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战术级无人机旅在发射ch901巡飞弹后,同步发射ASN206侦查无人机和ASN301反辐射无人机进行协同攻击。
如决堤洪水般喷涌的攻势里,特拉维夫曾引以为傲的防空体系彻底崩溃。
他们拦截不了火箭弹对机场的饱和打击,把宝全押在了反击拉卡空军上,期待着可以一雪前耻 —— 哪怕只击落一架拉卡战机,也能从溃败里捞回些颜面。
可预想中的战机编队始终没出现,等来的却是惨绝人寰的无人机海。
……
伊扎克所在的 “山毛榉” 营刚锁定第一波 ch-901,就发现火控计算机开始卡顿 —— 每秒涌入的目标数据远超处理极限,屏幕上的光点重叠成一片模糊的红色。
他所在的山毛榉营勉强的打出了12枚导弹,就遭到了ASN301反辐射无人机的攻击。
没有丝毫的犹豫,伊扎克下达命令。
“关机!转移到后备防空阵地。”
山毛榉防空营的转移,却让更多的无人机已经冲到阵地 5 公里内。
ASN-206传回的实时坐标通过 “蜂群3” 数据链,同步传输给携带AI 指挥吊舱的蜂群指挥机,指挥机获取目标信息后,迅速分区下发坐标给同样携带ai指挥吊舱的同伴机,每架指挥机像神经信号般同步,精确的维持着算力和目标数量的平衡。
短短10秒,无人机群便完成了目标分配。
随后,被分配打击任务的ch901直接撞向 “山毛榉” 的发射车。
当第一辆 “山毛榉” 发射车被 ch901 炸毁时,伊扎克才意识到:’这次的无人机攻势非比寻常,以前拦截攻防,只是单纯的拦截和对抗反辐射导弹,被拦截的目标是不还手的。但此时的战争模式彻底改变。他们面对的已不是老式的精确制导弹药,而是时敏弹药。‘
如今,后悔已经晚了。
一枚枚巡飞弹精准的命中了转移阵地中的山毛榉发射车,彻底报销了整个山毛榉导弹营。
……
城市边缘的 “铁穹”在密集的巡飞弹攻击下,同样处境艰难。
铁穹指挥官看着战术屏幕上闪烁的 “弹药耗尽” 指示灯,冷汗顺着脖颈流下 —— 他们在10分钟内发射了60枚拦截弹,却只击落了不到30架 ch-901。
这点数量对于数千架无人机打击群,无疑是九牛一毛。
而剩下的无人机已经突破防线,开始进行各种攻击。
更糟的是,保有量最大的 “毒刺” 根本无法锁定目标 ——ASN-220的干扰让 “毒刺” 的导引头频频脱靶。
就在“铁穹” 陷入绝境时,36架 ASN-301 反辐射无人机悄然穿越防线,像猎犬般冲向纵深区域的中远程防空设施。
后方的大型雷达站看着屏幕上 “被锁定” 的警告,想下令关闭雷达,却已经来不及 —— 一枚 ASN-301 径直撞向雷达天线,7000 枚预制破片瞬间撕碎了阵面,特拉维夫的中远程防空网开始遭到打击。
……
当中近程防空体系被压垮时,拉卡集团军级纵深打击力量开始行动。
18 架翼龙2无人机挂载着AG-300 空地导弹与雷石6滑翔炸弹,悄然靠近。
翼龙2 的操控室里,操作员迪夫紧盯着屏幕 ——彩虹4无人机传来的实时数据正不断更新。
S-300的两部搜索雷达正以低频模式工作,试图隐蔽探测。
“数据链中继正常,电子战掩护到位。”
耳机里传来协同保障人员的声音 ——ASN-220 的远程干扰波已经覆盖了 S-300 的雷达频段,ASN301反辐射导弹抵达s300雷达附近,确保翼龙2不会被过早发现。
当翼龙2 抵近至S-300 阵地30公里处时,迪夫按下了发射键。
两枚AG-300 导弹拖着尾焰俯冲而下,精准命中了 S-300 的9S32雷达。
残存的S-300 发射车试图转移,却被翼龙 2 释放的激光制导炸弹锁定,4 辆发射车在连环爆炸声中变成燃烧的残骸。
于此同时,在多个方向的翼龙2依次传来捷报,打击s300防空获得成功。
当战报传到拉卡指挥中心时,屏幕上的特拉维夫防空网已只剩下隐藏在永备工事下的爱国者导弹营。
此时的特拉维夫境内的空域,充斥着数量庞大到令人绝望的无人机群。
这些嗜血的蜂群不断的找寻着各种目标,进行着死亡通知。
从优先级的防空装备到地面装甲设备,无人机群按照目标的优先级逐次的进行着打击。
特拉维夫上空响起来凄厉的防空警报,二战时代的老式高射炮都拉出来,进行最后的挣扎。
但此时的特拉维夫防空网已经对无人机群构不成威胁,无论是毒刺还是各种型号的高炮,只能沦为无人机的靶子。
在一番低强度的对抗中,特拉维夫的防空火力逐渐熄灭,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人机在他们头顶肆虐。
在集团军级指挥中心,AI协同模块自动分配目标:侦查体系发现的‘价值目标’,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ASN-220进行干扰,ASN-301 的猎杀轨迹,会同步共享给 ch-901,避免重复打击。
翼龙2 的打击数据,又会反馈给 phL-191 火箭炮,为后续火力覆盖提供修正参数。
甚至单架 ch901 都具备自主协同能力 —— 当某架无人机被击落时,周围的同伴会自动补位,调整飞行轨迹,确保打击密度不降低。
特拉维夫的电子战操作员们最绝望的,正是这种 “无法切断的协同”:他们摧毁了几架 ASN-220,却发现更多的电子战无人机立刻补上空缺。
他们干扰了某段数据链,却看到信号很快通过其他频段传输 —— 拉卡的无人机群像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使部分受损,整体作战能力仍在持续。
在无人机肆虐一个小时后,拉卡指挥部确认了特拉维夫上空已绝对安全。
此时,歼16和轰6n组成的重型弹药对地打击群,飞临特拉维夫上空,对特拉维夫的重点目标进行点穴爆破。
马赫迪洪水行动,如同他的代号,彻底摧毁了特拉维夫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