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是说是来祭天的吗?为何又改为祭祀先祖。”身后自有官员上前询问。
“嗯?朕之先祖就是天,祭天即是祭先祖,有何问题?”
那官员一怔,还待再言,却有身后之人拉了他一下,几人上前布置神案,奉上祭品,嬴政开口说道:“将那劝我祭天之人带上来。”
左右自有中坚军将士前去,将那人带了上来,嬴政厌恶的看了那人一眼说道:“斩其首级当做祭品,今日能充当朕祭祀先祖祭品,也算是你的福分。”
那人大惊失色,口中喊道:“陛下,陛下,我冤枉啊,不知臣有何罪?”
嬴政懒得答话,只是挥了挥手,不过片刻,中坚军将士就将其首级送了上来,嬴政让其放在神案之上,焚香祭拜,口中说道:“列祖列宗在上,今有轩辕黄帝后裔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平六国一统天下,复大商疆土,今至泰山之巅祭奠先祖,祭祀人族圣山。”
说完后嬴政跪拜在地,叩首,身后文武大臣被始皇帝举动给惊呆了,不光不念祭文,更是将自己祖先攀附到轩辕黄帝身上了,按嬴姓家族推演,也只是推到大商时期大臣恶来身上,在往上出名一些的就是伯益,不过众说纷坛,一直没有定下来。
始皇帝祭祀完成,却是未听见身后之人跟着祭祀,起身转头看了过去,自有嬴姓之人出声问道:“陛下,虽有传闻言嬴姓始祖为伯益,但一直未定,怎的又扯上上古轩辕黄帝身上了?”
嬴政龙目微微眯起,口中言道:“我得先人传道,那伯益却是我嬴姓先祖,其源头一直到了轩辕黄帝,自当祭拜轩辕黄帝,此事不需再议,尔等还不祭拜。”
文武大臣听了嬴政斩钉截铁的言语,自是不敢反驳,没见那神案上鲜血淋淋,上一个要祭天的,已经把自己给送上去了,急忙跪拜于地叩首。
嬴政又是一躬,将手中线香插入香炉之中,晴空雷鸣,空中如有大日压下,众人不得动弹,始皇帝站立在泰山之巅,抬头望了过去,随着空中白光一闪,众人眼前又恢复了正常,自有中军将士上前护卫始皇帝。
嬴政却是看见神案上一物,急忙推开众人,疾步上前,将神案上的宝剑拿了起来,随手拔出,只听剑鸣如龙吟,激荡在泰山之巅,嬴政翻来覆去的看个不停,口中说道:“王翦,你来看看,这是何物。”
“陛下,这剑是哪里来的,莫非是上天所赐?”
“呵呵呵,上天,你什么时候见过上天赐予我人族什么东西,何况今日我可是祭拜的先祖,要赐予也是我嬴氏先祖所赐,与上天有什么关系。”
王翦拿着宝剑看来看去,越看越眼熟,自有李斯上前说道:“陛下,武成候,可否让我一观?”
王翦将手中长剑递给李斯,激动的问道:“丞相,你仔细看看,可是那人皇之剑?”
李斯双手托着长剑,嘴里念念有词的说道:“剑长三尺三,一面日月星辰,一面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此剑正是人皇轩辕配剑,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人皇赐剑。”
李斯跪拜于地,双手高举,将宝剑托过头顶,嬴政心中大喜,虽说自己也认识此剑,不过由李斯亲口说出来,那意义就不同了,嬴政伸手拿起宝剑,高举头顶,运使法力,剑身光芒大放,自有人道圣光显现。
嬴政大喝道:“今有先祖赐轩辕剑与朕,贺朕一统天下,此为大喜之事,尔等当与朕共庆之。”
那泰山之巅如同初升之阳,那泰山脚下都能看到,山顶中文武大臣跪拜于地,口中齐贺道:“陛下一统天下,功盖于世,得轩辕剑,当为人族共主,吾等见过人王,大秦万年。”
“大秦万年,大秦万年。”
一声声呼喊,从山上传到山脚,就连那些被秦始皇摒弃的儒生也感受到了山顶的人道圣光,人皇剑出,定了人王,也是跪拜于地,口中称道:“大秦万年。”
自封禅泰山之后,有了轩辕剑的嬴政心中大定,即为人王,当手执兵戈,一统天下,凡大秦强弩射程之内,皆为秦土,六国被灭王室贵族都是熄了心思,更有那心思活络之人疯了一样的涌入咸阳城。
