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摸着胡须,紧盯着天幕,不禁感慨:“嘿,这朝堂争斗可真是没完没了!杨嗣昌他们在边境和土匪的事儿上刚有点进展,朝堂里又被人使绊子,这高捷实在可恶,竟使出编造证据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徐达皱着眉头,一脸严肃:“陛下,杨嗣昌等人一心为了应对内忧外患,却总被朝堂上这些人干扰。高捷此举阴险至极,若不查明真相,恐怕寒了大臣们的心。”
刘伯温手抚长须,微微摇头:“这局势愈发复杂了。杨嗣昌他们在前线奋力应对危机,后方却有人蓄意陷害。不过,若杨嗣昌真的清白,相信他能找到证据自证,只是这过程怕是艰难。”
朱元璋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嗯,且看杨嗣昌如何应对这困境,若能证明自己,也能让朝堂这些无端生事之人收敛些。”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眉头紧锁,看完后转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道:“这朝堂上的争斗真是层出不穷,杨嗣昌他们本就忙于应对边境和土匪的麻烦,高捷等人还在背后搞鬼,编造假证据弹劾,实在是添乱。”
郑和面露忧虑:“陛下,杨嗣昌等人殚精竭虑,为国家尽心尽力,却遭此陷害。希望陛下能明察秋毫,还杨嗣昌公道,不然朝堂恐会人心惶惶。”
姚广孝双手合十,神色凝重:“陛下,杨嗣昌等人身处复杂局势,既要应对外敌,又要防着朝堂内的暗箭。此次若能顺利化解危机,也能让朝堂风气有所改善,让大臣们更加团结一心。”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朕倒要看看杨嗣昌如何证明自己,那些搞阴谋的人又会有何下场。”
宣德位面
朱瞻基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天幕,着急地说:“哎呀,怎么老是有人在朝堂上捣乱呀!杨嗣昌他们好不容易把土匪剿灭了,又被高捷编造假证据弹劾,这可怎么办呢?”
杨士奇微笑着安慰道:“陛下别急,杨嗣昌他们会想办法的。他们为国家做了那么多事,肯定是清白的。只要能找到证据证明高捷的证据是假的,陛下一定会相信他们的。”
于谦神色沉稳,抱拳道:“陛下放心,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都是有智谋的人,他们定会妥善应对。此次若能解决这事儿,朝堂或许能安稳些。”
朱瞻基皱着眉头,担忧地说:“希望杨嗣昌他们能快点证明自己,别让那些坏人得逞,这样朝堂就能好好的啦。”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看着天幕,轻轻摇头:“这朝堂之乱何时能休止?杨嗣昌他们应对边境和土匪已经不易,高捷还在背后捅刀子,编造假证据弹劾,简直是胡闹。”
严嵩在一旁赔着笑,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杨嗣昌等人在前线忙碌,却被朝堂内的人算计。不过杨嗣昌若能自证清白,也能借此机会整顿一下朝堂风气。”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杨嗣昌他们在复杂局势中努力作为,却遭遇此等陷害。希望他们能尽快找到证据,让真相大白,也好让朝堂回归正轨,专心应对国家危机。”
朱厚熜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且看杨嗣昌如何破局,若能妥善处理,朝堂或能有新的气象。”
……
朱由检端坐在乾清宫的御座上,面色凝重地看着下方群臣。近日,朝廷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打算推行一项新的盐政改革。此改革旨在打破盐商的垄断局面,增加朝廷盐税收入。然而,这一提议却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杨嗣昌率先站出来,拱手奏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内忧外患不断。盐政改革刻不容缓,唯有打破盐商垄断,合理调整盐税,方能充实国库,为国家各项事务提供资金支持。”
话音刚落,内阁大学士温体仁便皱着眉头反驳道:“杨大人,盐商在朝廷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多年来为朝廷缴纳了大量赋税。如今贸然改革,恐会引起盐商不满,影响朝廷税收稳定,还望陛下三思。”
洪承畴也出列说道:“温大人,正是因为盐商长期垄断,致使盐税征收存在诸多弊端,朝廷未能充分获取应得之利。此次改革并非针对盐商,而是为了规范盐政,使税收更加合理。这对国家长远发展有利。”
温体仁冷哼一声:“洪大人,话虽如此,但改革必定会触动盐商利益。他们在各地势力庞大,一旦联合抵制,后果不堪设想。”
孙传庭忍不住说道:“温大人,若因害怕盐商抵制就放弃改革,那国家财政危机如何解决?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国库亏空,无力应对内忧外患?”
