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芝加哥寒风刺骨,但联合中心的训练馆里热气蒸腾。罗德曼正在练习左手的勾手,球砸在篮筐上发出沉闷的响声。皮蓬靠在篮架旁,手里拿着一份刚送到的《芝加哥论坛报》。
“看看这个,”皮蓬把体育版头条展开,“‘篮板野兽值得全明星席位吗?’”
罗德曼接住弹回来的球,看都没看报纸:“他们终于发现我只会抢篮板了?”
“恰恰相反,”乔丹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刚结束加练,脖子上搭着毛巾,“他们说你把全明星赛变成了 circus(马戏团)。”
全明星首发名单在昨晚公布,乔丹和皮蓬毫无悬念地入选东部前锋位置。而教练选出的替补名单里,罗德曼的名字赫然在列。这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纽约时报》的专栏写道:“将全明星的荣誉授予一个场均得分不足十分的球员,是对这项运动的讽刺。” 底特律的媒体则翻出旧账:“一个叛徒不配代表东部。” 甚至连芝加哥本地都有质疑的声音,认为罗德曼的场外行为会玷污全明星周末的“家庭氛围”。
训练结束后,记者们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围住了罗德曼。
“丹尼斯,你如何看待那些认为你不配全明星的批评?”
罗德曼调整了一下头带,脸上是那副惯有的、满不在乎的表情:“全明星是球迷和教练选的,又不是那些写文章的选的。他们要是行,他们上啊。”
“但你的数据……”
“数据?”罗德曼打断对方,指了指正在远处练习罚球的乔丹,“我的数据就是帮助那个家伙赢球。你们想要漂亮数据?去找那些输球的人要吧。”
他拨开人群,径直走向更衣室。身后传来记者们不满的嘟囔声。
更衣室里,气氛有些微妙。科尔和库科奇也入选了全明星,但他们的是“技巧挑战赛”和“新秀赛”,关注度远不如正赛。朗利拍了拍罗德曼的肩膀:“别理那些白痴,你值得。”
罗德曼扯了扯嘴角,没说话。他知道自己值得,但这份“值得”与别人不同。它不是用得分和助攻衡量的,而是用那些无法完全体现在数据栏里的东西——每一次成功的卡位,每一个点燃反击的篮板,每一记摧毁对手士气的防守。
晚上,罗德曼接到cm从拉斯维加斯打来的电话。
“需要我找点那些记者的黑料吗?”cm的声音带着戏谑,“保证让他们闭嘴。”
“不用,”罗德曼看着电视上正在重播的自己一次次飞身抢篮板的画面,“让他们说。”
“这不像你啊,丹尼斯。”
“我现在是‘全明星’了,”罗德曼故意拉长音调,带着自嘲,“得注意形象。”
挂掉电话,他打开菲尔·杰克逊送给他的那本《孙子兵法》,翻到某一页,上面有禅师用铅笔写下的一行小字:“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旁边,乔丹用红笔加了句批注:“放屁,打得他们不敢说话才是真理。”
罗德曼笑了。
全明星周末前最后一场比赛,对手是费城76人。从球员入场开始,嘘声就格外响亮。每次罗德曼触球,观众席都会爆发出巨大的嘲弄。但他打得比以往更加专注,更加凶狠。
第一节,他就抓下了八个篮板,其中包括一次在三人围堵中连续起跳,最终将球补进的精彩表现。落地时,他对着镜头怒吼,脖子上青筋暴起。
中场休息时,菲尔在更衣室里只说了一句话:“用篮球说话。”
下半场,罗德曼彻底统治了篮板端。他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在篮下翻江倒海。76人的内线被他一个人搅得天翻地覆。当他在第四节末尾,再次从对方中锋头上摘下关键的前场篮板,并助攻科尔命中三分时,费城的嘘声竟然渐渐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奈的沉默。
终场哨响,罗德曼的数据定格在6分和25个篮板上。他走向球员通道时,一个小男孩从看台伸出手,手里拿着一张全明星投票的选票,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罗德曼的名字。
罗德曼停下来,接过笔,在名字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骷髅头,然后把选票还给男孩。
“谢谢,”男孩怯生生地说,“你是我最喜欢的球员。”
罗德曼愣了一下,揉了揉男孩的头发,什么也没说,转身走进了通道。
更衣室里,乔丹正在接受采访。有记者又把全明星争议的问题抛给了他。
乔丹看了一眼刚走进来的罗德曼,对着话筒,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你们在谈论数据,我在谈论胜利。丹尼斯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他带来了三十多场连胜,带来了联盟第一的战绩,带来了每个晚上我们都知道有人会守护篮板的信心。如果这都不配全明星,那我也不知道什么才配了。”
更衣室里安静下来,只有摄像机工作的微弱声音。罗德曼走到自己的储物柜前,开始解鞋带,仿佛没有听见。
那天晚上,罗德曼独自去了联合中心。空无一人的球馆里,只有紧急出口的绿灯提供着微弱的光源。他站在罚球线上,一次次地投着篮。没有系统提示,没有队友呼应,只有篮球撞击地板和篮筐的声音在空旷中回荡。
他想起小时候在俄克拉荷马的贫民区,那个歪歪斜斜的篮筐,那些用胶带缠了又缠的破旧篮球。他从未想过成为全明星,他只想打球,只想赢,只想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闭嘴。
现在,他站在了NbA的中央,却依然被质疑包围。但这一次,感觉不同了。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了一支球队,有了一群愿意为他说话的队友,有了一个哪怕他场均只得六分也坚信他不可或缺的教练。
他投出最后一个球,篮球在空中划出弧线,空心入网。
全明星?不过是一场秀而已。真正的认可,在更衣室里,在赛场上,在每一次拼尽全力的篮板争抢中,在乔丹那句“没有你,我们做不到”里。
他关掉球馆的灯,走进芝加哥的寒夜。远处的霓虹灯闪烁着,勾勒出城市的轮廓。争议不会停止,但那又怎样?他,丹尼斯·罗德曼,依然是那个从贫民区打出来的坏孩子,现在,他还要以全明星的身份,去圣安东尼奥,好好秀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