古往今来,所有人皇臣子,对人族有大功绩者,皆可入圣山,受人族万世朝拜,称为大贤,身前身后名,何人不向往,更何况入了圣山,那长生不死就不是传说了,只是找不到人族圣山东海之滨在哪里。
有了轩辕剑在手,更有人族圣父之言的嬴政,更是放下心结,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体,也不用考虑人心向背,欣然收了六国王室贵族中有才之人,让其立于朝堂为大秦效命,自此后秦国疆域一统,再无内患。
人族内患一平,外部可就要遭殃了,本来只是为了镇压南越的大军,开始恩威并施,拉拢一批,杀一批,更是设置官员郡守管理地方,北方匈奴的好日子也到头了,蒙括三十万大军镇守北疆,得始皇令,提十万大军扫荡匈奴,竟然是以扶苏为主将,蒙括为副将。
又派王贲来镇守长城,主管后勤之事,王贲蒙括心知,这是皇帝对扶苏的考验,若是此战大胜,长公子就是大秦帝国的继承人,自然是不遗余力辅助,扶苏受腐儒教导,优柔寡断,却不是帝皇之才。
第一次北征,虽未大败,却是也折损了万余将士于草原之中,始皇帝大怒,传旨将扶苏送入军中,与将士们同吃同住,不得泄露自已身份,蒙括也收到密旨,若是长公子死于军中,那便死了,日后不许再提,朕绝不怪罪。
大军回长城整顿一年有余,扶苏竟然在军中也熬了下来,从刚进军营时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也变成了一副大老粗的样子,赖自幼修炼,文武并进,那身体可比那些平民好的多,受军士崇拜推举,已经是百夫长了。
三月开春,大军开拔,这次就是蒙括为主将,此次却是二十万大军出了长城,更有蒙毅为副将,王贲仍然负责后勤,蒙括收始皇帝旨意,要将扶苏送到前线,若能存活下来,才可收其入中军。
蒙括蒙毅两人发生了巨大的争执,蒙括要按皇帝之命行事,蒙毅却不允,若长公子真的死在军中,对大秦,对蒙家都不是好事,最终蒙括让了一步,调扶苏入斥候营,不是身强体壮,武艺超群吗,不在大军之中作战,体现自身勇武即可。
扶苏就成了斥候营中的一员,这一年多的时间,早就磨灭了扶苏的性子,一路上跟随那些老兵,学习看风,辩敌,如何深入后方,寻找敌人主力,竟然在无意中立下大功,寻得匈奴主力所在,不过那一队斥候只有包括扶苏在内三人逃回报信。
以大秦战阵之威,匈奴远远不是对手,平日只有偷袭,骚扰,两军对垒如何是大秦的对手,只是草原广袤,实在是难以寻找敌踪,得扶苏消息,蒙括蒙毅大喜,调动军马即刻出兵,此去安排有前锋营万余人先行前往,不可走了匈奴贼子。
这一战大秦二十万对匈奴五十万,匈奴虽说人马众多,怎能比得过大秦强弩,一战之后,匈奴再无翻身余地,斩敌三十余万,剩下的四散而逃,就连那头曼单于也死在乱军之中。
蒙括深知,打蛇不死,必受其害的道理,开始分派手下将领,各自带兵五千人,分成二十个小队,扫荡大草原,以人多击人少,人少缠斗,各队都有讯号火箭,发现敌踪若有不敌,可放火箭报信,自有周边军队前往支援。
剩余还有四万大军,留作机动,镇守中军,此令一出,整个草原可就遭殃了,大军所过之处,人畜全无,高过车轮者皆斩,那冒顿继承了单于之位,却是只能往北方继续逃窜,此后漠南再无王庭。
此战过后,扶苏终于没了心中那些仁慈之念,身为斥候,自家将士惨死也不能救,传递信息才是第一任务,匈奴残暴更是看在他眼里,后来跟随大军分开,也是屡立功勋,战后被升为千夫长。
嬴政心底才算是放下了大石,下旨让其返回咸阳城,立其为太子,扶苏经过这次的战事,对儒家也有了看法,心中渐渐偏向了公羊敢的看法,慢慢的冷落了淳于越的派系。
不过此时的大秦还是以法家为主,扶苏回朝后,感秦人艰苦,六国征战才刚刚平息,上书始皇帝,收兵稳固北疆,发展南越,与民休息,秦始皇此时已经决定了王位继承之人,岂会不知体恤民力之事,同意了扶苏之奏。
此后扶苏在大秦声望高涨,臣民皆称为仁君,大秦一统天下,内外宾服,外无强敌,内无掣肘,始皇帝心中对帝皇之事也没了兴趣,传位扶苏,巡游东海,心心念念想等云轩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