朝堂上顿时争论不休,朱由检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说道:“诸位爱卿莫要争吵。杨爱卿,你详细说说盐政改革的具体举措,如何确保既能增加税收,又能避免盐商过度抵制?”
杨嗣昌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臣计划首先重新划定盐引区域,打破原有盐商的固定垄断范围,引入竞争机制。同时,简化盐税征收流程,减少中间环节的盘剥。为安抚盐商,对于主动配合改革的盐商,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此,既能增加朝廷盐税收入,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商的抵触情绪。”
朱由检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杨爱卿此计有一定道理。但盐政改革关乎重大,不可草率行事。先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若效果良好,再全面推行。杨爱卿,你负责试点事宜,务必谨慎行事,随时向朕汇报进展。”
杨嗣昌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退朝后,温体仁心中不满,觉得杨嗣昌此举是为了邀功,且改革可能会破坏他与盐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他找到几个与盐商关系密切的官员,聚在一起商议。
“杨嗣昌这盐政改革,看似为了国家,实则是想借机树立自己的威望。若改革成功,他在朝堂上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温体仁说道。
一位官员附和道:“温大人所言极是。但陛下已经同意试点,我们该如何应对?”
温体仁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们可以在试点地区暗中煽动盐商抵制改革。同时,安排人手在当地制造混乱,让百姓对改革产生误解,以为改革会导致盐价上涨,影响民生。等杨嗣昌在试点地区遇到麻烦,我们再在朝堂上弹劾他,说他改革不力,扰乱地方。”
另一边,杨嗣昌也在与洪承畴、孙传庭商议。“此次盐政改革,阻力不小。温大人等人恐怕不会轻易罢休,我们在试点过程中,要格外小心。”杨嗣昌说道。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他们很可能会在试点地区搞破坏。我们选派官员时,一定要选那些忠诚可靠、有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同时,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让百姓了解改革的好处,以免被别有用心的人误导。”
孙传庭也说道:“对,而且要密切关注盐商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抵制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
很快,盐政改革试点在选定的地区展开。杨嗣昌选派了几位精明能干的官员前去推行。然而,温体仁等人的动作更快。他们买通了当地几个有影响力的盐商,让他们带头抵制改革。
“这改革一旦实施,我们的利益就会受损。大家联合起来,抵制改革,看他们能把我们怎么样。”带头的盐商鼓动其他盐商。
同时,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在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下,也开始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听说改革后盐价要涨,我们以后怎么生活啊?”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杨嗣昌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找来洪承畴和孙传庭。
“温大人他们果然动手了。如今盐商抵制,百姓误解,试点工作难以推进,这可如何是好?”杨嗣昌焦急地说道。
洪承畴思索片刻:“杨大人,我们得及时澄清事实,稳定民心。一方面,向百姓解释改革的真实意图,让他们知道改革不仅不会让盐价上涨,反而会因为竞争使盐价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对带头抵制的盐商,要采取强硬措施,杀一儆百,看其他盐商还敢不敢抵制。”
孙传庭也说道:“同时,要查出幕后指使之人,在朝堂上揭露温大人等人的阴谋,让陛下和其他朝臣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杨嗣昌点头:“就按二位说的办。洪大人,你负责去试点地区,向百姓解释清楚,处理盐商抵制问题。孙大人,你调查幕后黑手,收集证据。我在京城与陛下沟通,争取支持。”
洪承畴领命后,立刻奔赴试点地区。他一到当地,便召集百姓,站在高处大声说道:“乡亲们,大家静一静。盐政改革是为了让盐税更加合理,打破盐商垄断,以后大家买盐会更便宜,更有保障。那些说盐价会涨的言论,都是别有用心之人编造的谣言。”
百姓们听了,将信将疑。这时,洪承畴又当众宣布了对带头抵制的盐商的处罚决定。“这些盐商为了一己私利,带头抵制改革,朝廷绝不姑息。从今日起,吊销他们的盐引,禁止他们从事盐业生意。”
百姓们听了,纷纷叫好。洪承畴这一番举措,稳定了民心,也震慑了其他盐商。一些原本打算抵制的盐商,见状纷纷表示愿意配合改革。
然而,就在试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时,温体仁等人在朝堂上又开始发难。
“陛下,杨嗣昌推行盐政改革,在试点地区手段强硬,引起盐商不满,导致地方动荡不安。如此行事,实难担当大任。”温体仁上奏道。
朱由检看向杨嗣昌:“杨爱卿,温大人所言是否属实?”
杨嗣昌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盐商抵制改革,严重阻碍改革推进。臣只是对带头抵制的盐商采取了必要措施,以维护改革的顺利进行。如今试点地区百姓已了解改革的好处,局面已经稳定,改革正在有序推进。温大人此举,分明是在故意抹黑臣。”
温体仁冷笑道:“杨大人,这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词。你有何证据证明是有人故意煽动盐商抵制?”
