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两岁半。
在家庭育儿顾问和心理师的建议下,李雪菲与沈君泽最终做出决定:让他提前适应集体生活,进入半日制国际幼儿园试读。
那天早上,江城微雨。
小雨点叮叮落在窗台,沈念背着小书包,一身小西装改良版园服,脚下踩着卡通雨靴,站在玄关口转身,奶声问:
“那……你们今天不陪我了吗?”
李雪菲半蹲下身,轻轻抱住他:“今天你是大朋友啦,老师会陪你,我们下午来接你,好不好?”
沈念有些犹豫,小手抓着背包带没松。
沈君泽一边帮他整理帽檐,一边温声鼓励:“你不是说过要去看看别的飞飞宝宝吗?”
“幼儿园就是飞飞宝宝基地。”
沈念终于点点头:“那……我带一个饼干去分给他们。”
车上,小家伙一路情绪稳定。
直到幼儿园门口,他跟着老师走进门,脚步忽然慢下来,转头看父母。
李雪菲站在雨棚下,强笑着挥手:“去吧,宝贝。”
沈念踮脚看了她一眼,嘴巴瘪了瘪,还是回头走进教室。
门一合上。
沈君泽站在原地没动。
李雪菲眼眶一热。
——不是因为分离。
是因为这小小的一步,意味着从此以后,孩子会开始有不属于他们的世界了。
她轻声说:“以前,他去哪都要我们。”
“现在……开始有‘我们不能进去的地方’了。”
沈君泽没说话,只握紧她的手。
那一刻他们都明白:
这不仅是沈念人生的一小步。
也是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第一次练习放手。
回程的车上,气氛有些沉默。
李雪菲靠在副驾,手里翻着一本亲子教育书,眼神却不集中。
沈君泽开车,余光看了她几次,忽然问:“你是不是……其实也想哭?”
她瞥了他一眼:“你不也是?”
“你耳朵红了。”
两人相视而笑。
笑着笑着,眼泪就都出来了。
他一边转方向盘一边说:“不是说好了要坚强的?”
她一边擦眼角一边回:“是你先眼眶发红的好吧?”
“我顶多湿润。”
半日制课程很快结束。
下午三点,门一打开,沈念蹦跳着冲出来,脸蛋红扑扑,手里还抓着一张画:“妈妈!爸爸!我画了你们!”
纸上是三团圆滚滚的“表情豆腐块”,一人一色。
他举着画纸,奶声笑着喊:“老师说我画得像——特别像爸爸眉毛。”
沈君泽接过画,看了半天,正色点头:“确实,是我英俊程度的还原。”
李雪菲笑弯了腰:“那中间这个大眼睛的是我?”
沈念认真点头:“妈妈的眼睛亮亮的,像月亮一样。”
他们带着沈念回家的路上,车窗外雨停了,天边隐隐透出几缕金光。
李雪菲忽然轻声说:
“我觉得……他长大了。”
“就这半天。”
沈君泽握着方向盘,目光柔和:
“是啊。”
“他在学着离开我们。”
“我们也在学着,接纳他不再只属于我们。”
晚饭后,李雪菲在客厅整理画册,沈念趴在她腿边画画。
沈君泽坐在阳台上,望着天色发呆。
忽然他低声说了一句:
“他去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我们不能陪他的时刻,也会越来越多。”
李雪菲看着他:
“所以,我们才要在他回头的每一次——都站在那里。”
她轻轻补了一句:
“让他知道,不管外面是什么样。”
“这里永远有光,有人,有家。”
沈念画完最后一笔,把画纸举起来:
“这是我们家!飞飞家!”
画面上有一栋房子、一个太阳,还有三个笑得像月亮的豆腐块。
李雪菲看着画,轻声笑出声。
沈君泽走过来,抱住他们母子,认真看了画很久,忽然说:
“这画……以后要裱起来。”
李雪菲调侃:“你什么时候这么感性了?”
他低头亲她额头:
“从今天开始。”
“从我们第一次,学会放手开始。”
那一夜,李雪菲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画纸图,配文:
【你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
你不是我一个人的孩子。
你也是世界的孩子。】
而沈君泽则写了一句:
【不是他离开我们。
是我们,开始学会成为更温柔的港口。】
这一晚,他们没有去谈业绩、品牌、市场,只有一杯茶,一张画,和一份成长的眼泪。
不是轰烈的爱。
是那些安静的时刻,足够让人泪目。