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这节奏不正常啊,这么拍…真的能行吗?节奏是不是太快了点?”
“我心里也这么没底呢……”
米勒和卢克·两个人站在片场角落,看着导演王经像高速运转的陀螺般指挥着各个部门,忍不住凑在一起小声嘀咕。
《黑袍纠察队》剧本是真的好剧本,无论是从哪方面讲,都堪称一流,相比《越狱》也不差多少。
可电视剧从来都不是单靠剧本就能成的,还要看最后的呈现。
要是摊上一个不靠谱的导演…
好莱坞有太多的好剧本,结果被拍拍成一堆破烂,制片方亏的一塌糊涂。
这个华夏胖子,不会把李总的招牌给砸了吧?!
王经没有听到他们的嘀咕,还以为他们在夸自己,回过头,冲着两个打了个招呼,还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脸上洋溢着自信满满的笑容。
这下两人更糟心了。
他还感觉挺好。
不得不说,现在的王经跟打了鸡血一样。
老子都来好莱坞拍戏了,那还不抓点紧?
之前在香江的时候,靠的就是这手“快枪手”功夫,卷死那帮磨磨蹭蹭的同行!
现在到了好莱坞,那自然就更卖力了。
正好让这帮习惯了八小时工作制、动不动就要咖啡时间的米国佬也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香江速度”!
王经心里暗忖。
眼下米国编剧协会的大罢工还没结束,正是天赐良机,必须趁着这段空窗期,抢时间、赶进度,把《黑袍纠察队》赶紧给拍出来,做出口碑和热度。
这样也不枉自己来好莱坞镀个金,说出去,面子上也有光。
李琦之所以选中王经来执导这部风格独特的剧集,看中的也正是他这一点。
王经不像许多内地的导演,或多或少都带点“文青病”,喜欢在一遍遍吧重来,一条戏拍个十几二十遍那是常事。
你要问他,他还不乐意,什么“感觉不对”、“再找找状态”。
比如陈诗人。
他拍出来的电影,你只能看,不能说,但凡说个“不”字,他就炸了,要你道歉,当儿子一样跪在那里道歉。
王经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他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唯一的追求就是在保证基本质量前提下的最高效率。
一切以顺利完片、控制成本、准时交货为最高准则。
从不拖泥带水,也绝不无谓地纠结。
“米勒!过来一下!”王经盯着监视器回放忍不住摇头,拿起对讲机喊道。
等演员跑到跟前,他指着屏幕说:“你看这一块,你发现‘透明人’逃脱后,面对他的诱惑和威胁,内心的挣扎还可以更外化一点,眼神里的恨意和最终下定决心的那股狠劲”
“给你三分钟,调整一下,我们一遍过,大家都等着呢!”
“好的,导演!我明白了,我再找找感觉!”米勒闻言,立刻恭敬地点头。
边上的还有个演员。
他也跑了过来,过来学习。
正是杰克·吉伦哈尔。
此时的杰克,虽然日后将凭借《断背山》等作品横扫奥斯卡、金球奖、英奥电影学院奖等诸多大奖,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一线男星,
但在此刻的2004年,他还只是个片酬低廉、急需机会证明自己的“小趴菜”。
他和米卢克两人老早就认识,如今米勒凭借《越狱》火遍全球,风光无限,于是也主动跑来《黑袍纠察队》剧组寻找机会,没想到竟幸运地拿到了“深海”这个戏份吃重、极具发挥空间的重要角色,真是又惊又喜。
可越是这样,他在表演上反而会显得有些放不开,总是听几句骂,才好点。
王经跟杰克说完戏,抬手看了看腕表,距离剧组规定的午餐休息时间还有整整45分钟。
他毫不犹豫地抓起扩音喇叭,中气十足地喊道:“各部门注意!演员就位!我们抓紧时间,预备——!”
“Action!”
