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庙乐章之一四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崇德舞》原文及相关介绍如下:
原文
皇合一德,朝宗百神。
削平天地,大拯生人。
上帝配食,单于入臣。
戎歌陈舞,晔晔震震。
译文
皇帝以合一的德行,向百神祭祀。他平定天下,拯救众生。上天赐予食物,单于称臣。戎歌奏响,陈舞表演,场面威武壮观。
注释
? 皇:皇帝。
? 合一德:具有合一的德行,指皇帝品德高尚、纯粹。
? 朝宗:古代诸侯朝见天子,这里指向百神祭祀。
? 百神:众多的神灵。
? 削平天地:形容皇帝平定天下的功绩。
? 大拯生人:大力拯救百姓。
? 上帝配食:上天赐予食物,寓意得到上天庇佑。
? 单于: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这里代指周边少数民族首领。
? 入臣:称臣,表示归顺。
? 戎歌:军歌,这里指祭祀时演奏的庄重音乐。
? 陈舞:陈列舞蹈,指表演舞蹈。
? 晔晔震震:形容场面威武壮观、令人震撼。
生僻字注音
? 单(chán)于:“单”在这里读“chán”。
《崇德舞》作为唐代祭祀乐章,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长卷,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祭祀盛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古代,祭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活动,它不仅是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表达,更是巩固统治、凝聚人心、传承文化的关键方式。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后人了解唐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视角。
一、逐联剖析,探寻诗句深意
开篇“皇合一德,朝宗百神”,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皇合一德”表达了皇帝的德行与天意完美契合,展现出皇帝秉持着纯正而坚定的品德,肩负着治理天下的神圣使命。“朝宗百神”描绘了在祭祀仪式上,仿佛各路神灵纷纷前来朝拜,象征着皇帝的统治得到了神灵的认可与庇佑,强化了皇权的神圣性,也凸显了祭祀活动中对神灵的高度崇敬。
“削平天地,大拯生人”以磅礴的气势,歌颂了皇帝的丰功伟绩。“削平天地”并非单纯指对自然天地的征服,而是寓意皇帝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强大的军事力量,结束了天下纷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大拯生人”则强调皇帝心系百姓,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体现了皇帝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塑造出一位贤明君主的形象。
“上帝配食,单于入臣”进一步展现了国家的昌盛与威望。“上帝配食”指在祭祀时,将天帝与祖先一同供奉,共享祭品,这一仪式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同时借助天帝的权威,彰显皇室的尊贵与统治的合法性。“单于入臣”描绘了匈奴首领归顺称臣的场景,象征着唐朝国力强盛,周边民族纷纷归附,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团结,展现出大唐的恢宏气度和强大影响力。
“戎歌陈舞,晔晔震震”描绘了祭祀现场的热烈氛围。“戎歌陈舞”描绘出伴随着激昂的战歌,舞蹈者翩翩起舞,这些舞蹈和歌曲可能与战争胜利、国家繁荣有关,象征着军事上的辉煌成就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晔晔震震”形容歌声和舞蹈的节奏响亮有力,气势磅礴,营造出庄严肃穆又充满活力的祭祀氛围,让人感受到祭祀活动的盛大与庄重。
二、多维品鉴,领略艺术匠心
从结构上看,《崇德舞》布局精巧,对仗极为工整。四联诗句两两相对,“皇合一德”与“朝宗百神”,在词性和结构上相互对应,前者突出皇帝的德行,后者描绘神灵的朝拜。“削平天地”与“大拯生人”,一个展现军事行动,一个体现对人民的关怀,对仗精妙。后两联同样遵循这一规则,上下句在词性、平仄上高度契合。这种严谨的对仗结构,使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宛如一首激昂的交响曲,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诵读时,整齐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给人带来强烈的听觉冲击,让人沉浸在诗歌的艺术魅力之中。
在用词方面,诗人精心雕琢,用词精炼且表意丰富。“削平天地”中的“削平”一词,简洁而有力地描绘出平定天下的艰难与壮举,让人仿佛看到战场上的硝烟与胜利的曙光。“晔晔震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声音的响亮和气势的磅礴,使诗歌更具感染力,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祭祀现场的热烈气氛。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词语,以简洁的文字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看,诗歌将祭祀场景的描绘与情感表达紧密融合。诗中既有对祭祀仪式的庄重刻画,如百神朝拜、上帝配食等,又融入了对皇帝的崇敬、对国家繁荣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团结的期望等情感。这些场景与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庄严肃穆、神圣而又充满自豪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唐代的祭祀现场,亲身感受到古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对历史、文化和国家兴衰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