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之后,李俊业被安排在一个奢华的大院中,光是派来服侍的高丽人就有两百人。
金一舟和尹化平第一时间带着一众官员前来拜见,两个以前的手下败将,现在都已归降,原来的观察使皆以成为中枢议政,一时风头无两,他们的还带着一众人一起归降。
这些久浸官场的人,自然分的清大小王,所以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来拜见李俊业。
李俊业热情的招待了他们,说了一番激励的话后,一直到天色渐晚,众人方才散去。
送走了他们之后,虞若瑶走了出来,见了李俊业说道:“相公,众姐妹们好不意思出来一趟,他们商量了一次之后,都争着托我来请求相公,允许他们明日出去游玩一番。”
李俊业轻轻一笑,“这没问题,出来就是来玩的,你们想玩几日都可以,我会派人保卫,不过我可没时间陪你们,这几日都有其他的事情。”
“要的就是相公这句话!”虞若瑶轻轻地得意一笑。
在他要走之际,李俊业站了起来,关心的看了她一眼。
“相公?怎么了?”虞若瑶看了他一眼,一头雾水。
李俊业轻轻地摇了摇头,走到她身边轻轻叮嘱道:“你性格懦弱,为人老实敦厚,记住不要轻易地做别人的传声筒,我怕你会吃亏,以后如果大家想干什么,你就让她们直接来跟我说。”
虞若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相公,教训的对,我日后知道了。”
“这是刚才高丽大臣们带来的礼物,你先悄悄地挑几件喜欢的出来,然后再拿去和众人一起分了吧!”
李俊业指了指桌上的两个小箱子,虞若瑶忐忑不安的上前,轻轻的打开一个小箱子,满箱的金银珠宝,差点要耀瞎她的双眼,她胡乱的从上面拿起了几个,放进自己的怀中。
“哎!”李俊业无语地摇了摇头。
晚间李志还率领文武大臣,在王宫为李俊业设下接风宴,在宴席中李俊业却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他没有官服,却大大咧咧的站在高官中的那一侧。
“此人是谁?”
李俊业在宴席上,不动声色地向金范文问道。
金范文正喝着酒,忙放下酒杯道:“此人正是王上生父,李昆!”
“李昆!”李俊业整个人一怔,他忽然有了一点印象,他曾经见过这个名字,确实李志的生父无疑。
两人正说话时,李昆或许看到李俊业正在看他,忙举起酒杯,态度卑微,恭恭敬敬地走到李俊业的身边,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吾王能莅王位,实属平辽侯再造之恩,大恩不言谢,吾敬侯爷一杯,还请侯爷能够笑纳!”
李俊业看了一眼对面的男子,四十来岁,身着高丽服饰,举止得宜,成熟稳重,面容俊美,既是一个美男子。
李俊业看着眼前的美男子,实在难以将胖呼呼的李志联想到他得身上,不是金范文斩钉截铁的肯定,实难想到他们会是父子。
李昆话音刚落,随从之人忙替他解释道:“启禀侯爷,此乃王上生父!”
李昆姿态低微,态度恭顺,实在让人挑不出毛病,李俊业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数日皆是风尘仆仆,宴会散后,李俊业已经精疲力竭,在一众官员簇拥之下,回到了自己的下榻之处。
金范文等人本还有事情需要私下汇报,见李俊业如此疲倦,识趣的都各自离去,等找个机会再来也不迟。
回到家后 ,李俊业就沉沉睡去。
翌日,趁着众女出去游玩,他前往的黄州。
前线的军事,才是自己最关心的。
黄州一直由王良坐镇统揽全局,经过了这么多磨练之后,王良已经完全有独领一军的能力。
指挥室中王良结合着沙盘和军事地图,对李俊业汇报着军事部署。
现在两军对峙于大同江两岸,按照李俊业的计划,沿江的烽燧堡垒体系在第一时间已经全部抢修完成,目前在江南岸有己方的十个营,每个营兵力都已经补充到了一千五百人,虽然调集了很多营走,但是依旧在高丽保持着一万五千人的精锐。
高丽新军已经新练了三万人,只是这些人还是缺乏装备,难以独当打入。
但让李俊业意外的是,建奴竟然从江北岸悄悄调走了一万多人。
虽然对峙的建奴只剩两万,可是还有他们帮助武装起来的李倧仆从军数万,依旧是一支不容忽略的力量。
再他们如何折腾,李俊业暂时也没有渡江的计划,他得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在剩下一年多的时间内,尽力积蓄力量。
然后又在王良的率领下,李俊业亲自去各地慰问守军,检查了下防务,还亲自去视察了高丽新军。
高丽新军在明军派驻的顾问团下,一直进行着高强度的魔鬼训练,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不可同日而语,但很缺武器。
光靠高丽人组建的军械局生产,不知要生产到猴年马月,现在吕宋的武装,李俊业都满足不了,对于高丽人李俊业也是爱莫能助。
视察完前线之后,李俊业脑海中已经有了很多想法。
数日之后,他回到了王京,邀约高丽议政院各位议政和六曹判书来他家中议事。
他们正有一大堆事务要和李俊业讨论,谁料第二天就扑了一个空,闻知李俊业相邀,更是求之不得,抱着一大堆资料,有备而来。
“侯爷,如今前线并无战事,登莱战舰,船坚而快,就是有战,数日援军就能跨海到达前线,吾等商议了一番,认为高丽国小民艰,又要偿还去岁用兵之费,又要替侯爷在前线养兵。”
“故而我等商议之后,特来恳请侯爷高抬贵手,撤走一半大军,体恤高丽百姓一二。”
按照以前的约定,登莱镇在高丽驻军的花费,都由高丽人来筹措,只不过李俊业在这里埋了一个坑,全军各营经过了一轮扩军之后,现在高丽驻军人数比以前要多了不少!
李军军饷又很高,李军精锐营兵,三个高丽士兵的军饷合起来都没有一名明军士兵高,高丽人自然吃不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