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660年—729年),字元固,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唐代玄宗朝重臣,以文才与品行着称于世,是盛唐初期兼具行政能力与学术贡献的核心文臣之一。
徐坚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徐孝德为唐太宗朝散骑常侍,父亲徐齐聃曾任中书舍人,家学渊源为其日后的文才积累与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少年时便一举考中进士,凭借优异的学识初入仕途,被授予太学博士之职,负责宫廷教育与典籍整理,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宦海生涯。
初入官场时,徐坚从地方参军做起,历任多个岗位。他为官勤勉尽责,处事沉稳干练,尤其在文书草拟、政务规划方面展现出卓越才能,逐步获得朝廷赏识,多次得到升迁。武周时期,他已跻身中央官员行列,参与多项重要政务;中宗、睿宗两朝,其政治地位进一步巩固,凭借稳健的行事风格与可靠的品行,成为朝堂中举足轻重的文臣。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徐坚因多年的政务积累与出众的文才,深得玄宗信任,成为辅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重要臣子之一。他不仅在朝堂上参与决策,为玄宗建言献策,更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承担了关键使命。当时,唐朝国力鼎盛,文化繁荣,玄宗亟需系统性的典籍着作以彰显盛世气象、规范文化传承,徐坚因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成为修撰典籍的核心人选。
他奉皇帝敕令,牵头或参与修撰了多部重要典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则天实录》与《初学记》。《则天实录》作为记载武则天时期历史的官方史书,徐坚以客观审慎的态度梳理史料,确保了史书的真实性与严肃性,为后世研究武周历史提供了珍贵依据;而《初学记》则是一部为皇子皇孙及贵族子弟编撰的启蒙类类书,全书分类清晰,取材广博,涵盖经史子集、典章制度、风物典故等诸多内容,不仅是当时的重要启蒙读物,更因保存了大量唐代以前的文献资料,成为后世文献考证的重要工具书,其学术价值历经千年而不衰。除这两部着作外,徐坚还参与修撰了《三教珠英》《唐六典》等多部典籍,为唐代文化典籍的传承与整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仕途上,徐坚历任秘书监、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等要职,始终以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为准则,深得同僚敬重与皇帝倚重。他虽身居高位,却从不恃权自傲,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敬畏与对政务的谨慎,这种“文行兼备”的品质,使其在唐代官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徐坚病逝,享年七十岁。为表彰其一生的功绩,朝廷追赠他为从一品太子少保,这一殊荣既是对其政治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其文化成就的高度认可。
徐坚的一生,始终游走于政务与学术之间,既以实干辅佐君主治理天下,又以笔墨传承文化血脉。他的着述不仅承载着唐代的文化记忆,更展现了盛唐文臣“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追求。在“开元盛世”的历史图景中,徐坚或许不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他以笃行与着述,成为盛唐文化繁荣与政治清明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其事迹与贡献,被永远载入唐代史册,为后世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