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3 号小队注意,F-22 编队左路4架战机正向你方向机动,距离160 公里,速度 1.2 马赫,可继续向南迂回规避。”
利雅德号的雷达引导员语速平稳,为每个阵风小队精准规划规避路线。
天空中,拉卡的2架 E-2c改进型预警机分别在前出的利雅德舰队上方和航母战斗群上方盘旋,形成 “舰空双重校验”。
当F-22 编队率先抵达防空舰队外围200公里后,美军加油机在后方同步跟进,建立加油点,随时为f22补充油料。
阵风战机并没有发动攻击,而是分成两支四机编队,向南北分别绕飞。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f22过来他们不管,只拦截位于后方的美军加油机和携带反舰导弹的f16机群。
此时,战场上空攻防迅速逆转,阵风战机高速向两翼机动,而f22战机同样通过机动性围追堵截。
虽然F22有隐身的优势性,但此时空战的核心却集中于加油机所在空域的安全和F16d机群的安全。
加油机建立安全的加油点是f22作战的核心。
此时,F22已经跨越上千公里对拉卡航母战斗群发起攻击。
他们在飞行500公里的时候,已经通过加油机补充过一次燃料。
而他们需要在战场后方轮换二次加油,才能和以逸待劳满油的阵风战机群进行交战。
但他们需要防守的空域太多,协调不免的出现混乱。
拉卡4组阵风m战机编队并不和F22交战,不断的在南北两翼扩大飞行路线,执行航母战斗群防空常规的外围扫荡战术。
随着现代战争空战交战距离越来越远,攻防双方的空域越来越大,海航的战术从面对面硬刚,已经转变成飙车抢攻击空域的游戏。
阵风m战机是标准的海航战机,战机设计和空军战机完全不同。
他的加力时间不但长,还可以频繁关闭在开启,重点是加力燃料损耗也只有1.8,他们通过降速变航向,在开加力提速的变节奏,改变飞行航道。
全数字飞控系统可实现低速至 1.5 马赫的平顺过渡,飞行员可通过微小操纵杆动作完成快速航向调整,适合 “短促加力 - 惯性滑翔” 的游击扫荡战术。
尤其是采用近距耦合鸭翼 + 三角翼布局,瞬时转弯角速度可达 27 度 \/ 秒,最大过载能提升至11G。
这种高过载飞行在拉卡精锐飞行员的加持下,灵敏的像一个兔子。
反观f22战机,他是空军战机。
优势并不在超大范围的变向机动上,他的加力虽然猛,可以在45秒内从0.8马赫飙升到1.5马赫,但不善于频繁开启和关闭。
哪怕他的速度可以飙升过2.2马赫,但如果阵风战机突然采用降速战术动作,进行英麦曼回旋等大过载机动改换进攻路径,哪怕f22可以进行赫伯斯特机动,他的高速性能反而成为了负担,重点是他的加力燃烧损耗是2.0,远大于阵风的消耗。
他们之间的追逐,就像鬣狗和兔子之间的追逐,哪怕鬣狗速度高于兔子,但兔子的灵活变向和高低速之间的开回切换,反而让兔子的突击更具有优势。
双方相互飙车仅仅刚过6分钟,f22的油料就已红线,只能交替掩护撤出战斗,向后方的加油点飞去。
而此时的阵风战机不依不饶,直接把加力拉满到1.9马赫,直接在万米高空玩了一把极限飚车。
这一举动,直接吓坏了美军的加油机和预警机。
在前出的f22拦截无力的情况下,保护加油点和预警机的f22只能硬着头皮前压,驱逐来袭的阵风战机。
但阵风战机的流星导弹打加油机和预警机这种大型机动能力差的目标,攻击距离甚至可以达到140公里。
以加油机自身为半径的140公里的打击圈,有太多可以发射导弹的攻击空域了。
这种劣势,只能让剩余的f22打开加力,在180公里外跟随阵风战机做机动,堵死阵风战机发射导弹的任何可能性。
否则几发流星导弹打掉加油机,哪怕打掉了来袭的阵风,整编队的f22都没有返航的油料,全部得坠海。
战场再次进入了相互消耗,相互飚车的狗撵兔游戏。
而美军加油机的加油点一退再退,只能在向后退200公里为f22补充油料。
加油点的后移,让F22在前线的油料劣势更大。
当美军的攻击被拉卡航母外围战机扫荡的一塌糊涂后,F16战机群也犹豫了。
他们需要在低空突防拉卡的舰队,首先面对的就是阵风m战机群的扫荡区,当F22在外围扫荡区打不开攻击通道的时候,他们也跟着遭殃。
徘徊在加油点附近的阵风战机小队突然化身狼群,在预警机的引导下,再次杀向了在低空突防的F16d机群。
“猎鹰 5 号,发现大批阵风向匕首编队方向机动!数量至少 12 架!”
在同阵风机群纠缠的F-22飞行员紧跟着阵风机群,紧急反馈着情报。
F-16d空中指挥官莱克一听,立刻就感觉到危险。
他忙下令扔掉副油箱,给战机减重。
但携带2枚 “鱼叉” 的 F-16d 机动性骤降,转弯半径比空载时增加 30%,根本无法快速规避,并展开反击。
而此时,阵风战机群终于露出獠牙,2架阵风战机通过小组之间的配合,突入了导弹发射空域,机翼下的 “流星” 导弹直接发射。
4枚流星导弹给F16机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们面临着挨揍和扔掉反舰导弹加强机动性的两难选择。
4枚导弹虽然在理论上最多击落四架战机,但如果减重机动,那就得所有战机都把导弹扔了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