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培训时光,在不经意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在这段充实的日子里,赵毕强如一块干涸的海绵,尽情汲取知识的甘露。
清晨,城市还未从沉睡中完全苏醒,赵毕强便已悄然起身。
公寓里,那盏昏黄的台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照亮了他专注的面庞。
他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研读着澳大利亚农场管理的专业书籍。
手中的笔在纸张上飞速舞动,密密麻麻的笔记,写满了一本又一本,记录着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夜晚,当城市的喧嚣逐渐沉寂,万籁俱寂之时,赵毕强仍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他与一同培训的同学,围坐在一起,就着一杯已经冷却的咖啡,激烈地讨论着学习中的种种问题。
他们分享各自的见解与困惑,为了一个农业政策的解读,或是一种新型灌溉技术的应用,常常争论不已。
每一个观点的碰撞,都如同思想的火花在黑暗中闪耀,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凭借这般废寝忘食、坚持不懈的努力,赵毕强实现了质的飞跃。
他将农场管理的知识烂熟于心。
从土地规划对地形、土壤肥力的精准分析,到作物轮作中,巧妙利用土地养分、预防病虫害的科学方法。
从特殊种植对农植习性、生长周期的细致把握,到设备维护中对各种农业机械操作,与维修技巧的熟练掌握。
每一个环节,他都说得头头是道,如一位百年经验的老农。
对于澳大利亚独特的农业环境,他也有了深入透彻的理解。
从北部热带草原地区,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造就了甘蔗、香蕉等热带作物的茁壮成长。
到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冬暖夏凉的独特气候,孕育出了优质的小麦与绵羊。
还有那些复杂的政策法规,诸如农产品进出口补贴政策,如何影响着农场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条例,怎样约束着农业生产活动,他都能深入浅出地剖析,展现出远超常人的专业素养。
曾经,债务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脊梁弯曲。
在无数个寂静的深夜,心中满是绝望与无助。
如今,他已然脱胎换骨,浑身散发着自信和昂扬的斗志。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果敢。
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随时准备搏击长空。
这一天,阳光明媚,林真逸来到培训地点。
他步伐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他微笑着走向赵毕强,那微笑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驱散了赵毕强心中的一丝紧张。
林真逸关切地问,“赵毕强,这两个月学得怎么样?”
赵毕强立刻腰杆挺得笔直,声音洪亮,“林先生,这两个月于我而言,是重塑人生的两个月。”
“我学到了太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真的特别感谢您和李教授给我的帮助。”
“您为我指明方向,在我迷茫时给定大目标。”
“李教授传授我知识,让我有了立足的根本。”
“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我。”
“我现在迫不及待想去澳大利亚,在那片广阔的农场大展身手。”
说话间,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熠熠光芒。
林真逸脸上露出满意笑容,
“你的学习结束了,收拾好行李在这里等我。”
“我去找王选坚,等下一起走。”
林真逸转身离去,脚步匆匆,背影很快消失在走廊尽头。
赵毕强望着他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巨大激动与期待。
他马上开始收拾行李,动作欢快而迅速。
房间里,只有衣物摩擦的窸窣声和拉链拉动的清脆声响。
赵毕强把一本本笔记小心地放进箱子,这些笔记记录着他两个月来的心血与汗水,每一页都承载着他对未来的希望。
他轻轻抚摸着笔记的封面,嘴角不自觉上扬,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澳大利亚农场大展宏图的场景。
培训部的另一边。
这两个月在张教授的讲解下,王选坚沉浸在澳大利亚农场管理的海洋里。
培训课间隙,王选坚拿着笔记本找到正在整理资料的张教授,一脸认真地问,
“张教授,我在想,澳大利亚那边人工成本肯定不低,我们在机械化作业方面,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案?”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你能想到这点非常好。”
“澳大利亚的人工成本确实高,所以那边的农场,在机械化和智能化上投入很大。”
“比如他们使用的自动播种机,能精准控制播种深度和间距,大大提高播种效率,还能节省种子用量。”
“还有智能化的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气象数据,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既保证作物生长需求,又避免水资源浪费。”
“我们接下来的课程里,会详细介绍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一旁的导师赵梅凑过来,笑着说:“除了设备,还有管理模式。”
“澳大利亚很多大型农场,采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从农作物生长状况,到牲畜健康,再到农产品销售,所有数据都能实时掌握,方便及时决策。”
“我们得学习这种高效的管理思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王选坚点点头,把要点认真记录下来。
这时,郭学长走了过来,拍了拍王选坚的肩膀说:“王哥,我刚想到一个事儿。”
“你今后去了澳大利亚,肯定得和当地的供应商、经销商打交道,这沟通和合作方面,可得提前做好准备。”
王选坚抬起头,“是啊,学长。”
“不同国家的商业文化和沟通习惯差别很大。”
“我听说澳大利亚人注重效率和诚信,谈生意比较直接,不像咱们国内可能有很多人情世故。”
“这方面,你有什么见解?”
