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炊烟】
1947年1月的清晨,青藏线上出现了一支奇怪的队伍。打头的是二十辆\"解放\"牌卡车,车屁股后面冒着黑烟,活像老牛拉破车。炊事班长老王坐在第一辆车上,怀里抱着口高压锅跟抱儿子似的,嘴里还念叨:\"宝贝儿啊,全军的肚子可就指望你了!\"
\"班长,这玩意儿真管用?\"新兵蛋子小李凑过来,手指头刚碰到锅盖就被烫得嗷一嗓子。老王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龟儿子!这锅现在就是咱们的枪,比你那杆'红星'还金贵!\"
车队翻过昆仑山口时,麻烦来了。海拔表指针一个劲儿往上窜,炊事班试着生火做饭,结果水烧到75度就\"咕嘟咕嘟\"开了。炊事员大刘掀开锅盖一看,米粒硬得能当子弹使,气得直骂娘:\"他娘的!这饭喂驴都不吃!\"
晚上宿营时,老王神秘兮兮地把高压锅架在火堆上。排长凑过来看热闹:\"老王头,你这锅咋还带锁呢?整得跟保险箱似的...\"话音未落,\"嗤——\"的一声响,锅盖上的小铁坨转得跟陀螺似的,喷出的蒸汽把帐篷顶都熏湿了。
二十分钟后,当老王掀开锅盖时,整个连队都轰动了。那米饭香得啊,顺着山风飘出去二里地。三班长捧着饭碗的手都在抖:\"娘咧!自打进藏就没吃过这么软的饭!\"有个四川籍的小战士舀了勺米饭塞嘴里,眼泪\"唰\"就下来了:\"格老子的!跟老家一个味儿!\"
第二天师部就下了命令:所有连队必须派炊事员来学用高压锅。结果教学现场变成了菜市场——\"先放气再开盖!龟儿子你手不要啦?哪个憨批把青稞面塞排气阀了?\"炊事班长们吵得脸红脖子粗,最后师部参谋不得不鸣枪示警才维持住秩序。
最绝的是三连炊事班,他们发现高压锅煮方便面只要三分钟,比平时快一倍。消息传开后,后勤部长气得直跳脚:\"哪个败家子把战备方便面祸祸了?!\"结果一查,全师都在这么干。后来这事儿还上了军报,标题叫《高原炊事革命:从夹生饭到三分钟泡面》。
【氧气瓶的秘密】
卫生队的帐篷里,小张军医的登记簿已经记到第37页了。今天又送进来八个战士,症状清一色:头疼、呕吐、嘴唇紫得跟茄子似的。老军医摇着头说:\"这高原反应比敌人的机枪还厉害。\"
\"报告!后勤部的卡车到了!\"哨兵这一嗓子,把正在给战士输液的小张吓了一跳,针头差点戳自己手上。她气呼呼地掀开帐篷帘,看见二十多个绿漆木箱正在往下卸。\"这啥玩意儿?棺材啊?\"担架兵小王嘴欠地问了句,结果被后勤处长照着屁股就是一脚:\"放你娘的屁!这是救命的氧气瓶!\"
开箱的时候出了个小插曲。有个愣头青拿着刺刀就要撬箱子,被后勤处长骂得狗血淋头:\"你他娘当这是开罐头呢?这里头装的是高压气体!\"最后改用撬棍小心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氧气瓶,在雪地里泛着蓝汪汪的光。
试用现场简直像科幻片。第一个吸氧的是个昏迷的侦察兵,面罩刚扣上没五分钟,这小子\"噌\"地坐起来了,瞪着牛眼问:\"我这是到天堂了?\"逗得满屋子人哈哈大笑。有个调皮的小战士偷偷多吸了几口,结果晕乎乎地非要给卫生员表演后空翻,最后摔了个狗吃屎。
氧气瓶很快成了紧俏物资。炮兵营长来找卫生队借瓶子,说是要装在火炮击发装置上。小张军医死活不同意:\"这是救人的!\"结果第二天就看见营长带着人,用氧气瓶改装的增压装置打出了超远射程。炮弹爆炸时,观察员在电台里激动得语无伦次:\"打...打中了!比师长的烟瘾还准!\"
最搞笑的是通信连。他们发现吸氧能提高电台信号传输质量,结果每次发报前都要集体吸氧。有回军长来视察,看见一屋子人戴着面罩\"嘶嘶\"吸气,还以为进了毒气室,差点拉警报。后来这事儿被文工团编成了相声《氧气奏鸣曲》,在部队巡演时场场爆满。
【雪山上的较量】
藏南前线的指挥部里,烟雾浓得能当防毒面具用。师长盯着沙盘直嘬牙花子:\"狗日的占据着5300高地,咱们的炮够不着啊!\"炮兵团长愁得直揪头发:\"海拔太高,炮弹飞一半就喘不上气了!\"
这时,炊事班长老王拎着高压锅进来送夜宵。听到首长们讨论,他多嘴说了句:\"咱这锅能让水在高原上沸腾,能不能让炮弹也...\"话没说完就被参谋长瞪了一眼:\"炊事班少插嘴!\"但师长眼睛却亮了。
三天后的试验场上,炮兵们围着门122毫米榴弹炮忙活。他们在炮膛后部加装了个奇怪的装置,看起来活像高压锅和氧气瓶的私生子。\"这能行吗?\"炮手老赵心里直打鼓。随着\"轰\"的一声,炮弹划出个漂亮的弧线——比平时远了整整800米!
