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
在拉卡火箭弹持续洗地了一天后,特拉维夫空军基地暂时失去了大规模起降战机的能力。
补充一个拉卡各大集团军的位置图
而拉卡政府军在完成了压制特拉维夫空军的战略级任务后,开始转入更加精细的体系攻击。
此时的拉卡军队数字化建设不断的升级,终于可以打出了顶流的‘无人机蜂巢’体系作战。
当路明的攻击命令传达到前线后,拉卡四大集团军的信火打击网络已悄然部署完毕。
4架战略侦察级的无侦7无人机配合八架彩虹4无人机,组成了集团军级的侦察网络。
由于系统的无人机量大管饱,路明直接给集团军加强一个战术级无人机旅,。
这样,拉卡集团军拥有两个无人机旅,分别负担战役级和战术级任务。
两个旅形成梯次配合,在配属战略级电子战旅部队后,可以独立完成踹门工作。
而合成旅下属的战术级无人机营和电子战营相互配合,也可以完成战术级打击任务。
至于小型无人机,直接就是在营连级管饱的状态。
……
戈兰高地东侧的岩石堆里,拉卡第二集团军侦察兵将ch-802无人机举过头顶,狠狠的抛出去。
这架6.5 公斤的手抛式无人机升空后,红外热像仪迅速穿透伪装,对三公里外的特拉维夫前沿阵地进行侦查。
很快,特拉维夫士兵就发现了远处飞来的无人机——这不是无人机性能不好,而是拉卡的各个前沿阵地,全部在放飞无人机,庞大的数量,已经让隐蔽没有任何意义。
黑压压的无人机群像乌云般压向特拉维夫阵地上空,这处阵地的防空任务是科恩防空连在负责。
他看着密密麻麻的无人机,手心瞬间沁出冷汗。
他猛地扯下战术通讯器,大声的嘶吼着。
“毒刺导弹通电,目视找大致方位,红外锁死目标!”
三十秒后,发射准备完成。
在科恩的一声令下后,二十多道白色尾迹飞向天空,朝着被锁定的无人机飞去。
可下一秒,科恩的瞳孔骤然收缩 —— 被锁定的无人机群竟四散而开,并打出了数量巨大的发红外诱饵弹。
毫无悬念,导弹擦着无人机掠过,径直冲向诱饵弹。
“怎么可能?”
他忍不住低骂一声,身旁的战友也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们不知道,第一批次ch-802只是诱饵。
这些无人机为了在防空火力网中活下来,特意卸下了白光侦察设备,只装着红外侦察模块和一枚小巧的诱饵弹。
面对无人机的来袭,科恩也顾不了那么多。
“再来一次!它们肯定撑不了多久!”
这一次,当导弹呼啸而出时,他清晰地看到无人机群里没有在炸开红外诱饵弹。
轰鸣声中,第二波 “毒刺” 精准命中目标,一团团火光在天空炸开。
然而,科恩的神情再次难看起来——对面的阵地上,再次飞起数量更多的无人机。
他目光绝望的看着天空,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ch802无人机系统成本他不清楚,但绝对不会超过5万,而两发毒刺的成本已经接近30万美元。
而在毒刺导弹的储备上来说,一个防空连只有60发毒刺导弹。
刚刚的一波拦截,已经基本打空了防空连的全部库存。
然而,现实却容不得他做多余的思考。
一阵阵凄厉的啸声传来,拉卡部署在前线的自行迫击炮向他所在的位置发起了覆盖性打击。
……
面对数量庞大的无人机+连级自行迫击炮压制,特拉维夫一线防空很快败下阵来。
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剩下的无人机突破防区,在阵地的后方进行大范围侦查。
很快,拉卡一线部队就完成了对特拉维夫火炮阵地和防空网的精确侦查。
这些坐标通过抗干扰数据链,实时传至拉卡集团军级火力指挥中心。
特拉维夫政府军的 “毒刺”、 “山毛榉”、 “铁穹”和纵深的S-300梯次排列,像一张分层的蛛网,毫无保留的呈现在集团军指挥屏幕上。
拉卡这次战役的总指挥是亚辛,代号102。
他紧紧的盯着屏幕,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桌面。
当战术屏幕上开始显示前沿火力侦察的结果后,他猛然起身,发布命令。
“命令空军出动,开启电子对抗!”
……
在亚辛的命令下达后,16架歼11b战机携带空优弹药,保障战区制空权。
紧随其后的是庞大的特种作战飞机群——运9预警机监视空域安全,运9电子战机开始压制特拉维夫的防空部队的雷达和通信系统,而地面电子战旅同时压制卫星通信。
另外,4架运9通信保障机分别在多个机场起飞,在多个方向建立牢固的通信保障系统。
随后,拉卡武装的踹门行动正式展开。
南线第四集团军的48架ASN-220 无人机率先升空,开始执行战术级电子战任务。
他们分成两组,通过携带的KG-800电子战吊舱对特拉维夫的防空系统进一步压制。
一组针对c 波段火控雷达,释放宽频干扰波;另一组锁定的 L 波段搜索雷达,模拟出虚假目标信号。
特拉维夫 “山毛榉” 阵地操作员伊扎克刚捕获到第一批 “目标”,屏幕就突然被雪花覆盖。
他猛地拍了拍控制台,切换备用频段,却看到上百个光点从不同方向涌来 —— 这些是ASN-220 释放的电磁诱饵,每个诱饵都复制了 ch-901 巡飞弹的雷达特征,甚至能模拟出 “低空规避” 的轨迹。
“至少 300 个目标!”
伊扎克对着对讲机嘶吼,手指在火控面板上慌乱点选,却发现系统每秒只能处理 20 个目标参数,剩下的光点像失控的萤火虫,在屏幕上乱作一团。
城市边缘的 “铁穹” 阵地更显狼狈。
操作员看着雷达上密密麻麻的 “低空突袭者”,大脑一片空白 ——“铁穹” 的设计拦截上限是每分钟 20 个目标,而此刻屏幕上的目标数量正以每分钟 50 个的速度激增。
铁穹指挥官咬牙下令。
“试探性拦截!优先打靠近城区的目标!”
发射架上的拦截弹一枚接一枚升空,尾焰在晨雾中划出白色弧线,但更多的 “目标” 仍在逼近。
ASN-220 的诱饵欺骗让 “铁穹” 陷入了 “打不完的幻影”。
更致命的是电子战对通讯的压制,ASN-220释放的定向干扰波配合电子战旅的大功率干扰,精准切断了 “山毛榉” 与 “铁穹” 的。
山毛榉无法获取铁穹的拦截数据,铁穹也不知道山毛榉的火控盲区,两座中近程防空体系成了各自为战的 “孤岛”。
当特拉维夫的中程防空系统彻底被电子战搅乱时,亚辛露出了残忍的笑容。
“马赫迪洪水行动,正式开始!”
此时,拉卡各大集团军下属的战术级无人机旅露出獠牙,陡然的提升了战场节奏。
北线的第二、第三集团军无人机旅的24辆48 管发射车同时打开舱门,1200架ch-901 巡飞弹像暴雨般倾泻而出,分成 15 个波次,对特拉维夫防空网发起冲击。
与此同时,南线第四、第五集团军则同步发射800架ch-901,配合北线的攻击群进行饱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