郭学长沉思说,“我觉得我们得提前了解澳大利亚的商业礼仪和谈判技巧。”
“比如在谈判时,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底线,尊重对方的意见,避免过于强硬或者含糊。”
“还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哪怕生意谈不成,也别把路走绝了。”
张教授听着他们的讨论,忍不住插话:
“你们说得很对,语言沟通是关键,虽然英语是通用语言,但一些专业术语和当地俚语,还是得提前熟悉。”
“我建议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听英语广播,看一些澳大利亚的商业纪录片,增加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赵梅导师补充道,“我可以帮你们收集一些澳大利亚商业合作的案例,咱们一起分析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而且你到了那边,遇到问题要多向当地的同行请教,融入当地的农业圈子,对你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不知不觉,到了午休时间,众人来到培训中心的食堂。
打饭时,王选坚碰到了一位之前在农业科研机构工作的学员邹旅。
邹旅热情地和王选坚打招呼:
“王哥,听说你之前搞过农产品种植和水产养殖,我对这方面可感兴趣了,有好多问题想请教你呢。”
王选坚笑着说:“请教谈不上,互相交流嘛,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邹旅一边打饭一边说:“我一直好奇,在农产品种植中,怎么平衡产量和品质呢?”
“我在研究中发现,很多种植户为了追求高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结果品质下降,卖不上好价钱。”
王选坚端着餐盘,找了个空位坐下,认真地说,
“这确实是个难题。我之前也走过弯路,后来发现,合理的种植密度、科学的施肥方法,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很重要。”
“比如采用轮作、间作的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
“还有,选择优质的种子和有机肥料,虽然前期成本高一点,但长期来看,对提高品质和产量都有好处。”
邹旅听得入神,不住点头:“太有启发了,王哥。”
“我觉得这些经验,在澳大利亚的农场也能用得上。”
“那边很注重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你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得特别注意这方面。”
王选坚表示赞同:“没错,这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学习澳大利亚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比如循环农业模式,把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吃完了午饭,稍作休息后,又回到培训课堂。
下午的课程,主要是关于澳大利亚农业政策和市场分析。
张教授详细讲解了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补贴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特点。
王选坚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课程结束后,王选坚找到赵梅导师,有些担忧地说,
“赵导师,我听了今天的课程,觉得澳大利亚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很激烈。”
“我们要想在那边打开市场,光靠产品质量恐怕不够,还得有独特的营销策略。”
赵导师点点头说:“你说得对。”
“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我打算组织一次小组讨论,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制定适合我们农场的营销策略,你有什么初步想法吗?”
