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静的书房中,李成桂脸色铁青,握着书信的右手不住颤抖,其身旁的亲随朴三也是面色大变,眼眸中透露出浓浓的惊恐之色。
这明国的燕王,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放言要领兵征讨他们高丽?
究其原因,却是因为明国太子病逝,储君空悬多时,诸王皆是为之蠢蠢欲动,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角逐那令无数人疯狂的位置。
依着赵胖在信中所说,他们高丽若是想要躲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灭国之战,便需要\"断臂求生\",将近些年暗中侵占的土地尽数归还给大明,并将双方的国界线以蒙元时期规定的\"双城总管府\"为准。
如此一来,纵使燕王朱棣野心勃勃,却也找不到发兵,向他们高丽兴师问罪的理由。
而正欲改朝换代的李成桂,也可借着这个由头,将侵占大明土地的\"罪责\"尽数推到高丽王室的身上,继而顺应民心的改朝换代。
否则明国骁勇善战的虎贲便会在鸭绿江畔集结,如同当年的蒙古铁骑一样,再度以无人能挡的架势,横扫整个朝鲜半岛。
沉默半晌,李成桂凝重的声音终是在书房中响起,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气氛:\"事已至此,尔等是何意见?\"土地乃是国家的根基,也是君主\"王图霸业\"的功绩所在,他并不想如此轻易的放弃。
毕竟自高句丽于朝鲜半岛上崛起,乃至于和百济,新罗等政权\"三国鼎立\"开始,这朝鲜半岛上便再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政权。
哪怕是高丽太祖王建,也仅仅是吞并了百济和新罗昔日的疆域,对于高句丽在鸭绿江畔的土地依旧有心无力,任由其被女真部落和蒙古部落割据。
但自从蒙元皇室北狩,他便利用蒙元统治者和大明彼此对峙的当口,肆无忌惮的在辽东侵占疆域,将原本栖息在此的女真人不断向西驱赶,马上就要将其占据多年的疆域彻底纳入囊中了。
换句话说,等到明日他受群臣拥戴,由他亲手创建的朝代,便将成为这朝鲜半岛上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统一的政权。
这份功绩,将会让他超过高句丽,百济,新罗,高丽等政权的国君,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功绩最为煊赫的开国之君!
试问,他如何甘心就此放弃?
一直在盯着李成桂脸色的副相裴克廉此刻也是如坠冰窖,似是意识到了局势的紧张性,毕竟那明国燕王就藩北平多年,像他们这些高丽的上层人物更是对其早有耳闻,对其彪悍的军功多有了解。
犹豫少许,副相裴克廉脸色发苦的犹豫道:\"不若再度派遣使臣,与明国就边界领土的问题,再做斡旋?\"
实话实说,自蒙古铁骑于草原上崛起,他们这偏居一隅的高丽便完全沦为了其附庸,不仅每任国王都需要得到蒙元皇帝的承认和册封方才拥有正统的合法性,就连童年时期都需要在元大都,也就是如今的北平渡过,充当人质。
此外,高丽王室还和蒙元皇室彼此通婚,彼此间的联系很是亲密。
但即便如此,那蒙元皇室依旧扶持了赵晖等人于和州自立,并在当地设置双城总管府,作为蒙元和高丽之前的国界线。
若是依着明国燕王朱棣的说法,明国承袭元制,全面继承其疆域,他们高丽近些年在背地里的小动作却是有些吞并\"旧土\"的嫌疑...
\"明国储君之位空悬,诸王皆是蠢蠢欲动,朱明皇帝的那些皇子皇孙们,恐怕皆是将我高丽视为奠定其军功的垫脚石..\"
\"皇位面前,谁人愿意让步?\"
沉闷的摇了摇头,李成桂便是没好气的拍了拍桌案上的奏本,这些都是他这些年来,他暗中收集的有关于大明内部的兵力划分情况,以及诸王的军功战绩。
晋王朱棡,燕王朱棣,楚王朱桢,齐王朱榑,这些位被明国皇帝朱元璋亲自养于膝下的皇子们,哪个是易于之辈?
更别提诸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这等战功彪悍的开国功臣还活在世上呐...
他出身行伍,与驻扎在双城总管府以及辽东的蒙古鞑子们打了不少交道,深知其战力的恐怖,哪怕在蒙元皇室北狩之后,盘踞在辽东的蒙古鞑子们依旧能够凌驾于他们高丽之上。
正因如此,他方才于洪武二十年,奉命因边界问题,讨伐明廷大军的过程中,果断于\"威化岛\"发动政变,率军返回开京城。
大明初建,国力正值巅峰;反观他们高丽,早已是王朝末期,边军战士腐朽不堪,即便是由他亲自掌管的王城禁卫军也强不到哪里去。
就这样的军队,拿什么对抗大明的那些虎狼之师?
\"若是如此的话,老臣建议王上早做决断,以免夜长梦多。\"迟疑片刻,白发苍苍的裴克廉便是斩钉截铁的呼喝道,浑浊的目光中夹杂着一抹坚决。
以李成桂在高丽的权势,早就可以将那高丽王室取而代之,之所以隐忍至今,一是顾忌大明的态度,二便是想要在暗中尽量多侵占土地,以免建国之后因边界问题与大明兵戎相见。
但既然明国的燕王如今已是下达通牒,戳破了他们自欺欺人的说法,他们也不好继续装聋作哑,否则若是惹恼了明国,那深受明国皇帝信任皇帝倚重的燕王朱棣极有可能真的亲自领兵,向他们兴师问罪。
\"唔,我知晓了。\"沉默半晌,李成桂有些恍惚的点了点头,嘴角处夹杂着一抹苦笑,心情很是复杂。
在边界疆域问题上,他小心翼翼的筹划多年,但不想最后还是\"前功尽弃\",毫无所得。
\"明日一切照旧吧。\"
\"随即便派人向大明请罪,将边界恢复至之前的状态吧。\"
悻悻的摆了摆手之后,李成桂便是有些笨拙的自桌案后起身,心中的喜悦和激动一扫而空,望向大明所在方向的眼神中也夹杂着一抹耐人寻味的怨恨。
他苦心经营多年,却不曾想在临门一脚的时候,落了个前功尽弃的下场。
这个仇,他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