城市,有些是暗访,有些是明着去指导工作。
甚至有的城市明里暗里他去两次,目的就是为了搞清楚,当地教育情况的真实面貌,而不是想看到那些为了应付他,而做出来的表面工夫。
有些城市不管是暗访,还是明里去考察都没有多少变化,不是没有问题,但问题很小,在接受范围之内。
可也有一些城市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简直就是将上面的领导当傻子戏弄。
当然,也有可能是上面的领导想要看到的,就是那欣欣向荣的虚假一面也不得可知。
“晓雅一起回化安县去转转怎么样,就快要放长假,到时候肯定是去内海小岛找爷爷团圆过年。”周志高有些疲惫,想要放松一下。
“经过了一年的发展,我相信阳市、化安县和长福镇,肯定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不知道那里的民众们,有没有忘记初心。”
“其实很多人都是难以把握自己,当他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后,总是会变得懒惰,也有可能开始不再淳朴,甚至为了钱财而导致曾经的亲戚朋友断绝往来。”
“这样的事情,我见过太多太多,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希望我们一路走来的乡镇、县城和城市没有改变。”
刘晓雅回道,“我也想回去看看了,长福镇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对化安县我比你待的时间更长。”
“确实有点想念那里的山清水秀了,说起来大城市里和乡村还是有着一定区别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
周志高点点头,事实确实如此,他们在化安县的时候,哪里有现在这么麻烦,完全由他们说了算,所以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化安县发展起来并没有费太多心神。
要是在这京城想做到那一步,怕是要耗费的时间得好几倍才行。
因为京城的关系太过复杂,就算上面有刘老罩着,他们也无法随心所欲,但这就是成长,他们来京城是必然,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腊月廿三,小年刚过,周志高带着刘晓雅和洛汐,轻车简从地回到了化安县。
车子驶进县城时,周志高望着车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有些恍惚。
记忆中的化安县,还是那个尘土飞扬、低矮平房林立的贫困县,如今却已颇具现代城市的模样。
“爸爸,这里变化好大呀!”洛汐趴在车窗上,兴奋地指着远处一座造型新颖的文体中心。
刘晓雅微笑着说:“是啊,看来这一年,化安县的发展势头很猛。”
车子在县政府门口停下,现任县委书记张力早已等候在那里。
见到周志高,张力快步迎上来,紧紧握住他的手:“周部长,您可算回来了!化安县的老百姓,可都念叨着您呢!”
周志高拍了拍张力的肩膀,笑道:“张力啊,别搞这些排场,我就是回来看看,顺便带家人逛逛,你忙你的,不用特意陪着。”
张力却坚持道:“那怎么行?您是化安县的老书记,是带领我们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无论如何,我都得尽尽地主之谊。”
简单的寒暄后,周志高没有去县委招待所,而是坚持住在了当年他在化安县工作时的宿舍——一栋有些年头的家属楼。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没变,斑驳的墙壁,狭窄的楼梯,甚至连楼道里晾晒的衣物,都带着熟悉的生活气息。
“还是这里舒服,接地气。”周志高推开宿舍的门,看着屋内简单的陈设,感慨道。
刘晓雅放下行李,开始收拾屋子,“是啊,比那些豪华宾馆强多了,有回家的感觉。”
洛汐则好奇地在屋里转来转去,“爸爸,这就是你以前工作的地方吗?好小啊。”
周志高蹲下身,摸着女儿的头,“是啊,爸爸以前就在这里办公、休息。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心里踏实。”
安顿下来后,周志高带着家人走出了家属楼,漫步在化安县城的街头。
街道干净整洁,两旁的商铺琳琅满目,行人脸上洋溢着富足的笑容。
周志高边走边看,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担忧。
他担心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这里的人们是否还保持着那份淳朴和初心。
走到当年他带领群众修建的那条商业街时,周志高在一家老字号小吃店前停了下来。“这家店的豆腐脑和油条,是化安县一绝,以前我经常来吃。”他笑着对刘晓雅和洛汐说。
三人走进店里,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老板一眼就认出了周志高,激动地说:“哎呀!这不是周书记吗?您可好久没来了!”
周志高笑道:“是啊,忙啊。老板,来三碗豆腐脑,三根油条。”
“好嘞!马上就来!”老板热情地应着,还特意多送了一碟小咸菜。
吃着熟悉的豆腐脑和油条,周志高心中暖意融融。
他问老板:“大叔,这一年,化安县变化挺大的吧?”
老板点点头,脸上满是笑容,“可不是嘛!多亏了您当年的好政策,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您看这商业街,以前哪有这么热闹啊!”
“那就好,那就好。”周志高欣慰地说。
从小吃店出来,周志高又去了当年他重点扶持的几家乡镇企业。
这些企业如今已颇具规模,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看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周志高感到十分欣慰。
他与工人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工人们也都热情地回应着,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第二天,周志高带着家人去了长福镇。
车子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周志高想起了当年通往长福镇的那条崎岖不平的土路。
“现在路好走多了,当年我们去长福镇,车子都得小心翼翼的。”他对刘晓雅说。
刘晓雅感慨道:“是啊,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太重要了。”
来到长福镇,周志高首先去了那棵见证了他许多重要时刻的老槐树。
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树下却多了一个崭新的凉亭,周围还修建了健身器材。
几个老人正在凉亭里下棋,孩子们在健身器材上玩耍,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
“周书记!”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周志高回头,看到了当年的老村长老赵。
如今的老赵,精神矍铄,正带着孙子在树下玩耍。
“赵大爷,您身体还好啊?”周志高迎上去,握住老赵的手。
“好,好着呢!”老赵笑得合不拢嘴,“托您的福,现在日子好过了,我这把老骨头也硬朗了。”
老赵拉着周志高,不停地说着长福镇的变化。
从他的话语中,周志高感受到了长福镇的蓬勃发展,也感受到了乡亲们那份依旧淳朴的情感。
在长福镇转了一圈,周志高发现这里不仅经济发展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村里还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和卫生所。
孩子们在崭新的学校里读书,老人们在幸福院里安享晚年。
这一切,都让周志高感到无比欣慰。
然而,在走访过程中,周志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村民向他反映,村里有些干部在宅基地审批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不公正、不透明的现象。
还有一些村民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的人际关系似乎也变得有些微妙,邻里之间为了一点利益而产生矛盾的事情时有发生。
听到这些反应,周志高的心情变得有些沉重。他知道,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回到化安县,周志高没有声张,而是将这些问题默默记在心里。
他知道,自己虽然已经离开化安县和长福镇,但这里的发展,这里的人民,始终是他心中的牵挂。
他决定,在离开之前,要和当地的干部好好谈一谈,提醒他们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治理,关注民生问题,保持初心,真正为人民服务。
晚上,周志高坐在宿舍的书桌前,看着窗外化安县的夜景,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从长福镇到化安县,再到阳市,最后到京城,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他也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刘晓雅轻轻走进来,给他披上一件外套,“还在想事情啊?早点休息吧。”
周志高回头,看着妻子温柔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感激。“晓雅,谢谢你一直陪着我。”
刘晓雅摇摇头,“我们是夫妻,说这些干什么。我知道你心里装着人民,装着国家,我支持你。”
周志高点点头,握住刘晓雅的手,“有你和洛汐在身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窗外的夜色渐深,化安县的灯火依旧明亮。
周志高知道,新的一天又将开始,而他,也将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责任,继续前行。
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力量,就一定能够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化安县修身养性三天后,一家三口回到了京城,进行年底最后的收尾工作,迎接除夕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