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硕静静地听着,直到双方观点充分交锋后,他才缓缓开口:
“感谢各位的真知灼见。这份名单,确实是一次冒险。但我们冒险的目的,并非要否定传统,而是要探索边界。我们珍视《烽火淬剑》所代表的厚重传承,也同样看重《外卖侠》所展现的破界勇气。‘金戈奖’想做的,不是树立一个唯一的标杆,而是试图描绘一幅武侠生态的‘全景图’——既有巍峨的山脉,也有新生的溪流。或许其中某些溪流最终无法汇成大江,但谁能断言,它们不会滋养出新的生命形态?”
他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最后落在老评论家身上:“我们理解并尊重您的担忧。但我们恳请您,也给这些新的可能性一点时间,一点耐心,让我们一同观察,它们究竟能走多远。”
周硕这番不卑不亢、格局开阔的回应,让激烈的争论暂时平息下来。那位老评论家虽未当场改变观点,但紧绷的神色缓和了许多。
沙龙的内容被整理后,在《新武侠》新一期上以专题形式发表。这期杂志上市后,再次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中间派读者表示,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他们更能理解这份名单背后的深意,也对“金戈奖”的良苦用心有了更多认同。
然而,名单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口舌之争。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创作一线。
一些原本专注于传统武侠创作的知名作家,在名单公布后,也开始尝试在自己的新作中融入更多现代思考和创新元素。
而更多的新人作者则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投稿的胆子更大了,涌现出更多将武侠与职场、与家庭教育、与环境保护等多元主题结合的作品。
“周老师,陈老师,你们看这篇《园丁侠客》,把种花养草的心境化入武功修炼,太有意思了!”小林兴奋地推荐着新发现的稿件。
虬髯客看着这篇充满生活气息和哲学思辨的稿件,忍不住哈哈大笑:“好好好!这才是俺想看到的江湖!百花齐放,百侠争流!”
周硕也欣慰地笑了。他知道,争议不会停止,探索也必然伴随风险。但眼前这片因为一份名单而彻底激活、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的创作江湖,无疑是对他们所有努力最好的回报。
他走到窗边,看着西湖上泛起的粼粼波光,轻声道:“陈兄,你看,江湖自己会找到出路。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片能让所有可能性自由生长的土壤。”
虬髯客大步走到周硕身旁,与他并肩望向窗外波光粼粼的西湖,声音洪亮中带着难得的沉静:
“周老弟,看着这些稿件,倒让俺想起当年初入江湖时的光景。那时只觉得手中的笔就是剑,要写出最凌厉的招式、最酣畅的恩仇。可如今...”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着窗棂,“如今看到这些后生,把侠心种在花圃里、写进代码中、化入生活处,才恍然惊觉,这江湖的天地,原比我们想象的要辽阔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