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的篇章到此也就彻底结束了,汉代文治的两个时代已经告一段落,武功的时代即将来临。
还是和往常一样,在每一卷结尾,说一说这一卷相比历史的变化,以及回答一些读者的问题。
在这呢,还是先感谢一下大家的支持,没有大家的支持,我是走不到现在的。
我要写的是一本非常长的小说,要从汉代一直写下去,这其中要面临的问题比一般的小说多得多,制作不易,大家不喜欢的话勿喷。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作者,大家的评论我每天都会看,然后会及时回复,我对这本书保持着属于我的热情,也在此欢迎大家积极评论。
这一章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其中的变化有很多,很多脱离时代的东西已经被发明了出来,我只想说,发展是一个时间问题,不是主角不推动,而是这需要一个过程。
像刘邦、刘恒两朝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发展,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根本就无力支撑社会的进步,各种变革和新发明的产生,都是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
像景帝一朝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国家经济呈快速发展,这时候逐渐变革社会才是最佳解,而且后面的变革会越来越多,大家安心去看就好。
先和大家说一下这时期相对于历史上发生的改变,让大家可以对历史有清晰的对比。
1、皇帝的时间线发生了变化。
历史上的刘恒在位23年,刘启在位16年,而这部书中,刘恒在位了27年,刘启在位了18年。
同时刘恒还做了近五年的太上皇,活到了51岁,相较于历史上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皇帝时间线的变化,改变的东西就太多了,新皇的登基、前皇的退位,这里面要牵扯很多东西,我也不敢改变太大,但弥补了很多的遗憾,够大家食用。
2、许多历史人物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变化。
主角的出现治愈了刘启的童年,历史上,刘启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刘恒忙着政事,窦太后偏心刘武又不关心他;
而且他虽然是长子,但是前面是有四个哥哥的,有人说是他害死了他前面的四个哥哥,阴谋论反正不少。
反正刘启长于深宫之中,从小就养成了刻薄寡恩的性格,给人一种政治生物的感觉,使得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不太具体。
而主角的出现,弥补了刘启的童年,使刘启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虽然刻薄,但也有感情存在,这才是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
另外,很多应该死于政治斗争的人物,因主角活了下来。
像郅都、周亚夫,他们在后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我想大家都能想象明白。
总之,因为主角的干预呢,很多历史人物的活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好好找找,对比一下历史上的人物形象,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3、社会生产力和发展的变革。
像曲辕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生产农具的革新、土地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开垦,这都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对大汉社会的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上的文景之治,人口大约在3000万左右,而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土地所孕养的人口也就大幅增加。
在本书中,人口总量达到了6000万左右,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变革过程。
4、对内平叛和对外战争。
经过文帝一代的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已经大减,这时候的七国之乱要比历史上的规模小多了。
历史上的七国之乱,一开始就有改朝换代的迹象,将刘启搞得慌不择路,刘启完全是在没有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的削藩,他就没想过诸侯王会联合起来反。
所以平叛初期的事宜就搞得一塌糊涂,若不是周亚夫及时带兵撑住场面,又有窦婴坐镇洛阳,这七国之乱真没那么好平定。
这本书中七国之乱的平定就容易多了,而且并没有伤及百姓的基本盘,总体来说叛乱的影响并不大。
对外战争上的最大变化,就是最后一次斩杀了军臣单于,不仅壮大了大汉的威望,洗刷了六十多年的耻辱,还给刘启文治一朝带来了不小的武功,也算是圆了文景之治两位文治皇帝对武的意愿。
这些就是一些主要的变化了,其他就是一些变化的小细节,都是在为后面做铺垫的,这本书真正的高潮部分即将来了。
武帝时代!
评论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我在这挑几个比较热的回答,让大家对这一章有个更好的理解。
1、周亚夫怎么这么狂妄?他不是跟着主角学了吗?
答:对于周亚夫的性格,我写的其实已经很收敛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历史,周亚夫可是经常和皇帝顶撞,而且经常在公共场合搞得皇帝下不来台,可以说情商很低。
我这么说,大家可能没感觉,因为周亚夫大家不熟,但有两个和周亚夫性格相近的人,大家比较熟,那就是蓝玉和年羹尧。
周亚夫可以说是这二人祖先级别的了,因为他带兵平定七国之乱所立下的功劳,远比蓝玉和年羹尧大得多,所以他嚣张跋扈的程度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至于他跟着主角学的,主要是兵法和见识上的知识,在性格和情商上,一个人是很难改变的,一个人如果不经历生死的劫难,怕是很难做到改变自我。
2、以后还会按这个方式退朝和重新入朝吗?都不改名字的吗?
答:这一次重新入朝的方式只是试验,后面不会再按照这种方式入朝了,毕竟朝中官员也不是傻子,一直以同一个人名连续好几代在朝中,人家也能看出来。
后面还会有其他的重新入朝方式,大家可以好好猜一猜,期待一下。
3、如今,汉朝的国力已经长出来了,为什么不主动出击歼灭匈奴,还一直养着他们呢?
答:漠北草原是很广阔的,如果没有地图,是非常容易迷路的,这点迷路侯李广已经给大家证明了。
或许真是上天眷顾大汉,在帝国双璧活着的时候,他们打的每一仗几乎都能准确找到匈奴人的位置,尤其是霍去病,直接封狼居胥捣了人家祭天的老巢,把匈奴人都给打崩溃了。
而且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文景二帝就是在给刘彻积蓄力量,这时候主动出击,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而且王朝内部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刘启只需要负责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扫掉,让儿子能够成功继位,他儿子刘彻会有大把的时间来应对匈奴和削弱诸侯。
几个大的问题,已经在此回答大家了,剩下的一些小问题,我会直接评论大家,大家放心。
这一卷到此也彻底结束了,是时候该给这一卷画上一个尾声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
———————回顾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