拍摄继续。
按照剧本的叙事顺序,“透明人”的相关剧情是在剧集一开始就播出的,但实际拍摄时,为了场景利用率和拍摄效率,这些戏份被集中安排在了后期。
比如现在,剧组就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密闭压抑的临时安全屋内进行集中拍摄。
布景组已经提前搭建好了布彻、休伊等人关押“透明人”的密闭空间场景。
这场戏要求一气呵成:布彻和休伊找到了擅长机械和电子的法兰奇,三人合力将现出原形的“透明人”用电击等方式制服,关进了一个特制的铁笼子里,并通上了高压电以防万一。
为了躲避“祖国人”的追踪,他们还在安全屋的屋顶和墙壁上贴满了屏蔽信号的锡箔纸,整个空间显得混乱而紧迫。
然而,接下来无论布彻和休伊尝试用哪种方法,甚至是找来了能击穿钢板的特制子弹,都无法突破“透明人”那身坚硬如钻石般的皮肤伤其分毫。
就在三人一筹莫展、几乎绝望之际,法郎奇偶然瞥见安全屋里那台破旧电视机上正在播放的节目,画面里有一只缩在壳里的海龟。
一个大胆的念头,瞬间击中了他!
“我有办法了!”法郎奇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先把他电晕!”
说完,他毫不犹豫地拿着电棍走了进去,将笼子里的“透明人”给电晕过去。
休伊愣愣的看着他:“老天!你……你到底要做什么?”
法郎奇指着屏幕上缩成一团的海龟,冷静地分析道:“你有没有发现,‘透明人’就像一只成了精的乌龟?虽然外壳坚硬无比,但他身体的内部,和咱们常人无异!
我们不需要打破他的壳,我们只需要……做个小小的‘局部手术’,想办法把微型遥控炸弹塞进他的身体内部……”
刚刚苏醒过来的“透明人”一听这话,整个人都吓懵了,瞬间解除了隐形状态,显露出真身,带着哭腔疯狂求饶:“不!放过我!求求你们放过我!我什么都告诉你们!”
他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我不知道‘火车头’具体去了哪里,但我知道他那天晚上是从哪里出发的!就在他撞死那个女孩的当晚,他是从……是从‘魔爪女’的公寓里出来的!”
“哪里?说清楚!”休伊忍不住问道。
“魔爪女!是他的秘密情人!”“透明人”急忙喊道,为了活命,他不惜出卖队友,可惜…
…
接下来拍摄的是后续剧情:“透明人”利用休伊给他的一杯水,巧妙地将笼子的变压器短路损坏,趁机逃了出来。
结果刚出笼子,就正好撞见在外面值守的休伊。
休伊见到被破坏的笼门,心知不妙,立刻举起手中的遥控器,威胁“透明人”回到笼子里去。
但刚刚重获自由的“透明人”怎么可能甘心就范?他试图蛊惑休伊:“放我走!你可以成为拯救‘透明人’的英雄!你可以回家,回到你原来平静的生活!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然而,就在“透明人”喋喋不休的时候,休伊的目光被安全屋墙壁上贴着的一张陈旧泛黄的海报吸引了。
海报上面写着一行模糊的字迹:“保持手部清洁,不要犯下罪行。”
凭什么超级英雄可以随意掩盖沾满鲜血的双手,而自己却只能像阴沟里的老鼠,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生活。
他咬着牙,狠狠地按下了遥控器。
轰~
一团血肉爆飞出去,飞溅得到处都是。
休伊浑身颤抖地抹了抹自己脸上的血污。
“oK!”
“下一场!”
王经盯着监视器,满意地喊了停。
他抬手再看表,距离午餐时间还剩15分钟。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拿起喇叭指挥现场:“道具组迅速清理场地!演员补妆!灯光摄影就位!我们抓紧时间,就在这个景里,接着拍布彻和法郎奇因为理念不合发生激烈争吵的那场戏!”