朝堂上两派又开始激烈争论。朱由检有些厌烦,他说道:“杨爱卿,你继续推进盐政改革试点,确保改革取得成效。温大人等,若无确凿证据,不可随意弹劾大臣。”
退朝后,杨嗣昌对孙传庭说道:“温大人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我们还得小心应对。你调查幕后黑手进展如何?”
孙传庭说道:“杨大人,已经有些眉目了。我们发现与盐商勾结的人中有温大人的心腹,正在进一步收集证据,相信很快就能坐实温大人的阴谋。”
杨嗣昌点头:“好,加快进度。只要拿到证据,就能在朝堂上彻底揭露温大人等人,让盐政改革顺利进行。”
就在孙传庭全力收集证据时,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温体仁不知从何处得知了孙传庭在调查他,竟抢先一步,买通了一个小官,让他诬陷孙传庭在调查过程中收受贿赂,干扰调查。
“陛下,孙传庭在调查所谓的‘盐商抵制幕后黑手’时,收受贿赂,企图掩盖真相。如此行为,实在是有辱朝廷官员的身份。”那个小官上奏道。
怒容,心中明白事情棘手。他立刻跪地奏道:“陛下,臣冤枉啊!这是温体仁为了掩盖自己的阴谋,买通小官对臣进行的诬陷。”
朱由检看着孙传庭,神色严峻:“孙爱卿,你说这是诬陷,可有证据?那小官言之凿凿,还呈上了所谓你受贿的账目。”
孙传庭心急如焚:“陛下,这些都是伪造的。臣自受命调查以来,一心只想查清真相,揭露温体仁等人与盐商勾结、破坏盐政改革的阴谋,从未有过任何收受贿赂的行为。请陛下明察。”
杨嗣昌也立刻出列:“陛下,孙大人一向清正廉洁,忠诚于朝廷。此次盐政改革,触动了温体仁等人的利益,他们才会不择手段地进行诬陷。请陛下给孙大人一些时间,让他彻查此事,定能还他清白,也能揭露温体仁的阴谋。”
朱由检思索片刻,说道:“孙爱卿,朕暂且信你。但你必须尽快查清真相,若真有诬陷之事,朕定不轻饶。若你确实收受贿赂,朕也绝不姑息。”
孙传庭叩首道:“陛下放心,臣定会在短期内查明真相,还自己一个清白,也让陛下看清温体仁等人的真面目。”
退朝后,孙传庭与杨嗣昌、洪承畴聚在一起商议。“温体仁此举太狠,竟先下手为强。如今我们不仅要继续收集他与盐商勾结的证据,还要证明我没有受贿,这难度不小。”孙传庭说道。
杨嗣昌皱着眉头:“如今当务之急,是找到那个小官受贿作伪证的证据。洪大人,你人脉广,看看能否从那个小官入手,查出背后的真相。”
洪承畴点头:“好,我这就安排人手去调查。这小官既然是被买通的,肯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洪承畴迅速安排亲信去调查小官的背景和近期的资金往来。而孙传庭则继续收集温体仁与盐商勾结的证据,他深知,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彻底击败温体仁。
经过一番努力,洪承畴那边有了重要发现。“杨大人、孙大人,我们查到那个小官近期突然有大量钱财入账,来源正是温体仁的心腹。而且,我们还找到了一些他们之间往来的书信,虽没有明确提到诬陷之事,但从时间和金额上看,明显有问题。”
孙传庭大喜:“太好了,这些证据虽然间接,但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再加上我收集到的温体仁与盐商勾结的证据,应该足够揭露他的阴谋了。”
杨嗣昌说道:“事不宜迟,我们立刻进宫面见陛下。”
三人再次进宫,将证据呈给朱由检。“陛下,这是我们收集到的证据,足以证明孙大人是被诬陷的,且温体仁确实与盐商勾结,企图破坏盐政改革。”杨嗣昌说道。
朱由检看完证据后,龙颜大怒:“温体仁身为内阁大学士,竟敢做出此等事!来人,传温体仁进宫!”
不多时,温体仁进宫,看到杨嗣昌等人手中的证据,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温体仁,你还有何话说?”朱由检怒视着他。
温体仁扑通一声跪下:“陛下,臣……臣一时糊涂,犯下大错,还望陛下恕罪。”
朱由检冷哼一声:“你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为国效力,却为了一己私利,勾结盐商,诬陷大臣,扰乱朝纲。此罪不可饶恕!来人,将温体仁革职查办,其同党一并严惩!”
