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庙乐章之一五
原文
高皇迈道,端拱无为。
化怀獯鬻,兵戢句骊。
礼尊封禅,乐盛来仪。
合位娲后,同称伏羲。
译文
高祖皇帝践行大道,端身拱手,以无为而治的姿态治理国家。他的德化让北方的少数民族感化归服,兵威使高句丽收敛。尊崇封禅之礼,彰显国家的威严,乐声隆盛,有凤凰来仪。他的功绩和德行与女娲、伏羲相当,一同被后人赞颂。
注释
? 高皇:一般指唐高祖李渊,这里也可泛指有杰出功绩的帝王 。
? 迈道:践行大道,遵循正道。
? 端拱无为:端身拱手,无所作为,这里指君主以德治国,不过多干预百姓生活,体现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实际上是指在建立政权后,不过度扰民,让百姓休养生息。
? 獯鬻(xun yu):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是匈奴在夏朝时的名称,此处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 化怀:用德化使人心归服。
? 兵戢(ji):止息兵事,这里指通过军事威慑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
? 句骊:即高句丽,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政权。
? 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在泰山举行。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封禅被视为国家鼎盛、帝王功绩卓着的象征。
? 来仪: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认为是祥瑞之兆,常用来象征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 娲后:即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福佑社稷之正神,抟土造人、炼石补天,为华夏民族人文先始 。
?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首,传说他发明八卦,创造文字,变革婚姻习俗,对华夏文明的发展有巨大贡献。
生僻字注音
? 獯(xun)
? 鬻(yu)
? 戢(ji)
? 句(gou )骊:“句”在这里旧读gou,现也常读ju 。
《钧天舞》作为唐代祭祀乐章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祭祀画卷。在古代,祭祀活动是连接天地、祖先与现实社会的重要纽带,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追思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祭祀的具体场景,更融入了对历史功绩、文化传承和社会理想的深刻思考,极具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一、逐联细品,洞悉诗句深意
开篇“高皇迈道,端拱无为”,诗人用凝练的笔触,刻画了高皇的圣明形象。“高皇迈道”表明高皇遵循正道,积极践行治国安邦的理念,不断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端拱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一种高超的治国智慧,高皇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道德威望,营造出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展现出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为全诗奠定了歌颂与赞美的基调。
“化怀獯鬻,兵戢句骊”进一步展现高皇的治国成就。“化怀獯鬻”描绘了高皇通过推行文化教化,使獯鬻族深受感化,心悦诚服地归顺唐朝。这体现了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彰显了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和强大的文化自信。“兵戢句骊”则描绘出唐朝军事力量强大,却能做到收兵止戈,使句骊族主动归附。这不仅象征着国家实现了和平与安宁,更反映出高皇以仁德治国,巧妙运用军事策略,实现了边疆的稳定与民族的融合。
“礼尊封禅,乐盛来仪”描绘了祭祀活动中最为盛大的场景。“礼尊封禅”指唐朝举行封禅大典,这是古代帝王向天地神明宣告统治合法性、彰显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仪式。在封禅大典中,帝王怀着敬畏之心,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表达对天地的感恩与敬意。“乐盛来仪”强调了祭祀时音乐和舞蹈的盛大壮观,仿佛百鸟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象征着礼仪和音乐的高度和谐。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更展示了唐朝作为礼仪之邦的风范。
“合位娲后,同称伏羲”将祭祀的对象延伸至人文始祖。“合位娲后”指将女娲与后土合祭,女娲被视为人类的始祖,后土则象征着大地之母,对她们的祭祀表达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和大地滋养的感恩与崇敬。“同称伏羲”表示与伏羲氏同享祭祀,伏羲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创造了八卦、文字等,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句诗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深厚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身历史和文化根源的追溯与传承。
二、多维赏析,领略艺术匠心
从结构上看,《钧天舞》布局精巧,对仗极为工整。四联诗句两两相对,“高皇迈道”与“端拱无为”,前者突出高皇的行动,后者强调其治国理念,词性、结构和平仄相互对应,相得益彰。“化怀獯鬻”与“兵戢句骊”,分别从文化和军事两个方面展现高皇的功绩,对仗精妙。后两联同样遵循这一规则,上下句在词性、平仄上高度契合。这种严谨的对仗结构,使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宛如一首气势恢宏的乐章,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在诵读过程中,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沉浸在诗歌的艺术魅力之中。
在用词方面,诗人可谓匠心独运,用词精炼且表意丰富。“端拱无为”仅四个字,便生动地描绘出高皇的治国理念和从容气度,让读者对高皇的圣明形象有了直观的感受。“化怀獯鬻”中的“化怀”一词,准确地表现出文化教化的作用,展现了唐朝文化的强大影响力。这些精心挑选的词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诗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看,诗歌将祭祀场景的描绘与情感表达紧密融合。诗中既有对祭祀仪式的庄重描写,如封禅大典、合祭祖先等,又融入了对高皇的崇敬、对国家繁荣的赞美以及对和平的向往等情感。这些场景与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庄严肃穆、神圣而又充满希望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唐代的祭祀现场,亲身感受到古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对历史、文化和国家发展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