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军报,思宁沉思片刻,道:“命安西都护府加强戒备,但不可轻易出击。
同时传令陇右、河西诸军,严阵以待。”
“母后英明。”唐昭由衷佩服。
接下来的日子里,思宁虽然身体不适,却始终坚守在朝堂之上。
她的沉稳果断,与太子的聪慧睿智相得益彰,使得朝政在皇帝病重期间依然平稳运行。
这日,唐治的风疾稍有好转,召来心腹大臣徐世忌议事。
“英国公,朕卧病这些时日,朝中情况如何?”
徐世忌恭敬回禀:“陛下放心,朝中一切安好。
太子殿下聪慧果决,皇后娘娘沉稳干练,群臣无不心服。”
“哦?”唐治挑眉,“皇后垂帘,可有人非议?”
“起初确有微词,”徐世忌如实道。
“但见皇后娘娘处事公允不说,的确是在认认真真培养太子,并不恋权,且重大决策必请示陛下您,如今朝中已无人异议。”
皇帝唐治满意点头:“皇后确实贤德。”
待徐世忌退下后,唐治对身旁内侍道:“去请皇后和太子。”
不多时,思宁与唐昭来到甘露殿。
见唐治气色好转,二人都露出欣喜之色。
自思宁动了胎气后,皇帝唐治就让皇后最近几天别来照顾他了。
因为朝政还要她帮着操劳,还要她帮着太子。
“陛下今日气色好多了。”思宁柔声道。
唐治拉着思宁的手,带着她在榻边坐下,又招手让太子近前:“这些时日,辛苦你们了。”
“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本分。”唐昭恭敬回道。
唐治看着日益成熟的太子,又看看身怀六甲仍坚持理政的皇后宁儿,心中感慨万千。
“宁儿,待朕康复,定要好好奖赏于你。”
思宁浅笑:“臣妾不求奖赏,只愿陛下早日康复,大理江山永固。”
有如此贤后辅佐,有如此出色的继承人,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他握着思宁的手,轻声道:“宁儿进宫后,很少出去,就昭儿出生没多久那会儿出去过,但也只是在洛安城里转了转。
这样吧,待你生产后,朕要带你去骊山行宫好生休养。”
思宁眼中泛起感动的泪光:“臣妾谢陛下隆恩。”
殿外,春光明媚。
殿内,帝后相视而笑,太子侍立一旁,构成一幅温馨和谐的画卷。
转眼就到了冬日,洛安城被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笼罩,皇宫内外银装素裹,更添几分肃杀寒意。
东宫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十岁的太子唐昭正与几位东宫属官商议年关祭祀事宜。
这时,东宫詹事程四言亲自捧着两封奏折,步履匆匆地走进来,神色凝重地呈给太子唐昭。
“殿下,梁王与许王八百里加急递来的折子,说是听闻陛下龙体欠安,恳请回洛安探望。”
太子唐昭接过奏折,那双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又清澈的眼眸快速扫过内容,唇角便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他挥挥手让属官们先退下,只留下程四言一人。
“程卿,你怎么看?”
少年太子将奏折轻轻放在案几上,指尖在“孝心拳拳”、“忧心如焚”等字眼上点了点。
程四言沉吟片刻,谨慎道:“两位王爷孝心可嘉,只是……如今陛下病重,朝局敏感,此时请求回京,恐有不妥。”
唐昭轻笑一声,那笑声在温暖的殿宇中显得格外清冷。
“孝心?本王这两位皇兄啊,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站起身,将两封奏折收拢入袖,“孤先拿着奏折去见见母后。”
思宁虽然依旧还帮着太子和皇帝理政,但临近年关,后宫事情也多。
所以近几日就回了钟粹宫处理后宫的事情。
钟粹宫内,思宁正在查看六局二十四司呈上的年节用度清单。
见儿子这个时辰过来,她放下手中的账册,柔声询问:“昭儿怎么来了?可是朝中有什么急事?”
太子唐昭行礼后,将袖中的奏折取出,双手奉给母后。
“母后请看,大哥梁王和二哥许王上折子,说要回京探望父皇。”
思宁接过奏折,细细看完,脸上并无意外之色。
她抬眸看向儿子,见他神色平静,眼中却带着洞悉一切的了然,便知这个聪慧过人的儿子已经看穿了那两人的心思。
“那昭儿打算如何处置?”说着,思宁将奏折轻轻放在桌上,语气平和。
唐昭在母亲下首坐下,接过宫人奉上的热茶,悠闲的抿了口茶水后,才不疾不徐地道:
“两位皇兄这般‘孝顺',儿臣自然要先拿去给父皇过目。
毕竟涉及皇子归京,总要听听父皇的意思。”
说到这,他顿了顿,唇角微扬,“也好看看父皇是个什么想法。”
思宁看着他这副成竹在胸的模样,眼中流露出欣慰与骄傲。
她这个儿子,年纪虽小,却早已不是需要她事事提点的稚童了。
不过,思宁还是无语:“你真调皮?还看看你父皇是个什么想法?你父皇的想法,还用你试探,他表现的很明显了,好吗?”
太子唐昭一本正经的表情立马变了,嬉笑道:“父皇最近一直在休养,肯定闷得慌,儿臣这是配合着给父皇找点轻松又能解闷的话题聊。”
“是吗?”思宁还是有些不信。
“好吧,其实,儿臣是觉得父子间,特别是皇帝和太子间有些事情要提前沟通好。
儿臣自是了解父皇对两位皇兄的意思的,但父皇不知道儿臣的呀。
趁着这个机会,让父皇知道儿臣的想法,让父皇知晓儿臣不是那等残暴残害兄弟之人,但为了大理的江山稳固,儿臣也不缺少杀伐果决的心态和手段。”
“既然如此,你现在便去甘露殿吧。”
思宁温声道,“既然决定了,在你父皇面前,就不必掩饰你的看法,但言辞要把握好分寸。”
“儿臣明白。”唐昭起身,恭敬行礼,“那儿臣这就去父皇那儿。”
思宁点头,拿起桌子的两封奏折递给儿子唐昭。
唐昭接过并拢在袖子里,随即带着内侍前往甘露殿。
甘露殿内药香浓郁,皇帝唐治半靠在龙榻上,面色苍白,精神却还算清明。
见太子前来,他勉力露出一个笑容:“昭儿来了,可是有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