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峤,字巨山,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唐代玄宗朝官员,名臣徐坚之子。他承继家族深厚的文才与仕宦传统,在开元年间跻身朝堂,以自身才干续写家族荣光,成为盛唐官宦世家传承有序的典型代表。
徐峤的成长深受家学熏陶。其父徐坚是玄宗朝重臣,以文行着称,曾奉敕修撰《则天实录》《初学记》等传世典籍;祖父徐齐聃曾任中书舍人,曾祖徐孝德亦为唐太宗朝散骑常侍,四代人皆浸淫书香、身居要职,这样的家族背景不仅为徐峤提供了优渥的学习条件,更让他自幼便对政务运作与典籍学问有着远超常人的认知。他自幼潜心向学,承袭父祖严谨治学之风与务实为官之道,青年时期便凭借扎实的学识与出众的素养,顺利踏入仕途,开启了与父祖一脉相承的宦海征程。
玄宗开元年间,正值盛唐国力鼎盛、文化繁荣之时,徐峤凭借家族声望与自身能力,逐步获得朝廷重用,历任多个关键职位。他最初以文才入仕,担任集贤院直学士,跻身皇家学术机构核心。集贤院作为唐代整理典籍、编纂图书、参议政务的重要场所,汇聚了当时顶尖的文人学者,徐峤在此期间,充分发挥自身学识优势,参与典籍校勘、文书草拟等工作,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出色的文字功底,深得同僚与上级赏识,为后续晋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徐峤调任中书舍人,这一职位掌管朝廷诏令起草、宣旨传令等核心事务,需兼具文才、胆识与政治洞察力。他在任期间,处事干练、下笔精准,无论是草拟紧急诏令还是处理日常文书,皆能应对自如,充分展现了政务处理能力。值得称道的是,徐峤的父亲徐坚、祖父徐齐聃都曾担任这一要职,自祖及孙三世蝉联中书舍人,这在唐代官场极为罕见,一时成为朝野美谈,时人皆赞叹徐家“世守清华,代传显职”,这份殊荣既是对徐家三代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其家族品行与家风的高度赞誉。
在中书舍人任上积累足够政绩后,徐峤外放担任河南尹。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一带)是唐代的陪都所在,地位重要,政务繁杂,河南尹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需统筹地方民政、治安、赋税等诸多事务。徐峤到任后,摒弃官宦子弟的浮夸之气,秉持务实勤政的作风,深入了解地方民情,积极整顿吏治,合理规划赋税徭役,着力安抚百姓。他还注重地方文化教化,修缮当地学堂,鼓励子弟求学,将家族重视文治的理念融入地方治理,使得河南府社会秩序井然,民生安定,其治理成效得到朝廷肯定与百姓称颂。
徐峤的一生,虽没有如父亲徐坚般留下多部传世典籍,却以稳健的仕途与卓越的治绩,延续了家族的荣耀。他与父亲徐坚“相次为学士”,父子二人先后在皇家学术机构任职,再加上三世中书舍人的佳话,构成了盛唐官宦世家的鲜活图景。徐家三代人之所以能累世为官且声名卓着,核心在于其“以文立家、以行立身”的家风传承——从徐孝德的忠勤,到徐齐聃的干练,再到徐坚的文行兼备与徐峤的务实勤政,每一代都将学识与品行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在那个辉煌的盛唐时期,徐峤或许并不是最引人瞩目的明星,但他凭借着家族传承的深厚底蕴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芒。他以家族的力量为支撑,通过自身的实干精神,一步步攀登至官宦生涯的巅峰,成为那个时代官宦世家的杰出代表。
徐峤家族三代皆为中书舍人,这一佳话不仅彰显了家族的荣耀,更体现了他们对文化传承和政治地位的执着追求。这种家族传承的力量,使得徐峤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为他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