温体仁被拖了下去,杨嗣昌等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杨爱卿、洪爱卿、孙爱卿,此次多亏了你们。若不是你们及时查明真相,朕险些被蒙蔽。”朱由检说道。
杨嗣昌拱手说道:“陛下圣明。臣等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如今温体仁已除,盐政改革可顺利推进。”
朱由检点头:“嗯,你们继续负责盐政改革。一定要确保改革成功,让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经此一役,朝堂上暂时恢复了平静。杨嗣昌等人继续推进盐政改革,试点地区的改革进展顺利,盐税收入有所增加,百姓也逐渐认可了改革带来的好处。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一切步入正轨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原本支持盐政改革的地方官员,看到改革触动了当地一些豪绅的利益,开始犹豫起来,甚至暗中阻挠改革的进一步推广。
洪承畴在巡视地方时发现了这一情况,他立刻找到杨嗣昌和孙传庭。
“杨大人、孙大人,我发现一些地方官员对盐政改革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似乎是受到当地豪绅的影响,开始暗中阻挠改革推广。这恐怕会影响改革的全面推行。”洪承畴忧心忡忡地说道。
杨嗣昌眉头紧皱:“看来改革的阻力依然存在。这些地方官员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豪绅的利益,却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我们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孙传庭思索片刻:“杨大人,我们可以召集这些官员,进行训诫,让他们明白改革的重要性。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直接撤职查办,换上支持改革的官员。”
杨嗣昌点头:“好,就按孙大人说的办。洪大人,你辛苦一趟,去召集这些官员,传达朝廷的决心。若有不听从的,立刻上报,我们绝不姑息。”
洪承畴领命:“杨大人放心,我定会处理好此事。”
洪承畴按照杨嗣昌的吩咐,马不停蹄地赶往那些出现问题的地方,召集当地官员。
“诸位大人,盐政改革乃朝廷为解决国家财政危机之重要举措,关乎国家兴衰。如今改革在试点地区已初显成效,本应顺利推广,可为何诸位却暗中阻挠?”洪承畴神色严肃地说道。
一位官员面露难色,说道:“洪大人,我们也有苦衷。当地豪绅势力庞大,他们的利益因改革受到触动,不断向我们施压。我们若强行推进改革,恐怕会引发地方动荡。”
洪承畴皱了皱眉,说道:“诸位难道忘了自己身为朝廷官员的职责?维护国家利益才是首要之事。地方豪绅为了一己私利,便妄图阻碍国家改革大计,你们怎能轻易妥协?”
另一位官员说道:“洪大人,我们并非不想推行改革,只是觉得应该循序渐进,给豪绅们一些缓冲时间,让他们适应改革。”
洪承畴冷哼一声:“循序渐进并非拖延阻碍。如今国家财政紧张,内忧外患不断,哪有时间给他们慢慢适应?你们必须立刻停止暗中阻挠的行为,全力配合改革推广。”
然而,仍有部分官员面露犹豫之色,显然没有将洪承畴的话听进去。洪承畴见状,心中明白,对于这些顽固不化的官员,必须采取强硬手段。
“既然诸位不听劝告,那休怪我不客气。对于继续阻挠改革的官员,朝廷将予以撤职查办。希望诸位好自为之。”洪承畴严厉地说道。
回到京城后,洪承畴将情况告知杨嗣昌和孙传庭。“杨大人,孙大人,那些官员中,部分愿意配合,但仍有不少心存侥幸,不愿全力支持改革。我已表明朝廷态度,若他们继续阻挠,便撤职换人。”
杨嗣昌点头:“做得好,洪大人。对于这些不顾大局的官员,绝不能姑息。孙大人,我们要尽快挑选一批支持改革的官员,一旦有人被撤职,立刻补上,确保改革推广不受影响。”
孙传庭说道:“杨大人放心,我这就着手准备。只是这些地方豪绅恐怕不会轻易罢休,他们或许还会想出其他办法来破坏改革。”
杨嗣昌思索片刻:“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改革推广的速度,让改革成果尽快惠及百姓,赢得百姓支持,使豪绅难以煽动民众。另一方面,加强对豪绅的监管,一旦发现他们有破坏改革的行为,坚决打击。”
就在他们积极应对时,那些地方豪绅果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联合起来,向朝廷上书,称盐政改革导致地方商业受损,百姓生活困苦,要求停止改革。
“陛下,盐政改革看似美好,实则危害极大。如今地方商业凋零,百姓怨声载道,恳请陛下停止改革,以安民心。”豪绅们的上书言辞恳切,仿佛真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