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村民们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会计接着说:“再看看咱们这次投资的大棚蔬菜。一个大棚占地一亩,建设成本平摊到每一年大概是五百元,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一年大概七百元,加上人工成本八百元,一个大棚一年的总成本是两千元。
但是,一个大棚一年能产出蔬菜六千斤左右,按照现在市场上每斤两元的价格,一个大棚一年的毛收入就是一万二千元,扣除成本后,纯利润能达到一万元。”
村民们听到这个数字,顿时炸开了锅。
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有人兴奋地交头接耳。
村民王大哥站起来,满脸惊喜地说:“哎呀,这差距也太大了!种粮食一亩地一年最多赚六百块,这大棚蔬菜一个棚就能赚一万块,这得种多少亩粮食啊!”
然而,村民周大嫂还是有些担忧,她问道:“会计,你这说的是一个大棚的收益,可建大棚的本钱也不少啊,咱们哪来这么多钱投资?”
杨开马上回应道:“周大嫂,这个问题咱们也考虑到了。村里会和银行协商,给大家争取低息贷款。
而且,咱们还可以几家联合起来投资,分摊成本,共享收益。”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村民李大哥也站了起来,他皱着眉头说:“杨开,这大棚蔬菜收益是高,但市场价格会不会波动很大啊?
要是过段时间价格跌了,咱们不又白忙活了?”
会计解释道:“李大哥,市场价格确实会有波动,但咱们有应对办法。
一方面,咱们和超市、饭店签的合同里有价格保护条款,能保证咱们的最低收益。
另一方面,咱们会成立一个市场调研小组,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和数量。”
经过一番解释,村民们心里的石头渐渐落了地。大家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老村长站起身来,激动地说:“乡亲们,杨开为咱们想了这么多办法,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咱们就跟着杨开干,我相信咱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与细致的分析,大多数村民被杨开和会计有理有据的阐述所打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
老村长看着台下众人,缓缓起身,声音洪亮地说道:“既然大家都觉得可行,那咱们这次杨家庄集体会议就正式通过加大大棚蔬菜种植的决议!”
顿时,礼堂内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憧憬。
杨开站在台上,心中满是喜悦与责任,他大声说道:“乡亲们,感谢大家的信任!从现在起,咱们就齐心协力,把这大棚蔬菜产业搞出个样儿来!”
散会后,村民们三两成群地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接下来的计划。
赵大叔和几个年轻小伙围在杨开身边,赵大叔拍着杨开的肩膀说:“杨开,我老头子就跟着你干了!你说咋干,咱就咋干!”
杨开笑着说:“赵大叔,您经验丰富,以后还得多帮衬着点年轻人。咱们先确定好每家要建的大棚数量,然后就开始筹备材料和请施工队。”
又过了几日,在村干部和杨开连日来四处奔走、多方协调的努力下,搭建大棚所需的各类材料如小山般整齐地堆放在杨家庄的村头空地上。
一根根崭新发亮的钢管、一卷卷质地优良的塑料薄膜,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预示着村庄即将迎来的蓬勃发展。
这天,村干部站在材料堆旁,手里拿着大喇叭,扯着嗓子喊道:“乡亲们,都过来啦!咱们今天开始搭建大棚,大家听好安排,一起把这事儿干漂亮咯!”
听到呼喊,村民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有经验丰富的大叔大妈,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搭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年轻小伙们负责搬运沉重的钢管,他们两人一组,喊着整齐的号子,将钢管一根根搬到指定位置。
大叔大妈们则细心地整理着塑料薄膜,把它们平铺在地上,准备随时安装。
尽管有了上次搭建部分大棚的经验,但县里的农业专家、村干部还有杨开丝毫不敢懈怠。
农业专家张教授戴着一副眼镜,手里拿着笔记本,在各个搭建点来回穿梭。
他时而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钢管的连接部位,时而站起身来,指导村民调整大棚的角度。
他走到一组正在安装骨架的村民身边,严肃地说:“大家注意啊,这个连接口一定要拧紧,不然大棚的稳固性就会受影响,以后遇到大风天气可就危险了。”
村民们认真地点点头,赶紧按照他的要求重新检查并加固。
村干部老王也没闲着,他拿着图纸,在现场指挥着大家的分工。
他看到几个村民在搬运薄膜时有些手忙脚乱,连忙跑过去,一边帮忙一边说道:“大家别着急,薄膜要轻拿轻放,别弄破了。咱们先把这一片铺好,再固定边缘。”
在他的指挥下,薄膜很快就平整地铺在了骨架上。
杨开则在大棚之间来回巡查,关注着每一个细节。
看到大爷在安装通风口时遇到了困难,便立刻上前帮忙。
他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说:“大爷,这通风口的位置很关键,要保证空气能够顺畅流通,这样大棚里的蔬菜才能长得好。”
大爷听了,笑着说:“杨开啊,多亏你在这儿指导,不然我还真不知道咋弄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大棚逐渐成型。
然而,就在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天空中飘来了一大片乌云,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
村民们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杨开见状,大声喊道:“乡亲们,别慌!咱们先把薄膜固定好,防止被雨水冲走,然后把工具都收拾到避雨的地方。”
在他的指挥下,村民们迅速行动起来。
大家齐心协力,用沙袋把薄膜的边缘压好,又把工具搬到了附近的仓库里。
等大家都躲进仓库避雨时,雨已经下得很大了。
村民们望着外面的雨幕,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情。
杨开安慰大家说:“乡亲们,这雨不会下太久的。等雨停了,咱们继续干,一定能按时把大棚都建好。”
过了一会儿,雨渐渐停了。
大家走出仓库,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搭建工作中。
在农业专家、村干部和杨开的指导下,村民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搭建速度也越来越快。
经过几天的奋战,一排排崭新的大棚矗立在了杨家庄的土地上。
阳光洒在大棚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村民们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杨开站在大棚前,满怀信心地说:“乡亲们,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接下来,咱们就等着种上蔬菜,迎接丰收的那一天吧!”
大棚搭建完成后,杨开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反而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更多的责任。
他深知,大棚的成功搭建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管理和运营才是决定大棚种植能否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
杨开组织村民们召开了一次种植规划会议。他提前收集了市场上各类蔬菜的价格走势、需求情况等信息,并制作成图表展示给大家看。
在会议上,他指着图表说:“乡亲们,咱们得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种植的品种。
像现在这种季节,黄瓜、西红柿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比较稳定,咱们可以多种一些。”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听着杨开的分析。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觉得茄子的产量高,也想种一些。
杨开耐心地解释道:“茄子虽然产量高,但是最近市场上的供应量有点大,价格可能不太理想。咱们还是要优先考虑那些市场前景好的品种。”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了以黄瓜、西红柿为主,搭配少量辣椒、豆角的种植方案。
为了让村民们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杨开再次邀请了县里的农业专家张教授来村里举办培训班。
培训班上,张教授详细讲解了各种蔬菜的种植方法、施肥技巧、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杨开在一旁认真地做着笔记,还不时地用手机拍照记录重要的内容。
培训结束后,杨开组织村民们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他和张教授一起到大棚里,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如何播种、如何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他对村民李大哥说:“李大哥,你看这播种的间距要控制好,太密了蔬菜生长会受到影响。”
李大哥一边听一边点头,按照杨开的指导认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