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军官晋升考核与士官评定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北境大营和京城新军第二营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反应最强烈的,自然是那些靠着祖辈荫庇或在旧式军队中靠资历混上来的中低层军官。
以往,只要不出大错,或者上面有人,这官位就能稳稳坐着。可现在,突然要考试?考那些弯弯绕绕的字句,算那些琐碎的数字,还要在沙盘上摆弄他们看不太懂的阵型?这简直是要了老命!
“凭什么?老子在边关刀口舔血十几年,身上伤疤比那黄口小儿认的字都多!现在倒好,要跟那些刚放下锄头没几天的泥腿子一起考试?考不过还得让位?岂有此理!”
一个满脸横肉的都尉在营房里摔了杯子,他是某个中级将领的亲戚,平日里在营中横行惯了。
类似的不满和牢骚在不少军官中间蔓延。有人观望,有人愤懑,也有人暗中串联,想着能不能向上头施压,让这劳什子考核不了了之。
然而,叶秋在北境大营的威望,加上新军首胜带来的强大气场,压住了明面上的反抗。
叶秋直接放话:“谁不想考,现在就给老子卷铺盖滚蛋!新军不养闲人,更不养怂包!想继续吃这碗饭,就拿出真本事来!”
同时,叶明和叶秋也并非一味强压。他们提前下发了考核的大致范围和参考书目(主要是简化版的操典、军令条例以及基础的算术、识字教材),并安排识文断字的文书或在训练中表现出色的“苗子”给有心的军官们进行辅导。
叶明深知,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要给予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分化拉拢,才能减少阻力。
京城新军第二营这边,由于是新建,军官体系还未完全固化,阻力相对小些,但同样不乏质疑的声音。叶明亲自坐镇,监督考核的筹备。
这一日,叶明正在第二营的校场上查看刚刚搭建好的沙盘,侍卫来报,太子殿下微服前来。
叶明连忙迎出去,只见李君泽穿着一身普通的青色锦袍,只带了两个贴身侍卫,正饶有兴致地看着营中士卒训练。
“表哥,你怎么来了?”叶明有些意外。
“来看看你这搞得风生水起的考核啊。”
李君泽笑道,眼神中带着探究,“宫里宫外可都传遍了,说你叶院判要‘考’倒一大片军官,动静不小。父皇让我来看看,顺便给你撑撑场面。”
叶明心中微暖,知道这是皇帝和太子表明支持的态度。“正好,表哥你来评评理。”
他引着李君泽走到沙盘旁,这里正有几名自愿提前来熟悉环境的军官在进行简单的推演。沙盘模拟的是黑风坳的地形,双方兵力用小旗标识。
李君泽虽是太子,但也学过兵法,看着沙盘上代表新军的蓝色小旗在军官的调动下,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形成火力梯队。
而代表羌骑的红色小旗则如同无头苍蝇般撞向枪口,不由得点头:“这沙盘推演,确实直观。比纸上谈兵强多了。”
“关键在于,考核的不是个人勇武,而是战术思维、命令理解和临机决断。”叶明解释道,“一个合格的哨长,可以不是万人敌,但必须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麾下百人的整体力量。”
这时,旁边一个略显紧张的年青军官在推演中,因为过于保守,错过了追击扩大战果的机会,被裁判(一名从北境调来的有经验哨长)指出。年青军官脸涨得通红,却虚心听着,不住点头。
李君泽看在眼里,轻声对叶明说:“看来,你这法子,确实能筛出些可造之材。至少,肯学,听得进意见。”
两人正说着,营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个穿着华丽便服,腰佩玉带的公子哥,带着几个家丁模样的人,吵吵嚷嚷地要进营,被守卫的士兵拦住。
“放肆!知道本公子是谁吗?我爹是兵部张侍郎!我要见叶明!我倒要问问,这考核是怎么回事?凭什么让我也来考?”那公子哥一脸倨傲,显然是某个靠着家族关系在新军中挂职的世家子弟。
叶明眉头一皱,对李君泽苦笑道:“看,麻烦来了。”
李君泽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并未出声,示意叶明处理。
叶明走上前,面色平静:“我就是叶明。营中正在筹备考核,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张公子若有疑问,可按规矩向兵部或新军都督府呈文。”
那张公子见到叶明,气焰稍微收敛了些,但依旧不服:“叶院判,家父与叶国公同朝为官,何必如此认真?我在营中不过挂个虚职,混份资历,这考核……我看就免了吧?”
“新军之中,无分虚职实职,凡领朝廷俸禄,居其位者,皆需通过考核,证明其能胜任。”
叶明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张公子若自觉无法通过,可以主动请辞。若想留下,便需与其他军官一同备考。此乃陛下钦定之新规,无人可例外。”
“你!”张公子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想到叶明如此不给面子。他看了看叶明身后气度不凡的李君泽(虽然不认识,但感觉不是普通人),又看了看周围那些眼神锐利、明显不买他账的新军士兵,最终没敢再闹,悻悻地甩下一句“你给我等着!”便带着家奴灰溜溜地走了。
李君泽这才走上前,拍了拍叶明的肩膀:“做得对。这些蠹虫,早该清一清了。你放手去做,父皇和我,都站在你这边。”
太子的亲自探营和明确表态,如同给叶明和新军改革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消息迅速传开,那些原本还抱着侥幸心理、试图抵制或蒙混过关的军官们,彻底熄了心思,开始不得不硬着头皮,投入到紧张的“备考”之中。
军营里,夜晚也亮起了不少灯火,那是军官们在挑灯夜读,或者围着沙盘、地图激烈讨论。
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氛围,悄然在新军中弥漫开来。虽然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和淘汰,但叶明相信,经过这番锤炼,留下来的,必将成为新军真正坚实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