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有了,要实施郭嘉的“三策”,还需要一些准备时间。具体怎么做,州牧府的属官们会去安排。
闲来无事,王通也走出晋阳城,去郊外体察民情。
时值农历二月。
正是春耕时节。
百姓们都在忙着春耕,一边春耕一边唱着欢快的歌谣。
“载芟载柞兮,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兮,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兮,侯亚侯旅。
侯强侯以合,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兮,有依其士……”
王通也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些什么。
后世的学渣,哪懂这么多道道。
估计这些唱歌的农夫们也不懂。诗经本是来源于民间,这些诗经里的句子,在民间百姓中口口相传,已经传了几百年,到现在连说话的习惯都改变了,就算是读书人,也要老师跟他们讲解,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些没有学问的农夫们,应该也搞不懂这些词句的含义,只是代代相传,唱习惯了而已。
不过,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百姓们看起来都很开心,唱起来歌谣也很轻快嘹亮,这歌声之中饱含着希望。
……
王通一边走,一边看。
主要是看看那些农妇中,有没有美女。如果有美女,王通不介意让自己变得更亲民一些,去地里帮她们干干活。
然而,走着走着,
突然!
王通却站着不动了,因为王通发现了一个很异乎寻常的现象:
这古代的耕地!
竟然是……人走前,牛走后?
记得后世那有名的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与秀才对歌,还因此而让那些秀才们颜面扫地:
刘三姐唱:
“一块大田交给你,怎样耙来怎样耕?”
秀才回唱:
“耕田耙地我知道,牛走后来我走先。”
这两句对歌,曾经是风靡一时的笑料,并成为某些人……“歧视知识分子”的理由和强有力的依据,“读书无用论”也曾因此应运而生。
却没想到,秀才唱的其实是对的。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古代耕田耙地。)
……
由这个图片可以看出:
在古代,耕地时,确实是人在前面走,牛在后面跟。
而且,还是三人二牛的组合!
这实在是太费人力和牛力了,难怪古代的耕作效率那么低下。
王通看了一会,便勒马回到府中。
找了些木头。
拿着刀子就削了起来。
……
在王通摸尸的过程中,也摸到过一些木匠技能。并且多次经验值累加之后,木匠技能还不低,达到了高等一级。
做木工活。
小菜一碟。
铁匠技能也不低,现在也是高等一级。所以,做完木工活之后,又跑去铁匠铺,叮叮当当一阵鼓捣,制了个模具,铸造出一块犁铧片来。
没多久,便做出了一把曲辕犁。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一:曲辕犁。)
(附录图片二:古代直辕犁。)
……
然后,便扛着曲辕犁跑到田地里。
一阵指导之后。
耕田就变成了“牛走前,人走后”,并且,只需一人一牛,节省了二人一牛,干起活来还比之前更加快速灵活。
耕地效率,至少提高了两倍!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曲辕犁耕地。)
……
不仅效率提升。
耕耘土地的深度也增加了不少,更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使粮食亩产大幅提升。
汉代时,粮食平均亩产不超过两石。
汉代的一石粮食,只有30公斤。
两石只有60公斤。在采用曲辕犁进行深耕之后,粮食亩产至少可以达到三石以上,甚至达到四石,即:亩产90~120公斤。
这将是粮食生产史上。
一次飞跃式的进步!
……
很快,镇北将军王通制出曲辕犁的事情,便惊动了整个晋阳城和周边的百姓。
百姓们纷纷围在田埂边看热闹,不时地传出“啊呀”、“哦哟”的惊叹之声。
州牧府属官们也惊动了。
就连正在忙着点算郿坞之财的顾雍,也放下手中的算盘,跑出来看曲辕犁耕地。
看完之后,忍不住赞叹:
“主公之才,实乃天纵也!若主公治下能推广此法耕地,农夫们可以比之前多耕两倍之地,多收两倍之粮。诚如是,主公再无粮草之忧,天下诸侯谁堪与敌!”
王通听完之后,却不以为然。
而是说道:
“本将并不想此法仅给治下百姓使用,而是想向全天下百姓推广。如今这天下,多旱涝灾害,百姓苦不堪言。
乃至‘易子而食,饿殍遍野’!
同是汉家百姓,能少饿死一人,便是为咱们汉人多保留一份元气。
因此,此犁的构造,不需保密。
不仅不需保密,还得派人给天下各路诸侯,不论是敌是友,每人送去一个样品,教会他们使用之法,让他们在各自治下推广,使天下百姓少受缺粮之苦,少饿死一些人。”
顾雍等人闻言,尽皆肃然起敬。
百姓和官吏们对王通的赞美,让王通很是受用,这也大大提升了王通做木匠活的积极性。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
王通又埋头苦干,将后世的那种椅子、桌子、沙发、席梦思床、柜子等等,全都一股脑地做了出来。
看得蔡邕等人直摇头。
大家都担心他们的主公将来夺了天下,会成为一个木匠皇帝。
……
一晃又是几天过去。
这一天,正当王通在书房中处理公务时,有亲兵来报:“负责出使公孙瓒的王景回来了。”
王通闻言,赶紧让人将王景带入书房相见。
并同时让人将三位军师也叫来。
少顷,王景、荀攸、贾诩、郭嘉四人,便在亲兵的带领下,来到了王通的书房。
双方行完主从之礼后,王景便对王通说道:
“启禀主公,公孙瓒已经同意与主公结盟,并且已经根据主公的提议,将重兵集结于范阳(今河北保定),做出一种将要进攻冀州的架式。”
“很好!”
王通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
……
范阳在冀州北偏西位置,如同一柄利剑一样插入冀州。因此,公孙瓒只要在范阳屯下重兵,袁绍也必然在河间屯下重兵以防公孙瓒南下。
而常山国在冀州偏西北位置。
刚好与范阳成犄角之势!
有了公孙瓒在范阳牵制袁绍的主力,王通进攻常山的计划也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并州、冀州、常山、与范阳的战略地图。)
……
(备注:常山即石家庄,范阳即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