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南经开区的转型升级,虽然开局惊险,但终于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于洋飞用他的专业、魄力和背水一战的决心,初步证明了“揭榜挂帅”的价值。
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暂时闭上了嘴。
就在“揭榜挂帅”吸引全省目光的同时,另一场风暴也在悄然酝酿。
上官芸领导的纪委专班,与组织部新成立的干部监督处紧密配合,悄然启动了对过去几年提拔干部情况的“回溯式”评估。
重点就是那些考察材料光鲜亮丽、但群众有反映、或者实际工作成效与材料严重不符的干部。
胡步云曾在常委会上点过名的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某,首当其冲。
王某是周伟宏时代提拔起来的干部,擅长汇报和人际关系,但在副厅长任上分管的几个领域,工作始终打不开局面。当初考察时,评价很高,但实际成效寥寥。
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处长林致远调阅了王某分管的全部重大项目档案,发现疑点:一个获得巨额政府补贴的新材料产业化项目,投产即亏损,技术来源存疑,且项目评审专家名单与王某过往履历高度重合。
上官芸接到线索后,秘密安排人手进行外围核查。发现该项目所谓的关键技术,实则是从国外高价购买的淘汰生产线,而且购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利益输送嫌疑,王某的妻弟在该项目代理公司持有干股。
证据链逐渐清晰。
上官芸向胡步云和李国明汇报后,胡步云只问了一句:“证据确凿吗?”
“确凿。”上官芸回答。
“那就按程序办。”胡步云语气平静。
很快,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同时,另一个案例则提供了正面典型。某省直机关一位处长,因坚持原则,拒绝违规审批一个项目,得罪了上级和某些利益方,多年得不到提拔,考核评价也总是“中游”。
回溯考核中,组织部和纪委联合复核,确认其坚持原则的行为是正确的,且其所在处室的工作实际成效突出。
李国明力排众议,经报胡步云和苏永强同意,将其破格提拔为副厅长。
这一反一正两个案例,在全省干部队伍中引发了巨大震动。
“看来动真格的了!”
“以后不是材料写得好、关系处得好就能升官了。”
“也得小心,别被‘秋后算账’。”
“这日子没法过了,干事儿怕出错,不干事儿怕被查……”
各种心态交织。确实,一部分干部开始变得束手束脚,生怕“动辄得咎”,工作中不敢拍板,不敢创新,凡事请示汇报,效率反而有所下降。
有人私下抱怨:“胡书记这是不是太急了?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甚至有人匿名写信,指责胡步云“借改革之名,行排除异己之实”。
这些反应,自然也传到了胡步云耳中。
他对李国明和上官芸说:“不必理会这些噪音。‘回溯考核’不是为了整人,是为了树立一个鲜明导向: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现在有些人感到不适应,甚至害怕,正说明以前的标准太松、太模糊了。坚持下去,形成常态,大家自然会适应新的规则。对于因为害怕而不作为的,本身就不适合留在重要岗位上。”
在折腾干部队伍的同时,胡步云也没忘记另一件关键事——人才。
他让李国明组织力量,绘制北川省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地图”,要求精准到具体领域、具体技术方向,甚至具体到能解决什么卡脖子问题。
“我们以前引才,就是撒胡椒面,搞个‘百人计划’,追求数量和高帽子,效果怎么样?引进的院士、长江学者,一年来不了几天,项目落地转化率低。以后要改!”胡步云在专题会上说,“我们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真人才,不在乎他是不是全职、是不是天天坐班。要推行‘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项目制合作’,按需引进,柔性使用。”
第一个重大尝试,是针对北川省一家大型国企在新材料研发上的瓶颈。
这家企业投入巨资研发多年,始终无法突破某项关键技术。
通过“人才地图”和多方联络,省委牵头,与国内某顶尖材料实验室达成协议,聘请该实验室主任、一位院士领衔的团队,作为“候鸟型”专家,每个季度来北川工作一周到十天,深入企业现场指导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