首战那天,全师炮兵都换上了新装置。观测员小刘举着望远镜的手直发抖:\"距离5300高地...风向...\"话没说完就被炮兵团长大嗓门打断:\"别整那些没用的!就按炊事班炖牛肉的火候打!\"
第一轮齐射就把敌军碉堡送上了天。冲击波震得雪山直掉渣,敌军举着白旗往外跑时,有个战士乐得直拍大腿:\"看呐!炸出群白鹅!\"后来才知道,那是敌军把白床单当旗子了。
最绝的是107火箭炮连。他们给每发火箭弹都绑了个小氧气瓶,射程直接翻倍。敌军电台里都能听见惊呼:\"兔子人的火箭会拐弯!\"其实那是高原风太大吹的。战后统计,这种\"土法上马\"的改造让炮兵效率提升了60%,被总部通报表扬为\"高原炮兵革新典范\"。
步兵进攻时也玩出了新花样。突击队带着氧气瓶冲锋,在海拔5000米的山坡上跑得比藏羚羊还快。敌军机枪手都看傻了:\"这些兔子人是铁打的吗?\"其实战士们每隔十分钟就轮流吸口氧,有个机灵鬼还发明了\"接力吸氧法\",后来被写进了《高原作战手册》。
【意外的收获】
克什米尔边境的谈判帐篷里,双方代表正僵持不下。我军代表老陈突然掏出高压锅,现场煮起了酥油茶。当地头人鼻子直抽抽:\"这...这是什么神器?\"
老陈笑而不语,慢悠悠地往锅里扔了把茶叶。当蒸汽\"嗤嗤\"冒出来时,头人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真主在上!这锅能在高原上煮茶!\"谈判立刻出现转机——头人提出用三个哨所换五口高压锅,还生怕我军反悔似的当场按了手印。
锡金那边更逗。我军医疗队给牧民发氧气瓶时,当地官员以为是什么仙丹妙药,连夜派使者来表示归顺。使者还神秘兮兮地问:\"这个长生不老药,能不能多给几箱?\"后来才知道,他们看见昏迷的战士吸氧后生龙活虎,以为是起死回生的神物。
最搞笑的是某个边境部落,他们把我军赠送的氧气瓶当圣物供了起来,每天还要磕头上香。直到有次部落首领突发高原反应,小儿子情急之下给他吸了氧,老头醒来后直呼神迹,当即下令全族归附。这事儿后来被《解放军画报》报道,标题就叫《一口氧气定边疆》。
【春风度昆仑】
拉萨街头,文工团的小喇叭放着《北京的金山上》。藏族孩子们围着高压锅看稀奇,有个扎小辫的姑娘怯生生地问:\"阿姨,这个铁罐罐会唱歌吗?\"炊事班女兵笑着掀开锅盖,蒸汽\"噗\"地喷出来,孩子们尖叫着跑开,又忍不住凑回来看。
医疗帐篷里,军医正在用高压锅消毒器械。有个难产的藏族妇女被抬进来时已经奄奄一息,经过抢救居然母子平安。老阿妈拉着军医的手直念叨:\"金珠玛米是菩萨派来的!\"第二天,牧民们送来了成堆的酥油和糌粑,把炊事班的仓库都塞满了。
在日喀则军营的新年联欢会上,官兵们用高压锅煮了八百个饺子。有个战士夹起饺子时突然哭了:\"排长,这饺子跟俺娘包的一个味儿...\"全桌人都沉默了,只有锅里的蒸汽还在\"嗤嗤\"地响,像是远方的家书。
【完整的版图】
北京总参谋部的大幅地图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颤抖着手,画下了最后一道红线,终于完整了。
海子里的灯光亮了一整夜。工作人员听见屋里传来罕见的笑声,还有茶杯碰在一起的清脆声响。第二天清晨,秘书发现首长们的茶杯里都留着隔夜的茶渣——他们居然破天荒地忘了喝茶。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格外隆重。当五星红旗升到顶端时,突然刮来一阵强风,旗面\"哗啦\"一声完全展开,宛如母亲张开怀抱。观礼台上,有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突然指着天空喊:\"看!大雁排成了'人'字!\"人们抬头望去,只见南归的雁群正掠过朝阳,向着雪域高原的方向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