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南部,阿马尔菲的第八个晨。
天光未破,李雪菲已经起床。
她站在阳台,手边是一叠厚厚的拍摄清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走访对象、采访提纲和拍摄节奏点。
这一次,她不是在为曜雪计划策划资源流通,也不是为“念时光”做广告筹备。
而是——
她要拍一部纪录片。
她想讲讲真实的、未经美化和滤镜的母亲故事。
讲那些在城市与岛屿之间奔波的、没时间敷面膜却在凌晨写报告的、被叫“妈妈”却忘了自己名字的女性。
不是“励志妈妈”。
也不是“逆袭人生”。
她只想说:你不是一个人在熬。
沈君泽走进阳台时,她已经将第一期采访提纲整理好。
他递上一杯咖啡,轻声问:
“这次准备怎么拍?”
她转头看他,眼里带光:
“用我眼睛看到的角度,用你镜头里看到的我。”
拍摄第一天,他们去了海岛北侧一个移民社区。
她事先联系了一位育有三子的摩洛哥裔女性,靠开一间缝纫铺维持一家人生计。
拍摄中,女主角抱着小女儿一边缝补一边说:
“我已经两年没照过镜子了。”
“我怕我忘记我原来的样子。”
李雪菲蹲在她身边,沉默了很久,只轻声说:
“那我们今天,把你拍回去。”
“给你留一张记得你是谁的影像。”
这段镜头拍完后,沈君泽站在对面街道一角,举着轻便相机,全程无声跟拍。
他的镜头中,李雪菲逆光而立。
身后的世界略微喧嚣,而她的动作轻、言语慢、神情柔。
那一刻他意识到:
她不仅是他爱的人。
她是越来越多人的“回应”。
是她用镜头告诉别人:你不是隐形的。
晚上回到别墅,她坐在沙发上剪辑素材。
沈君泽洗完澡,靠在她身后,一边擦头发一边问:“今天素材够了吗?”
她点头:“够了。明天可以剪一期预告。”
“你拍的画面很稳。”
他低头亲了亲她的发顶:
“我稳,是因为你在我镜头里。”
他其实不是专业摄影师。
可这几天拍下来,她一次都没抱怨。
每一个镜头,她都觉得——是被真正理解的人记录下来的。
不是拍“美”。
是拍“本来”。
后来,她给这部纪录片起了名字:
《她在岛上》
副标题:记录普通女性如何不普通地活着。
每一期,只讲一位母亲\/妻子\/女性的故事。
每一期,都由李雪菲提问、撰写旁白,沈君泽全程拍摄、剪辑。
而她拍第一期结尾时的旁白,是这样说的:
“我们曾以为伟大要高调,后来才知道,平凡也很难。”
“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在创业、在逆袭、在风口。”
“还有很多她,在照顾世界。”
“只是没人给她拍一部纪录片。”
“那就让我来拍。”
第一期上线那天,官网没推、账号没带流量,只是低调发在她自己的小号。
24小时,点赞数超过10万。
评论区无数人留言:
【她在岛上,她也在我们身边】
【有人终于愿意看我们了】
【我不是总裁,我只是一个妈妈,谢谢你把我们写进镜头】
【李雪菲,谢谢你不是流量,而是回头】
那晚,沈君泽看完热评,坐在床边问她:
“你知道你现在做的事,对世界有多重要吗?”
她摇头:“我不知道我有多重要。”
“但我知道她们——很值得被记住。”
他说:
“你在拍别人。”
“但我在拍你。”
“你是我这辈子最想留下的纪录片。”
风从阳台吹进来,李雪菲靠在他肩上,闭上眼。
她知道——
有人在替她举稳镜头。
所以她,才可以放心地替别人发声。
她不是在逃离职场。
不是在暂停人生。
她是在——换一种方式,把这个世界照得更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