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谷解说这里的时候,后面的观光车也越来越多。
渐渐的也多了赵匡胤、赵炅等宋朝君臣,还有朱元璋等明朝君臣,李世民等唐朝君臣。
今天他们也是受邀而来,不过不像是上回一样带这么多人,朱元璋和李世民就是带了十来个自己这边的人,毕竟现在是讲北宋经济,是他们的主场。
现在看到万界商城建成,朱元璋有点高兴,也有点不太高兴,这意味他以后当掮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时间他可是吃得满嘴流油的,尤其是从崇祯那里。
有点高兴是因为万界商城,他也能赚,说不定赚得更多。
以后大家进入万界商城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点击申请,如果持有点数,并且身份没有问题,那边会迅速通过,然后就可以前来。
像是通缉犯或者是身份存疑的人不但不会通过,他的身份情况还会直接被反馈回他所在时空的执法机构。
而万界商城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到时候可能会采取错峰出行,或者是排队的方式进入。
停留在这里的时间同样也有限制等。
目前的进入方式还有一些不完善,只能是在观察当中一点一点的完善。
很快,观光车就带着他们来到了商城这边的展览区,这里有开发布会的场地,也有宣讲会或者是大型会议可以用的场地。
下了观光车,诸人来到大堂当中,就已经踩到了绵软的地毯之上,这里的玻璃展柜里还罗列着一些古董。
宋朝的五大名窑,汝窑、钧窑、定窑、哥窑等等这里到处都是,很是雅致。
这些都是宋朝皇帝捐献,陈设在这里增加了这里的雅清之气。
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在这里转了一圈。
宋朝君臣身上都有一股文气,看着介绍这些瓷器的铭牌,都足够的满意。
很快,他们就步入这一间多媒体会议室当中,依旧是阶梯式,只不过这一回正前面没有黑板,有的就是多媒体。
诸人按照自己的位置坐好,朱清谷等人依旧是坐在最后一排,这样可以居高临下将所有人的动作收入眼中。
还有五分钟的时间,讲台上的人正在调试设备,朱清谷趁机看了许多眼这些宋朝官员。
知名的语文课本常客,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已经说腻了。
还有包拯、张方平、寇准、吕夷简、吕蒙正、章惇等人。
也有一些武将,狄青是最好认的,然后就是朱清谷比较熟悉的一些面孔,潘美、曹彬等。
朱清谷还看到了岳鹏举、辛弃疾、宗泽、李纲、韩世忠等。
是讲的北宋的经济课,但是来到这里的可不仅仅是北宋的皇帝和臣子,还有南宋的。
本来他们也是称呼大宋,但是看多天幕了,他们自己都跟着后世人一起叫北宋南宋了。
朱清谷还看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年纪还小,但已经明悟很多事情了,就是不知道听不听得懂。
现在还特意被太祖赵匡胤带在身边坐着。
这一定就是最后跳海而亡的末帝赵昺了。
毕竟还没有长大也不知道资质如何,不过有列祖列宗教导,应该会不错?
朱清谷不想太多,专注的看着上面。
时间一到,茅鹤轩就已经走上了台,笑呵呵的看着台下,“第一次被朱元璋先生邀请的时候,我们还有些惶恐,担心自己讲得不够好,不过人务圆满成功,明朝也有一些变化,是在逐渐转好的,我们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够带来的是好的转变。”
“这一回受到赵匡胤先生的邀请,我们请来了几位学者来浅浅的讲一讲北宋的经济。”
茅鹤轩简单的说了一声,“下面让我们有请易梅教授。”
茅鹤轩也说了一声易梅教授的头衔和研究成果。
易梅教授四十岁左右,穿着衬衫和西装裤,清瘦高挑,带着眼镜,长发简单的盘起,身上有着严谨的学者气息。
扫视到台下的时候,朱清谷下意识的就坐直了身体。
大概天底下的老师都有些相似。
早年的时候,她只是一个语文老师,后来对历史很感兴趣,就开始报考研究生最后一路读到了博士,现在不仅仅是今天邀请来的专家里唯一的一位女性,同样也是最年轻的一位。
下面坐着什么人,对于她来说都没有关系,反正都是讲课,她就按照她自己喜欢的节奏。
“大家好,我是易梅,研究历史,我们是脱离不了史料的,研究北宋的经济和人文,我们也一定脱离不了一幅画——”
她背后的投影仪就出现了一幅古画——《清明上河图》。
里面的人熙熙攘攘,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
不同身份人物的穿着以及市井百态都在其中。
朱清谷忽然间想到了昨晚上他们讨论的时候,茅鹤轩问他们要不要拿《清明上河图》过来看看。
他们也是马上就摆摆手,有些懵的样子。
难道来这里搞研究,还这么豪横?直接拿真迹上手?要是坏了,他们那可是难辞其咎啊!
其实是朱清谷和赵匡胤接连去了好几次这些时空,带回来许多这些东西,现在他们这边的《清明上河图》足足有六幅!!!
不只是这幅图,还有很多珍贵的东西都是好几份的!
所以昨晚上他们还是近距离把玩了一下《清明上河图》,但是今天上课的时候就不必拿过来了。
因为呈现在上面的都是总结性的言论,不需要所有人都凑过来研究。
易梅继续说道,“所以我们今天就要从《清明上河图》出发,来粗浅的概括一番北宋的经济形势。”
看着这一幅图,下面的人也感觉这就是平日里生活的场景,而且每一个人都很写实,一些平时偶尔画画之人,也有些手痒,想要和画这一幅画的画师沟通交流一番。
此时的张择端也有些意外的看到了天幕之上出现了他的画。
天幕之上的弹幕也有很多人在其中找寻熟悉的事迹。
曾经他的画不被所喜,现在竟然也有很多人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