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作为西城门的守将,他的职责是亲自镇守正门区域,统筹调度、稳固中枢。
南北两翼由两名裨将分兵把守,共同构建出层次分明且攻防兼备的城墙防线。
王猛想夺下城门的控制权,必须先斩杀张涛,之后引宋军入城的同时,再抵御沈辉所部。
贼兵的城西军营距离城门并不远,所以他要速战速决。
西城门北侧,沈辉的辖区,有士卒禀报道:“将军,王猛和张涛的人打起来了。”
沈辉眼眸微眯,点头道:“嗯,我知道了。”
“我们要不要上去帮忙?”
沈辉挑眉道:“帮忙?!帮谁啊?”
不待传信兵答话,他接着道:“牛毕,传令下去,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将他们一并擒下。”
“喏!”
沈辉转头对另一名心腹队将道:“姬博,你速速举火为号,引王师入城。”
“喏!”
“苟沊,你带人强行接管城门,听我号令,准备随时开门!”
“喏!”
王猛与张涛打得不可开交,不成想,却有老六趁机摘桃。
......
东方泛起一抹鱼肚白,太阳好似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从地平线下探出了脑袋,柔和的光线轻轻洒落人间,驱散了夜的余寒。
对潞城的百姓而言,这是个不一样的黎明。
放眼望去,城墙上已然插满了宋军的旌旗,它们迎着晨风猎猎飘扬,气势如虹。
一队队宋军士卒穿梭于街巷之间,或沿街巡逻,或高声宣告,他们的步伐铿锵而整齐。
不时还能看到几名军官骑着马缓缓而行,彼此口中低声细语,似乎在商议军务。
空气中虽然还残留着淡淡的血腥气,但城内并没有大战过后的狼藉与混乱,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
日上三竿,高世德便收到了潞城传来的捷报,他又转呈给童贯,其中对岳飞在此次战役中的卓越表现予以着重举荐。
当天下午,另外两路人马也相继兵临襄垣和黎城。
如法炮制,翌日清晨时,两城皆顺利告破,捷报频传。
卫延在黎城负责主持安民事宜,而慕容无敌与孙安则马不停蹄,继续挥师东进,直取涉县。
近日,涉县守将自然也听过高世德麾下这支大军的威名,他见是“高”字旗大军浩荡来袭,没有作丝毫抵抗,便望风归降了。
当慕容无敌率军抵达涉县时,城门敞开,墙头上也早已换好了大宋的旗帜。
大军径直开进了城中,继而接管城防,展开一套相当成熟的抚民措施。
杨惟忠在领兵攻打屯留,当他收到斥候飞报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老杨满脸见鬼的表情,“什么?!高衙内短短两日,竟连克四城!?”
斥候拱手道:“是的将军!”
杨惟忠麾下一众副将尽皆倒吸冷气。
心道:“卧槽,高衙内不愧是拔城星君。这速度,当真绝了!”
整个隆德府境内共有八座城池,分别是:壶关,长子,上党,潞城,黎城,襄垣,涉县,屯留。
起初拟定的战略部署是兵分两路:杨惟忠挥师西取屯留,高世德领兵北攻潞城。
杨惟忠昨天刚抵达屯留,他虽然收编了不少降卒,但那些也是大宋的百姓、年轻的壮小伙,强攻城池势必会造成大量伤亡。
《孙子兵法》有云:“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其中的“全”,不仅是指己方应保持相对完整,还包含敌方。
无论打哪一国、哪一城,目标都应该是“尽量完整地夺取”,而不是“毁灭”。
毕竟,倘若把敌国的人杀完了,房子烧毁了,城池也打烂了,你能得到什么?
孙子曰:“兵不顿,而利可全。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杨惟忠就是打算围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今才刚围一天而已,没有取得战果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只是这时斥候却说,高世德所部已然连克四城,势不可挡。
如今隆德府八城,仅剩屯留还未重归王化。
求老杨此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不多时,高世德的书信传到了杨惟忠手里,老杨咧嘴笑道:“哈哈,原来如此!”
“许奕。”
“末将在。”
“下令,擂鼓筛锣!”
不多时,屯留城下便锣鼓喧天,声势浩大。
只是临近午夜了,城内也没有给出信号,杨惟忠坐在大帐中郁闷不已。
他低声喃喃道:“直娘贼,老子就这么没有牌面吗?”
岳飞的计策之所以能奏效,关键在于高世德打出的赫赫军威,已令贼军闻风丧胆;他往日施行的昭昭仁义,使民心归附。
当然,宣传部的陆谦出了大力,不然哪能传得这么快?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在河东境内,高世德的名头的确比老杨的更响亮、也更好用。
杨惟忠心里寻思,“要不,明日用高衙内的旗号试试?”
正在这时,有亲兵拿着箭书来报,“禀将军,城里传出消息了。”
老杨拍腿道:“哈哈,好好好!待破城之后,本将军定对此人重重行赏。”
当晚屯留告破,至此,隆德府境内八城皆以光复。
......
高世德在上党这几日虽然沉溺于享乐,却也不是毫无建树。
他一番搜肠刮肚,将脑海中关于冶铁的知识整理了出来,写成一份薄薄的手稿。
官营作坊的炼钢成功率在70%左右。
其中精品钢占两成左右,用于打造军器。含碳高的顶级钢仅占半成,用于打造仪仗礼器、名将刀兵等。
小作坊炼钢的成功率普遍在50%以下,顶级钢的出产量低得可怜。
因为宋代使用的土高炉通风效率有限,难以保证炉内温度的均匀性。
燃料杂质过多,导致炉渣干扰化学反应。冷却工艺影响金属晶体结构。
这三条是当下影响锻钢失败的最大因素。
高世德针对这三条,从改良冶炼炉的通风结构,到添加特定矿石粉作为“催化剂”,再到淬火工艺,都有浅谈。
当然,也只是浅谈,因为他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实在有限。
不过对当下冶铁技术而言,已经是非常大的提升了。
如今李家的锻钢成功率提高了很多,直逼官营作坊,最重要的是精品钢产量猛增。
李家父子大为震撼,直接对高世德敬若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