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让他很头疼。
眼下他跟汉王闹得挺僵,自己的位置也不稳,可也没像现在这样忧心忡忡。
毕竟,无论谁当上太子继位称帝,这江山终究还是朱家的,得不得到他心里有数,但也不会太纠结。
可朱瞻基这一仗打下来,直接在军营里站住了脚。
听说“封狼居胥”
这四个字传出去,天下将领估计都要服他了。
朱瞻基是朱高炽亲生的,要是利用得好,朱高炽就能借着他增强在军中的势力。
即便不用特意去借势,朱瞻基的影响力就是朱高炽的影响力!
太子的位置算是稳了,但往后呢?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登基,那他该把太子之位传给谁?
按理说,传给朱瞻基是天经地义的事,他是大皇子,嫡长子。
可朱高炽一想到大唐的故事,就坐不住了。
不管李建成和李世民小时候感情多好,最后还不是闹翻了?李世民干掉了李建成。
朱瞻基立了大功,声望极高。
不仅如此,他在财政上还让明朝国库大为改观,不仅解决了当下问题,还关乎国家未来。
至少,明朝的子孙们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朱瞻基功劳这么大,人又不安分,以后肯定还会折腾出更大的动静。
这样一来,朱瞻基和朱瞻基这哥俩,跟李建成、李世民简直一模一样。
朱高炽越想脸越黑,这几日连睡觉都梦见他们兄弟反目,朱瞻基一刀结果了朱瞻基。
正低头胡思乱想时,一个太监走来了:“太子殿下,您身子骨弱,少喝点吧,太医说了要调理身体……”
很多人都知道朱高炽身体不好,但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虚弱。
自从朱棣当了皇帝,朱高炽就开始帮他处理政务,说帮忙并不确切,因为好多大事得朱棣拍板,但那些堆成山的小事和文件早把他给熬坏了。
但现在!
朱高炽却端起酒杯一口闷了!
大臣们开始窃窃私语:“殿下身子不好,不如喝茶吧,等大军回来再喝!”
“对,殿下得多听太医的话。”
他们七嘴八舌劝着,朱高炽却把杯里的酒全喝了。
他想起朱瞻基给他的那颗丹药,还说就这一颗呢!
他哪知道,那东西跟仙丹似的!
皇帝如今的身体情况,他自己心里明白得很。
过去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疲惫不堪,可现在虽然浑身酸痛,却还不至于呼吸困难。
看着底下站了一屋子的大臣,他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想了想,朱高炽又拿起酒杯,一口喝了个干净。\"别笑话我,其实我心里也很害怕。”
他说,“大家都知道我身体不好,隔三差五就得生病。
可自从朱瞻培他们去打仗之后,这么久过去了,我居然一次病都没生。”
“你们可能不信,朱瞻培走之前还给我一颗据说能治病的丹药,我就硬着头皮吃了。
结果呢,吃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状态特别好,简直前所未有!”
一听这话,满屋子的大臣都忍不住笑了。
朱高炽赶紧补充道:“你们别瞎猜,我是说我现在感觉身体比以前强多了,好像年轻了好几岁!”
说着,他还拍了拍自己的手,“以前我只要多走几步路,就会全身发软,气都喘不过来。
可现在呢,虽然多走几步还是会觉得累,但那累是肌肉酸胀的感觉,身体里头没什么不舒服的。”
听到这话,其他人全都愣住了,纷纷点头:“这是好事!”
朱高炽苦笑一声:“我知道这是好事,可我就是担心这是回光返照呢!人的身体都有个限度,我以前一直在那个限度之下,突然一下子这么好,不是回光返照还能是什么?”
就像中医常说的阴阳调和,朱高炽的意思就是这个道理。
他之前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总不能就靠一颗小丹药就能立刻调和了吧?很多时候,这其实是身体在透支呢!
朱高炽想到这里,又无奈地开口:“我之前还找太医看过,太医说我的身体像是被神仙点化了一样,啧啧,我自己都不信。”
由于这不是正式场合,大臣们听了都笑了。
有几个和朱高炽关系不错的更是直接举起酒杯:“大家听见没有!太子这是在夸自己有个好儿子,孝顺的儿子!说得还挺心酸的!来,罚酒三杯!”
