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路修得比生孩子还难\"(1946年1月)】
川藏线上,工兵连长王大柱蹲在路边啃着冻成石头的馒头,嘴里骂骂咧咧:\"他娘的,这海拔,喘气都费劲,还修个屁的路!\"说着\"咔嚓\"一声,馒头没咬动,倒是把门牙硌得生疼。
旁边的小战士张铁蛋更惨,抱着铁锹干呕得像个醉汉,脸憋得跟猪肝似的。卫生员小李跑过来给他拍背,结果拍着拍着自己也开始头晕,俩人一起坐地上大喘气,活像两条搁浅的鱼。
指挥部帐篷里,参谋长盯着地图直挠头,头皮屑跟下雪似的。\"每公里要倒下去三个同志,\"他敲着桌子,把茶杯震得直跳,\"再这么下去,咱们修的不是公路,是烈士陵园!\"
炊事班长老李突然掀帘子进来,手里端着一锅\"米饭\":\"报告!今天的饭又煮不熟了!\"大伙凑近一看,好家伙,米粒硬得能当子弹使。副连长不信邪,抄起筷子一戳,\"叮\"的一声,筷子折了。
【 高压锅拯救世界(1946年3月)】
陈长安在甘孜转了一圈,看着战士们乌青的嘴唇直摇头。他蹲在炊事班门口,盯着那口祖传的大铁锅发呆。锅底还粘着半生不熟的米饭,活像长了牛皮癣。
突然他一拍大腿:\"咱们造高压锅去!\"这一嗓子把旁边打盹的警卫员吓得一激灵,差点走火。
一个月后,甘孜高压锅厂开张了。第一口锅试压时,工人们躲得老远,有个新兵蛋子直接钻到了桌子底下。结果锅盖\"嗤嗤\"冒气的时候,围观的人群里爆发出欢呼——老炊事班长当场哭了:\"老子终于能煮顿熟饭了!\"鼻涕泡都乐出来了。
这锅神到什么程度?有战士写信回家吹牛:\"咱这儿的高压锅,能把石头炖成豆腐!\"结果他老家真寄来一包鹅卵石,炊事班还真给炖上了——当然没变成豆腐,但这事儿传着传着就成了\"解放军发明了点石成豆腐术\",连文工团都编成快板了。
【 氧气瓶大作战(1946年4月)】
氧气瓶厂开张那天更热闹。技术员小刘戴着个猪鼻子似的吸氧罩示范,走起路来一摇三晃,活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工人们笑成一团,直到小刘摘了罩子说:\"谁笑谁来试试不戴的感觉?\"顿时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
第一批氧气瓶送到工地时,有个东北来的排长死活不肯用:\"大老爷们吸什么氧?矫情!\"结果下午就晕倒在工地上,醒来第一句话是:\"那玩意儿...真香...\"从此走哪都背着,跟抱着个宝贝似的。
最逗的是运输队的老马,晚上睡觉都搂着氧气瓶。有次说梦话:\"这可比老婆暖和...\"第二天全连都知道了,气得他追着传话的小战士跑了二里地,结果又缺氧了,还是靠氧气瓶救回来的。
【 修路速度起飞】
有了这两样神器,工地画风突变。以前是: \"班...班长...我...我不行了...\"(扑通) 现在是: \"老张!把你氧气瓶借我吸两口!滚蛋!自己领去!昨儿个就数你吸得最欢!\"
炊事班更是扬眉吐气,以前煮饭要四小时,现在四十分钟搞定。有次师长来视察,炊事班端上来的米饭居然有点糊,师长乐得直拍大腿:\"好!这才像人吃的饭!以前那夹生饭,狗都不吃!\"
进度表上的红线蹭蹭往上窜,原先预计五年的工程,现在三年就能搞定。测绘员老周看着一天推进三百米的进度,摸着氧气瓶感叹:\"这玩意儿,比十个老婆还管用!\"话音刚落就被路过的女卫生员瞪了一眼。
【 国际友人的震惊】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来采访,看到工人们边吸氧边抡大锤,惊得眼镜都掉了:\"这...这不科学!\"中国工程师淡定地推了推自己的眼镜:\"我们管这叫'科学修仙'。\"
更绝的是苏联专家团,非要体验高原作业。我们的人劝他们慢点来,老毛子偏不听,领队的伊万诺夫教授还拍着胸脯说:\"我们西伯利亚汉子...嗝...\"结果半小时后全躺平了。被抬下来时还嘟囔:\"达瓦里希...你们的氧气瓶...卖不卖...\"第二天就下了五百个的订单。
【 雪山上的歌声】
通车前夜,战士们围着篝火唱歌。有人提议用高压锅煮火锅,炊事班长急得直跳脚:\"这锅是做饭的!不是...哎哟我去!\"一回头发现几个小战士已经往锅里倒上红油了。
第二天,全线贯通仪式上,首长讲话时突然打了个响亮的嗝——昨晚的火锅太辣了。台下顿时笑成一片,连严肃的苏联专家都憋红了脸。
远处的雪山顶上,经幡飘扬。老测绘员在本子上写下最后一行记录:\"今日海拔4658米,氧气充足,米饭很香,就是菊花有点疼。\"——最后这句被审查员用红笔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