王选坚思考片刻后说:
“我觉得我们可以主打有机、绿色、健康的概念,毕竟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和品质。”
“我们可以通过认证、宣传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我们农场的优势。”
“还有,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和品牌推广,说不定能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赵导师眼睛一亮,说道:“这个思路不错。”
“我们还可以和当地的超市、餐厅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
“另外,参加农产品展会,也是个很好的宣传方式,可以提高我们农场的知名度。”
两人正说着,郭学长走了过来,加入了讨论。
他们一直讨论到天色渐暗,才意犹未尽地结束。
王选坚回到公寓,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心情格外舒畅。
他躺在床上,回顾着一天的学习和讨论内容,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全面学习一切农场管理知识。
第二天,王选坚像往常一样早起学习,培训教室里,又响起他诵读专业术语的声音。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学习的节奏愈发紧凑,每天都有新的知识等待着他。
在高强度的学习与实践中,王选坚逐渐适应了这种充实又忙碌的生活。
时间匆匆,转眼王选坚来培训班已经有一个半月了。
这一个半月里,他疯狂汲取着知识的养分,进步神速。
如今,对于澳大利亚农场知识,他已经全部了然于胸。
从先进的灌溉技术到现代化的畜牧养殖管理,从复杂的农产品市场分析,到当地严格的环保法规,他都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为了检验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培训导师组织了一场模拟考核。
考核内容涵盖了澳大利亚农场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和现场答辩。
王选坚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面对一道道题目,他思路清晰,笔下不停。
在实际操作环节,他熟练地操作着模拟农场设备,动作精准流畅,展现出扎实的技术功底。
案例分析时,他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深入剖析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现场答辩中,他更是对答如流,面对导师们的提问,从容不迫,用专业的回答赢得了导师们的频频点头。
考核结束后,导师当众宣布王选坚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
同学们纷纷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目光,王选坚只是谦虚地笑了笑。
这些成绩只是阶段性的成果,真正的考验,还在澳大利亚的农场等着他。
这天,林真逸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培训班的教室,一眼就瞧见了正在认真做笔记的王选坚。
他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扬了扬手招呼道:“王选坚,在这里学得怎么样了?”
王选坚闻声抬起头,看到是林真逸,立刻站起身来,恭敬又热情地回应道,
“林先生,多亏了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我感觉自己收获特别大!”
“这一个半月,我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进步也特别快。”
说着,王选坚轻轻拍了拍桌上摞得高高的笔记本,
“现在澳大利亚农场相关的知识,不管是技术、管理还是市场法规,我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刚才结束的模拟考核,我也发挥得挺好,成绩还算不错。”
林真逸满意地点点头,眼中满是赞许:
“我就知道你行!这次叫你来参加培训,就是看中你的潜力和拼劲。”
“好了,选坚,你的学习结束了。”
“马上收拾行李,一会跟我走,我在外面等你。”
王选坚猛地深吸一口气,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快速而有条不紊地收拾着桌上的笔记本、文具。
收拾完毕,他拖着行李箱走出房间,看到林真逸正站在走廊的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色若有所思。
听到脚步声,林真逸转过身来,目光落在王选坚坚定的面庞上,微微点头。
林真逸领着王选坚,赶到赵毕强的住处,远远就看到赵毕强拉着行李箱,正站在门口张望。
林真逸笑着招呼,“毕强,等久了吧!”
赵毕强连忙迎上来,脸上带着欣喜:“没等多久,林先生,王哥,你们可算来了。”
王选坚看着赵毕强,热情地伸出手:“毕强兄弟,咱可算要一起离开了,盼这天好久了。”
赵毕强紧紧握住王选坚的手:
“是啊!王哥!这培训学的东西,我早就迫不及待,想在澳大利亚的农场试试了。”
林真逸看着两人,眼中满是期许:“你们俩都很努力,但一切莫急!”
“人生多艰难,你们首先要修炼坚韧心性。”
“去澳大利亚,若你们能力强,去那边当农场主,替我等管农场!”
“所以,你们要有大老板的心性修养!”
王选坚和赵毕强,听着林真逸的话,神情变得愈发专注而凝重,不住地点头。
王选坚目光坚定,认真说道:“林先生,您的教诲。我们一定铭记在心。”
“去了澳大利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沉下心来,以大局为重,绝不冲动行事。”
赵毕强也急忙表态:
“对,林先生。我们知道这不仅是个机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肯定会好好修炼自己,努力达到您的期望,把农场经营好。”
林真逸欣慰地笑了笑,接着说:“到了那边,人生地不熟,文化和工作习惯,都有差异。”
“你们要懂得包容理解,积极融入地方。遇到棘手的问题,不要自己硬扛,及时沟通交流,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人一边说着,一边朝停车的地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