“对对对!必须罚酒三杯!回家我也得好好管教我家那个不成器的!”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
朱高炽叹了口气,其实他还有句话没说出口。
朱瞻培的变化太大了,还弄出了这种神丹妙药,第一次上战场就立了那么大功,他心里总是有些不安。
这种感觉,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草,飘忽不定。
但看到大家举杯庆祝的热闹劲儿,朱高炽也没法再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一口气把酒喝了个精光。
在这欢乐的气氛中,只有朱高炽的心里满是忧虑。
深夜寂静,朱高炽独自待在书房等消息。
过了很久,老仆人才慢悠悠地走过来:\"太子殿下,我已经问遍伺候五皇子的那些太监和丫鬟啦,他们都说五皇子没跟什么怪人打过交道。\"
这个结果跟锦衣卫查出来的差不多。
其实朱高炽不知道,朱棣早就让朱高燧去查朱瞻基的事了。
他现在皱眉坐着:\"那到底为什么呢?\"
\"一夜之间,整个人完全变了样,对朝政特别热心,还会领兵打仗,最重要的是,他还有一样像仙丹似的宝贝药。
这到底怎么回事?\"
朱高炽实在搞不懂!
这种地位上的人,有时得多提防着点!
毕竟,不管哪个皇孙突然有什么动静,背后可能都有人在挑拨或指使。
要是幕后那人不安好心,那可真够头疼的!
朱高炽叹口气,摆摆手让下人退下,自己坐那儿发愣。
既然查不出什么名堂,那接下来就要面对朱瞻基和朱瞻培争太子位的事了!
至于汉王嘛,之前都没能把他扳倒,现在还有朱瞻培在军中的势力,太子之位稳得很!
朱高炽低头继续忙公文。
他每天要处理的公文堆积如山,还得分轻重缓急。
重要的事、急事放前面,后面的多是签字盖章的小事。
比如哪儿收了多少粮,这些都得他签。
当他看到一份关于收税的公文时,眼睛眯起来。
这几个月,全国上下都在收税!
商人们也不是都乖乖交税,因此闹了不少麻烦。
要是朱高煦在这里,肯定会揪住这点做文章,可惜他不在,朱高炽有的是办法对付!
他提起笔,在公文上写了句批语:\"抓大放小!\"
小商户本来就做小买卖,盯得太紧只会让人觉得朝廷逼人太甚!
但大商户就不一样了,他们不差钱,就是不愿意掏!
签完字,朱高炽冷哼一声!
\"商人看利益,自古如此!早该加税了!\"
他似乎忘了是谁一直在拦着不让这么干,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儿子。
他现在这样说,也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就说上个月的天灾吧!
有些地方旱灾严重,粮食短缺,朱高炽一笔下来,银子立刻快马加鞭送出去,当天就出发!
要知道,这在过去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过去要是哪儿受灾,总要用一个词来形容!
那就是\"筹措\"!
筹措粮食,筹措银子救灾!
什么叫筹措?
太子爷正为如何筹钱救灾犯愁,因为这事不琢磨个两三天根本拿不定主意。
可现在好了,他大笔一挥,银子就拨出去了,根本不影响救灾进度,也避免了不少人因延误而丧命。
这位想让百姓吃饱饭的太子心情还不错。
不过很快,他就沉下了脸。
照这个趋势看,那个叫朱瞻培的家伙功劳是越来越大了。
他开始担忧,朱瞻基可能不是对手。
一边是亲生儿子,另一边是突然崛起的孙子,这让朱高炽愁得直捂脸。
虽然吃了药,身体略有好转,但他依旧觉得浑身无力。
他本想闭目养神,谁知刚一合眼就睡着了。
老仆人瞧见后,摇摇头准备关门,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大喊:\"是谁胆敢擅闯东宫?\"紧接着就是一阵呵斥和脚步声。
越来越多的人跑过去查看,生怕有人闹事。
毕竟,作为大明的太子,东宫里守卫森严,既有明哨也有暗哨。
这时,外面传来哭泣声。\"我是从南海来的将领,有紧急事务求见太子殿下!\"
……
\"太子殿下,求您开恩!有人等着我去救人!殿下!\"
他的声音充满哀伤,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护卫急忙赶来向老仆人行礼:\"外面有人求见太子殿下。\"
\"先把他带走,改日再谈。
太子难得能休息,别吵醒他,不然今晚又要失眠……\"
老仆人话还没说完,就听见身后有动静。
他俩立刻转过身,躬身行礼。
朱高炽一脸疲惫地走出来,虽然累,却说道:\"这种紧急情况没必要叫我休息,难道不是人命关天吗?耽误不得!\"
他匆匆往门外走,护卫和老仆人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后跟上。
朱高炽径直来到前厅,吩咐道:\"让他们核实身份后直接带进来,派两个护卫就够了,别弄出太大动静,别人还在睡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