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听说倭国资源匮乏,倭人身材矮小,使用的兵刃多为短刀,想来铁矿资源并不丰富,且冶炼工艺远不如我大明发达..\"
相比较前两次的脱口而出,朱元璋这一次思考了足足有小半炷香的功夫方才涩然开口,不过其冰冷严肃的表情却在不知不觉间缓和了许多。
作为御极多年的一国之君,他在冥冥之中总觉得曹爽的三个问题似乎意有所指,但他又一直捕捉不到关键所在。
\"既然倭国的疆域,人口,资源都远不如我大明丰富,老爷子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待到朱元璋回应之后,曹爽索性直接摊牌,直指问题的关键所在。
昔日的耶律大石之所以能够获取可敦城驻军的军权,除了其\"宗室\"的身份之外,还与辽朝覆灭,当地驻军人心惶惶有关。
放眼历史长河,每逢朝代更迭之际,似耶律大石这等\"亡国宗室\"拉拢残军败将,试图复国的例子其实屡见不鲜。
但真正在和平年间,试图起兵推翻中枢统治的例子却是少之又少。
只要大明的统治者不算昏聩,以大明令人望尘莫及的国力,那些被分封至海外的宗室藩王们就算是将当地的\"土着\"尽数征服,便永远威胁不到大明本土。
但假若万中无一的特例真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实也算是一件好事。
毕竟能够凭借着贫瘠的资源,成功\"谋朝篡位\"的宗室藩王,在能力上必定远远胜过大明本土原有的统治者。
\"可不怕一万,就怕一万呐..\"
在曹爽似是有些失望的眼神中,气势在不知不觉间便衰弱下来的朱元璋仍有些不死心的低语道。
他虽然有自信,在有生之年必定能够为大明选拔出一位合格的\"继承人\",率领着大明再创辉煌。
但世事无常,万一真有那懵懂无知的稚子皇帝或者不知民间疾苦的无道昏君呢?
他亲手创建的大明帝国,岂不是要就此化作历史的尘埃?
\"我说老爷子,您别不是当局者迷吧。\"无奈的摇了摇头之后,曹爽猛然戳破了拦在朱元璋身前的窗户纸:\"日后分封至海外的宗室藩王们不都是咱们陛下的子孙吗?\"
\"手心手背都是肉。\"
\"若干年后,这皇权归属于谁真的重要吗?难道换个人当皇帝,便不是陛下的子孙了?国号也不是大明了?\"
轰!
一语惊醒梦中人,本就若有所思的朱元璋听得此话只觉豁然开朗,一个全新的思路随之涌现于脑海之中。
至于默不作声多时的老太监朴仁猛则是双腿发软,险些栽倒在地,其枯瘦写满了震惊,身躯则是不断抖动着。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难怪眼前的曹先生敢妄言皇权归属于谁其实并不重要,原来他们这些人都是自动代入了中枢的视角,不愿宗室藩王权柄过甚。
但若是站在上帝视角观瞧,倘若偏居一隅的宗室藩王能够靠着一己之力,成功\"谋朝篡位\",其背后必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
要么这宗室藩王的能力出众,以至于能够弥补封国与大明本土之间的国力差距;要么是大明本土的君主昏庸无愧,尽失民心,就连军中的将士们也不愿替其效力。
而基于这种情况的\"皇权更迭\",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件幸事。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皇位仍在朱家人手中,未曾便宜了外人。
\"大才,先生大才呐!\"
\"咱实在是佩服!\"
几个呼吸过后,书房中异样的沉默猛然被朱元璋情难自抑的低吼声所打破,神情很是亢奋。
都说当局者迷,他今日算是有了切身体会。
他光想着替后世子孙解决诸王权柄过甚,威胁中枢的隐患,却是忽略了\"生于安乐,死于忧患\"的道理。
倘若后世子孙昏庸无愧,即便是丢掉皇位也是咎由自取。
此等情况之下,这大明的皇权与其便宜了外人,还不如交由能力出众的宗室藩王。
毕竟没有出众的能力,早已分封海外的宗室藩王也难以克服重重阻碍,杀回大明,争夺皇位。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曹爽建议诸王分封海外的计策其实就是在\"养蛊\",其真正用意也是为了优胜劣汰。
反正不管怎么筛选,这大明朝的皇帝都是姓朱,便宜不了外人。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起兵靖难的燕王朱棣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的与建文帝朱允炆打擂,也是沾了这个原因的光。
毕竟说来说去,这\"靖难之役\"其实就是老朱家内部的\"家务事\",皇位还在朱家人手中,并未真正出现\"改朝换代\"的情况。
如若当时起兵反抗建文帝朱允炆的,并非是燕王朱棣,而是地方上拥兵自重的将校勋贵,或是在西南边陲势力深厚的土司领主,原本按兵不动的\"藩王\"和\"武勋们\"便会瞬间发难,将胆敢染指大明皇位的乱臣贼子碾死。
\"只是一个不算成熟的建议罢了,当不得老爷子如此夸奖。\"闻言,曹爽连连摇头,言语间颇有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意思。
他的这番\"奇思妙想\",完全是建立在领先了这个时代数百年的\"眼界\"之上,而并非他真的\"博学多才\"。
\"如此,咱就放心了。\"
\"等咱回头见到陛下,定然要将先生的这番高谈阔论一字不差的报予陛下知晓,令其下定决心,征讨倭国。\"
也许是知晓曹爽心中的执念,心满意足的朱元璋赶忙做出许诺,神情很是认真。
曹爽刚刚的言论,彻底免去了他的后顾之忧,而眼下最为重要的,便是\"先礼后兵\",探查日本倭国银矿的虚实了。
一旦倭国银矿仍存在着数量不菲的存量,那他便会举倾国之力,不计代价的征讨倭国。
届时,哪怕是日本人口中的\"天照大神\"复苏,也挡不住大明虎贲的屠刀,他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