能多赶一点是一点,今天务必把在这个场景的所有戏份全部拍完!
…
“oK!完美!收工!”
直到最后一刻拍完,王经才站起来,大声宣布,并难得地赞扬了一句:“今天大家表现都非常不错!辛苦了!现在,用餐时间到,休息一个半小时!”
看着米国演员和工作人员们如释重负、纷纷走向餐车的身影,王经自己却只是随手拿起一个汉堡,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一边翻看着拍摄进度表。
“嗯,照这个进度下去,再有一个月,全剧杀青肯定没问题。比李总规定的时间还能提前半个月完成,到时候还能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补拍和精修镜头。”
对于整体进度,王经心里很有把握。
但另一个问题,却让他不由得皱紧了眉头,感到有些棘手。
那就是《黑袍纠察队》的评级问题。
由于剧中含有大量暴力、血腥、*暗示以及黑色讽刺内容,这部剧已经被初步评定为tV-mA级。
电视成熟观众级。
这是米国电视节目分级体系中的最高限制级别。
tV-mA这个级别,在米国电视行业有一个心照不宣的专属名词——“成熟观众专属”。
顾名思义,就是只适合18岁以上的成年人观看,未成年人严禁收看。
“这种限制级别如此之高、内容如此尖锐的电视剧,真的能像李总预期的那样,成为爆款吗?受众面会不会太窄了?”
王经心里忍不住打了个问号。
他毕竟是在商业票房导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导演,对收视率和商业回报有着本能的敏感和担忧。
…
所有关注米国影视行业的人都清楚,米国电影有G级、pG级、pG-13级、R级、Nc-17级。
《泰坦尼克号》那种有正面大尺度镜头的也不过是pG级,有些地方也不过是 pG-13.
也就是13岁以下的孩子,要在家长陪同下观看的意思。
记得当时学校里面放的时候,许多同学看到这一段,都是手捂着脸,但手指缝叉开很大,眼睛瞪的老大的看。
至于R级,尺度之大,已经令人不适。
比如《生化危机》、《电锯惊魂》…
至于 Nc-17…《色戒》。
同样的,米剧也有类似的分级:
tV-G普遍级,适合所有年龄层。
tV-pG建议家长提供指引,部分内容可能不适合孩子。如《生活大爆炸》《老友记》。
tV-14。
14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宜单独收看。
tV-mA,最高级,仅适合 17岁以上成年人,含过量成人向内容。
对于tV-mA这个级别的剧集,很多传统的电视台和流媒体平台在购买和宣发时都会非常谨慎,机会不会投入多少的宣传经费,因为其目标受众相对固定且有限。
但李琦对《黑袍纠察队》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明确指示要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投入,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王经虽然执行命令,但内心难免存有一丝疑虑。
…
时间进入十一月,京都的天气昼夜温差极大。
白天能达到 15度以上,晚上则跌破零度。
“哎呦,这天真的太冷了。”
一大早,颜丹辰上了一趟洗手间,然后搓着手跑了回来,“啥时候供暖啊?”
室内阴冷,感觉比室外好不到哪儿去。
“得 15 号了。”
照市政统一规划,全市的集中供暖要等到本月十五号才会正式启动。
这段供暖前的“空窗期”,对于居住在没有独立采暖条件的旧式平房或四合院里的人们而言,太难熬。
“明天,我让孔阳帮忙装个独立供暖。”
李琦不想出门,但没办法。
上面的任务,他得去。
黑色的轿车碾过落满枯叶的街道,最终停在了别具特色的央视大楼门前。
“李部!”
“李部!”
“李部好!”
“…”
随着李琦的到来,央视的一众人纷纷停下,冲着李琦打招呼。
与去年相比,情形截然不同。
无论是台里的中层干部,还是编导、主持人,态度都堪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招呼声明显热络了太多,笑容里也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敬重,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
这种转变细微而真切。
因为李琦来的名义是————“指导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